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历史与逻辑的统一──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黄艾榕读完陈敬先生的《苏联反法西斯战争小说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一幅波澜壮阔的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画卷便活龙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于1941年6月22日。几乎...

  • 标签: 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小说史 战争文学 战争小说 苏联文学
  • 简介:哈尔滨俄罗斯侨民诗歌李延龄哈尔滨俄罗斯侨民文学是独特的文学。它之所以与众不同,因为它是俄罗斯人在中国土地上创造的。笔者以为,它既是俄罗斯的,又是中国的。是的,它是俄罗斯的,但它与俄罗斯本土文学不一样;是的,也有理由说它是中国的,但它与中国文学又有区...

  • 标签: 俄罗斯侨民 哈尔滨俄侨文学 文学作品 诗歌 俄罗斯文学 知识分子
  • 简介:据史书记载,早在康熙年间中国就已经出现了俄罗斯侨民现象。《清史录》记载,康熙22年(1683年),清廷命令:“罗刹(指俄罗斯人)归顺人颇多,应另编为一左领,令其彼此相依,庶有资藉。”①不过,那仅仅是开端而已。大批俄罗斯侨民现象的出现是在1889年(光...

  • 标签: 哈尔滨俄侨文学 俄罗斯侨民 中东路 中东铁路 经济基础 文化
  • 简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恐怖魔鬼我认为,《群魔》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政治小说。20岁时,我第一次读到这本小说。我被惊呆了,震撼了,吓住了,同时,也深深地信服了。没有一部小说对我的影响如此深刻,没有一个故事让我如此深入地了解到人类的灵魂——人对权力的欲望,人的宽容能力,人的自欺与欺人能力,人对信仰的爱、恨与渴求,人对神圣与世俗的沉溺。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政治小说 《群魔》 能力 故事 世俗
  • 简介:<正>屠格涅夫在给福楼拜的一封信中说过,“在我们时代,没有一个艺术家不是同时兼做批评家的。”作家本人就是一个兼做批评家的艺术家,他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文学遗产,同时也留下了不少精辟的艺术见解。屠格涅夫不仅继承和捍卫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而且以来自创作实践的独特见解丰富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理论。他不愧为现实主义的大师,也称得上现实主义的批评家。

  • 标签: 屠格涅夫 现实主义作家 现实主义创作 创作理论 俄国作家 创作实践
  • 简介:科学技术领域里有发明,甚至社会科学领域也有自己的发明。但是,人们很少谈论人文科学领域的发明。本文通过语言学、文学、艺术、心理学、哲学和宗教等领域里的发明案例,尤其是通过文学理论领域的宣言及其对文学发展的贡献,表明在人文科学里不但需要开辟自己的实践领域,从事人文发明,而且人文发明还可以改造人文学科所研究的对象。与科学技术、社会科学领域的发明家一样,人文科学领域里的发明家同样应该受到尊重和重视。在科研体系里,在高校和科研机构里,应该有人文发明的位置。

  • 标签: 人文发明 人文工艺 经营学 文艺学 宣言
  • 简介:莫斯科一塔尔图学派代表人物尤里·洛特曼在意指过程的模式化方面为符号学研究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本文简要介绍符号学家洛特曼提出的意指过程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1)代码复数原则;(2)不相容或不可译原则;(3)自我交际原则;(4)符号继承原则;(5)符号域原则。

  • 标签: 洛特曼 遗产 意指过程模式化 原则
  • 简介:苏联文学的泛政治化发展倾向刘鸿武,苏洁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十月革命后诞生的苏联文学,在许多方面都是较为独特的,尤其是它与苏联政治的那种超乎寻常的特殊关系,历来为人们普遍关注。这种关系,总体上说是一种政治深深制约影响文学,而文学则从属服务于政...

  • 标签: 苏联文学史 泛政治化 国家政治 十月革命 俄国文学 苏联政治
  • 简介:列夫·舍斯托夫(ЛeaIIIecToB)1866年出生于基辅,1889年毕业于基辅大学。舍斯托夫是一个终生与传统哲学的自明、理性、绝对真理等作殊死斗争的哲学家,又是一个从哲学角度进行文学批评的形而上学的文艺批评家,确切些说,他是一个把哲学和文学问题熔为一炉的独特思想家。说来也怪,他是学法

  • 标签: 文艺批评家 文学批评 契诃夫 绝望 独特 自明
  • 简介:记忆对于纳博科夫的文学创作至关重要,其作品中的记亿呈现深受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时间和记忆哲学,尤其是其“绵延”概念的影响。纳博科夫作品中的记忆表现为将过去和现在融合起来、超越当前知觉并打破时间局限的空间化视觉记忆意象。这种记忆的呈现方式与纳博科夫本人的流亡生活经历相关,而这种主体化的个人记忆也成为对抗非个人化的历史进程的方式。

  • 标签: 记忆 绵延 视觉记忆意象 流亡
  • 简介:俄国文学的整体性(1920─1930)阿·尼加留金林梦译1934年8月17日在工会大厦园柱大厅(原来的俄国贵族大会堂)召开了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在主席台上就坐的有马·高尔基、阿·日丹诺夫、杰米扬·别德内依、费·格拉特柯夫、列·梅赫里斯、彼·巴甫...

  • 标签: 俄国文学 苏联文学 俄国侨民 陀斯妥耶夫斯基 二十世纪 俄罗斯文学
  • 简介:在上个世纪初期生活在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作家中,尼古拉·巴依阔夫的创作别具特色,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以东北的原始森林为背景,描写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俄在东北修建中东铁路时东北地区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以及俄罗斯侨民的日常生活。巴依阔夫1901年来到中国东北后,立刻被东北地区郁郁葱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所吸引,被她的美丽所折服。生活在哈尔滨和吉林的14个春秋里,他和当地的猎人走遍了大小兴安岭的山山水水,看遍了原始森林中几乎所有令他感兴趣的动植物,写出了《大王》,《兽情夜》,《圣诞之夜》,《原始森林的真理》等一部部优秀的作品。其中最有影响、最能代表巴依阔夫创作风格的是中篇小说《大王》。

  • 标签: 巴依阔夫 《大王》 中篇小说 自然神教 佛教思想
  • 简介:对于陀氏,人们较多关注的是他“拷问人的灵魂”的一面,并且侧重于分析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但是在《白痴》中,突出表现这一点的不是主人公梅什金公爵而是纳斯塔霞。本文试图从解读作品入手来分析纳斯塔霞的分裂人格。

  • 标签: 《白痴》 斯塔 名著 重读 主人公形象 作品
  • 简介:<正>本文述介1977年在纽约再版的赫尔曼·叶尔莫拉耶夫教授所著《1917—1934年间的苏联文学理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起源》一书的最后三章。此书是作者根据他1959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通过的博士论文写成的。本书作者对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抱敌对态度,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实质上也是全盘否定的。他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斯大林文学政策的产物”,“是在党的直接控制下形成的”,它的创作原则是“日丹诺夫从党的政策和斯大林的词句中用教条主义方法直接演绎出来的”。书中的论点虽带有强烈的资产阶级偏见,但作者使用比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具体地阐述了三十年代初社会主义现实

  • 标签: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方法 革命浪漫主义 作家 现实主义风格 创作原则
  • 简介:当代俄国文学的衰落原因及其新兴派流梅列日科夫斯基〈……〉就是这位歌德还说,诗歌作品本该是象征的。象征是什么呢?在阿克罗波尔①,在帕特农神庙②的框缘之上,直至今日仍保留着某个浅浮雕的少许迹痕,这个浅浮雕刻画了一个最平常,看来最不起眼的场面:一些赤身裸...

  • 标签: 衰落原因 俄国文学 梅列日科夫斯基 自然主义风格 象征主义 现实主义
  • 简介:理解和科学全面地阐释列夫·托尔斯泰,是20世纪最初十年、特别是1910年托尔斯泰去世之际俄国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引人注目的话题。在这一段时间里,有关托尔斯泰创作的性质、意义和价值的话题,在俄罗斯思想文化界引发了一场大论战。马克思主义者、传统的民主主义者、...

  • 标签: 托尔斯泰 普列汉诺夫 意识形态 阶级意识 列宁 贵族阶级
  • 简介:当前对多模态商品警示语的研究主要囿于其文本的形式结构与理解。按照巴赫金的对话观点,多模态警示语的意义建构不仅仅是图形、色彩、文字等不同符号系统之间在形式布局上的结构重组。更是一个复杂的人文艺术建构过程。本文首先挖掘警示语的语义内涵,然后在对话性指引下,以特殊商品——香烟盒上的警示语为例,讨论多模态商品警示语赖以存在的诸多结构材料(逻辑、语言、图像、颜色等)在社会、历史、文化、文学等历时与共时语境中所形成的诸多所指意义(或声音与涵义)对警示语艺术建构的启示与影响。

  • 标签: 警示语 图文型 多模态 巴赫金 对话性
  • 简介:俄国文学中的白银世纪──跋《俄国家征派诗选》黎皓智这本《俄国象征派诗选》,我是在80年代下半期陆陆续续译出的。当时的苏联文坛正经受“回归文学”的冲击。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白银世纪”的许多诗人的作品,也相继回归文坛。为了让国内的研究者和读者了...

  • 标签: 俄国文学 俄罗斯文学 别尔嘉耶夫 现代主义诗歌 白银 文化复兴
  • 简介:传统上以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主的俄国文学,在经历了一个世纪的辉煌之后,到世纪末则形成了多种流派并存的局面,其中以象征主义流派的成就及影响最大。在两代象征主义的作家群中安德烈·别雷(1880-1934)堪称俄国象征主义文学流派的集大成者,俗有象征主义的理...

  • 标签: 《银鸽》 主人公 俄国象征主义 小说文本 象征艺术 象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