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舞剧作为一种戏剧式的舞蹈艺术作品,是舞蹈艺术发展到最高阶段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囊括了舞蹈艺术的一切精髓的戏剧艺术。它不同于一般的舞蹈小品。由于以舞蹈形象手段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与冲突,刻画了主人公和其他各种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其后展示的生活画幅比舞蹈小品既更壮阔雄伟又更深刻隽永。舞剧像歌剧和话剧一样,也有小、中、大型之分。尤其是大型舞剧,其规模、事件、人物及生活画幅之大之巨之多之深广,均足以与大型歌剧和话剧媲美。由于同是舞台艺术,同是综合性的艺术,舞剧与歌剧、话剧和电影等剧种的共性是不言而喻的。而因为它以肢体的运动如动作、造型、律动与姿势为主要的形象塑造手段,是最为明显的行动的艺术,是自始至终以优美的舞蹈勾勒时代的生活画面与人物性格的艺术,其与歌剧、话剧和电影等的不同之处也是众目共睹的。就拿青年男女的爱情场面来说吧,它不是借助言语与歌唱加以暗示与表白,而以双人舞的形式将一对恋人的初恋与热恋表述得淋漓尽致。对情侣的离别的处理也是如此。就像朝鲜族大型舞剧《春香传》所显示的那样,它以其肢体艺术,把春香与李梦龙的依依难舍和山盟海誓之情表述得更加入木三分,足以催人泪下。其艺术魅力,洵是丝...

  • 标签: 形象特征 舞剧形象 说舞剧
  • 简介:本文结合肖苏华舞剧创作思想与创作实践,从选材立意、人物关系、叙事结构三方面来分析其舞剧创作的叙事特征。肖苏华舞剧的叙事性在于其"叙事"不为舞而舞,只为表达服务。这种叙事不仅推动舞剧的戏剧性,也会强化舞剧结构中内在的逻辑关系,使舞剧叙事简练完整,又围绕题材立意,体现出作品鲜明的现代"主体"思维。真正的舞剧叙事,不会妨碍"舞"的华彩,反倒会使那"舞"由于其叙事方式的新颖、丰富而更为绚烂。

  • 标签: 舞剧创作 选材立意 叙事结构 叙事特征
  • 简介:小花戏产生于山西省左权县,也称“辽州社火”。当地还流行“耍龙灯”、“舞狮子”、“跑竹马”等民间艺术形式。飞舞多变的扇花,轻盈活泼的“三颠步”,构成了小花戏的独特韵味,加上易于流传的“小调”和“大腔”的音乐特色,增强了这一民间艺术形式的生命力。特别是山西黄河歌舞艺术的成功,进一步推动了小花戏的繁荣发展。

  • 标签: 山西省 舞蹈 艺术形式 音乐特色 歌舞艺术 左权县
  • 简介:汉代是中国古代舞蹈史上“俗乐舞”发展的高峰,舞蹈的形式由于受“百戏”的影响,体现出技艺性、娱乐性、表演性等民俗艺术特征。同时,汉代也出现了作为表演艺术形态的舞蹈形式和专业的舞蹈理论。在这些前提的影响下,汉代出现了独特的“俗乐舞”舞蹈形式及舞蹈审美特征,这些特征集中体现在“翘袖折腰”、“飞”的舞蹈美上。汉代以《百戏》、《女乐》等激动人心的俗乐舞为标志的舞蹈形态,体现了汉代国家的规模和气象,国力的强大和繁荣,对后世舞蹈艺术的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不愧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

  • 标签: 礼崩乐坏 俗乐舞 郑卫之声 审美特征
  • 简介:苏州打莲厢舞蹈动作活泼生动,节奏快慢结合,边舞边唱,极具水乡特色风情。通过对打莲厢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舞蹈动作规律的分析,我们可以对苏州打莲厢的舞蹈形态特征窥斑见豹。

  • 标签: 打莲厢 苏南舞蹈 舞蹈形态 敲击法
  • 简介:摆手舞是土家族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民间艺术形态。其舞蹈形态不论是"男女相携"连臂而舞,还是古拙质朴的动作,都体现了土家族悠长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土家族摆手舞的文化生态环境切入,通过舞蹈动作分析法对舞蹈本体进行深入剖析,试图勾勒出土家族摆手舞形态特征的全貌。

  • 标签: 土家族 摆手舞 形态特征
  • 简介:翻开中华民族的相册,回族男青年头戴小白帽、身着坎肩,女青年头披长纱,那朴实但独特的装束一定使人记忆犹新;在五彩缤纷的艺术舞台上,各民族舞蹈争奇斗艳,回族舞蹈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像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朝鲜族舞蹈那样使人屡见不鲜,这无形中使人们对回族舞蹈的认识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回族民间舞蹈和其它民族民间舞蹈一样,也是丰富多彩、历史久远的。

  • 标签: 民间舞蹈 回族 风格特征 训练价值 维吾尔族 宴席曲
  • 简介:西藏藏族歌舞源远流长,是西藏藏族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西藏藏族歌舞艺术之林中,"囊玛"是最为独特的一种,也是西藏藏族歌舞文化中的典型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集藏族音乐与舞蹈发展之大成。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保护和弘扬"囊玛"文化,文章在历史文献资料基础上,总结"囊玛"研究先行者对"囊玛"的研究成果,从舞蹈、音乐、服饰三个方面,对"囊玛"的形态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西藏 藏族歌舞 “囊玛”
  • 简介:"舞"是宗白华阐释中国艺术的关键词。"舞"的观念基础来自于《周易》的宇宙观。宗白华认为宇宙万物由气的节奏性变化构成,并伴随着一定的条理与秩序。而宇宙空间是由时间统率的,也是节奏化的,并呈现为"时空统一体"。在此基础上,宗白华指出"舞"是艺术本体"生生的节奏"最直接的显现,同时也是艺术境界的典型形态。宗白华对"舞"的阐释暗含着中国舞蹈审美特征的线索。他所阐发的《周易》宇宙观是中国舞蹈"圆"审美特征的根本依据;"无往不复"的观念是中国舞蹈"终点回归起点"运动原则的理论原点;"生生的节奏"是中国舞蹈"线"性特征的本源。

  • 标签: “舞” 宇宙观 艺术境界 美学特征
  • 简介:本文从吴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地缘诸因素入手.考察吴越地区民间舞蹈文化的成因。旨在揭示其文化本质的同时,从理论上为完整地认识吴越民间舞蹈阐释一条思路,这对于整理和研究民间舞蹈有帮助。

  • 标签: 吴越地区 民间舞蹈 文化特征 历史渊源 民俗事象 艺术风格
  • 简介:舞蹈,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最强烈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进行整合,塑造成为可视的舞台形象。从这一点来说,在整个的舞蹈创造活动中,演员的表演水平,对一部作品的成败,也是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 标签: 舞蹈表演 舞美设计 表演水平 舞蹈演员 舞台形象 作曲
  • 简介:我们要正确认识一件事物,就要去研究这个事物的基本特征,亦即研究此事物与它事物的根本区别,这样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属性。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也是这样,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产业的基本规律,就必须研究文化产业的基本特征。一、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双重性特征

  • 标签: 文化产业 文化产品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经济效益 基本特征 国际竞争力
  • 简介:本文从舞蹈身体语言的角度出发,运用动作分析法,对土家族摆手舞中呈现的舞蹈形态展开深入研究,提炼出了摆手舞四大形态特征,它们是:手脚同边运动的"一顺边"动态、"甩摆、悠摆"的摆手动态、"三步颤"的舞步动态、重心低移的行进动态。以期有助于我们理解认识摆手舞的形态、风格,有助于从身体语言符号中进一步辨识土家人的审美心理以及更多文化信息。

  • 标签: 摆手舞 舞蹈形态 “一顺边” “三步颤”
  • 简介:本文结合台湾刘凤学教授重建唐乐舞的研究和实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从气息运用、基本体态、动态特征、服饰的特殊性等几个层面展开论述,梳理出三种最常见的身体形态和颇具共性的动态特征,阐释了刘凤学唐乐舞训练与表演在姿态和运动轨迹中所呈现出的不同特色,并总结了刘凤学舞蹈作品的创作风格与内在的审美追求,及其对唐代乐舞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做出的有益探索。

  • 标签: 刘凤学 唐乐舞 训练与表演 特征
  • 简介:唐代巴中石窟飞天艺术是南方飞天艺术的代表,不仅数量多、雕刻精,而且姿态动作千变万化。唐代巴中飞天集中出现于初唐和盛唐时期,大致与巴中石窟发展演变的情况相吻合。从唐代巴中飞天的形体、面貌、服饰及动态等方面来看,初唐飞天显得优美灵动,盛唐飞天则显得优雅雍容。在巴蜀传统文化、审美风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和主导影响下,唐代巴中飞天表现出飞动美、装饰美和写实美的独特审美追求。

  • 标签: 巴中石窟 唐代飞天 舞蹈造型 审美表达
  • 简介:本文力图把中国朝鲜族舞蹈创作实践这一特殊个案,放在较宽广的舞蹈域和舞蹈史的视界中,研究其具有共性的他律特征,同时,深入舞蹈层研究其具有个性的自律特征,旨在为当代中国创作舞蹈的多元、丰富发展,提供创作舞蹈当代走向的个案资料。

  • 标签: 朝鲜族舞蹈 创作 语境 当代
  • 简介:民族民间舞蹈浓缩了各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各民族的生产生活与审美理想。滇南彝族尼苏支系中盛行的传统舞蹈栽秧鼓舞不仅反映了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反映了他们的存在方式。本文通过对滇南彝族尼苏支系栽秧鼓舞起源传说的梳理,分析了栽秧鼓舞与农耕生产的关系,进而对栽秧鼓舞的农耕文化特征进行了剖析。

  • 标签: 滇南彝族 尼苏支系 栽秧鼓舞 农耕文化
  • 简介:作为我国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奠基人之一,贾作光先生一生践行"为人民而舞"的理想信念,编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蒙古族舞蹈作品,其中《鄂尔多斯舞》和《海浪》获得"20世纪华人经典舞蹈"的殊荣。贾作光蒙古族舞蹈编创的审美模式在新中国蒙古族舞蹈中具有代表性、典范性,从而形成这一时期蒙古族舞蹈编创的审美特征。本文结合贾作光经典作品,从审美观念、主题审美特征、语言审美特征等方面进行阐述,不仅对其个人艺术成就从审美层面进行总结,更确证贾作光创作实践对当时乃至当今蒙古族舞蹈创作所产生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确证其具有时代范式的标杆地位。

  • 标签: 蒙古族舞蹈创作 贾作光 审美特征
  • 简介:在舞蹈实践的整体过程,尤其是编舞教学中,一旦涉及到“舞蹈思维”这一特定范畴时,便会有强烈的思维“特性”层面的问题一直围绕着舞蹈和教学的各个方面和层面。似乎舞者、教者、编者三者间,谁都不能摆脱其“特性”去认知、理解、学习舞蹈。积累久了才发现,这个范畴的问题看似与舞蹈人息息相关,也有与生俱来的思维和常态成分,但却要一次次理性地:“面对面”并拿来进行深入的分析、认识,才能窥探它的特性价值。此文就这个极具舞蹈文化、舞蹈本体、本性的构成元素的舞蹈思维“特性”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向舞蹈和教学的人文科学化靠近,从而有可能很好地为舞蹈及舞蹈人服务。

  • 标签: 舞蹈思维的特性 特征 涵盖 意义 建立舞蹈思维特性的方式 感觉
  • 简介:流传于韩国全罗道海岸地带的"羌羌水来"歌舞,主要是以女性为表演群体,相互牵手成圈,应和着先唱者的歌声边唱边舞,并从中穿插一系列民俗游戏来表达群体审美与个人情感的、用来祈愿丰年、多产并且带有一定祭祀色彩的韩国民俗艺术形式。本文通过对羌羌水来歌舞进行艺术描述,对其形态特征及社会功能进行探讨,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韩国传统民俗歌舞提供理论依据与文化参照。

  • 标签: 羌羌水来歌舞 形态特征 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