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杨老师,我当年听您讲课时,记得您提过这样一个说法,说您不太喜欢色彩过于斑斓、道具过于复杂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舞台处理方式,您觉得这部戏应该更偏单色和抽象。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简介:廷克托里斯是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早期具有标志意义的音乐理论家。他在欧洲大陆北部接受音乐教育,但是他的创作和理论的研究完成于15世纪70-80年代人文主义氛围浓厚的那不勒斯。他以敏锐的历史目光观察和证实了1430年前后一个新的音乐时代的开始。摆脱了中世纪音乐理论抽象的和教理神学的束缚,他以经验主义的态度对待音乐,信赖人的耳朵,关注音乐中的人,把作曲家置于历史的中心位置。他最早对不协和音的控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拨开音乐术语的迷雾,我们还可能认识到,比皮得罗.阿龙早50年,廷克托里斯就从理论上阐述了欧洲音乐从即兴式对位向和声性的新对位的转变。
简介:<正>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在完成对音乐本体的艺术结构分析之后,让我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社会历史分析。一部比较严肃、深刻的音乐作品在我们的听觉感知能够直接把握的音乐本体后面,总是潜藏着某种精神内涵。对于一般的音乐听众来说,或许不一定要求深入到这个层次,但是,对于音乐学家来说,却是绝对必须的。它应该是音乐学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种精神内涵,我认为只有从社会、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才能真正揭示它的本质。从一定程度上讲,前奏曲与终曲比较集中地概括和体现了整部歌剧精神内涵的基本性质:从对人生、幸福、爱情的强烈追求和渴望,经过一个完满痛苦的过程,最后达到对这一切欲望的舍弃,从而
简介: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可以以一种音响的方式存在着。然而,当满足了纯音乐的需要时,一些作曲家会"编织"情节与情境来暗示某些音响之外的非音乐"材料",进而来加强其自身的意象性。在西班牙裔法国作曲家莫里斯·奥阿纳(MauriceOhana1913-1992)的音乐作品中,寓言情节在他的作品中扮演着一种"实质性"的角色,与其作品呈现出的音响浑然天成地融合在一起——奥阿纳把从所传承的伊比利亚文化中的寓言情节作为他创作的原型意象,赋予作品神秘的风格,赋予作品鲜活的"生命"。这些神秘、深奥的原型意象一方面成为作品非音乐材料的主题,同时也成为奥阿纳创作灵感迸发的源泉。可以说,这些非音乐的"材料"对奥阿纳的创作个性的形成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简介:本文从聆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感性体验切入,以“时间悬停”为关注核心。文章共分七个部分,以同心圆的结构,从聚焦前奏曲核心的“渴望动机”开始,逐步放宽视角至前奏曲的单一动机单元、多个动机之间的关系、整首前奏曲、乐剧中五个具有“时间悬停”特质的段落、直至整部乐剧。考察“渴望动机”这一细小的元素如何带来“时间悬停”并在一系列的连锁转化中“自我实现”般构建起整部乐剧。同时指出,这种音响状态以及构建音乐的方式直指戏剧的核心内涵,从而尝试对《特》中音乐与戏剧关系作出阐释。篇幅所限,仅节选原文的第一至第四部分。
简介:关注卡普松兄弟还是近一两年来的事。尽管他俩在国际上早已红透了半边天,然而在这里他们的事还不属于热门话题,只是能从刊物上获知雷诺·卡普松在2000年获得了国际古典大奖中的“最佳年度新秀奖”。其实,法国的古典大奖全称应该是“音乐胜利奖”(LesVictoiresdelaMusique),它创立于1985年,是法国最其影响力的音乐大奖。“音乐胜利奖”不同于我们通常所熟悉的“留声机奖”,“艾迪生奖”和“金音叉奖”等由唱片工业或音响传媒评选的奖,它乃由国家的演艺工业协会所评选颁发,类似于美国的“格莱美奖”和加拿大的“朱诺奖”。事实上,法国人在谈到“音乐胜利奖”时自豪地称它就是法国的格莱美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由此可见。如同“格莱美奖”一样,“音乐胜利奖”也涵盖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方方面面,在数十个奖项中每年最受人瞩目的也是“最佳年度演唱,演奏奖”和“最佳年度新秀”(Newtalentoftheyear)这两个大奖。雷诺·卡普松和戈蒂埃·卡普松兄弟俩一前一后,竟先后在2000年,2001年连夺两届“最佳年度新秀”奖,这自然不能不引起法国乃至国际乐坛的极大震憾。再加之小哥俩模样帅气、功夫了得,唱片出一张红一张,前后欣赏了他们的几张唱片,觉得他们倒并非是由商家炒作而成就的虚名,而不愧为是二十一世纪为法国的弦乐演奏艺术增光添彩的琴坛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