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明代晚期,云南有一位效忠于明王朝的忠臣义士,在他的家乡凤庆和巍山等民间,广为流传着他的诸多逸闻趣事:此人名龚彝,字和梅,祖籍山东,明洪武开滇,他的先祖戍卫屯田时徙居顺宁府(今凤庆)城北鼓山桥头?龚彝生于明朝万历年间,从小聪慧,深得家人的宠爱。年轻时,极好读书和喜欢安静的环境,在远离家乡的东部漾濞江边上的蜢岩(今属巍山肥牛街乡)上修建了一座小楼,不问世事,发愤读书:此地前临漾濞江,后依笔架山,山壑云天,古树荫浓,环境清幽,从蒙化(今巍山)进顺宁、通缅甸的占道就从山脚而过。此山箐多猴子,民间传闻,由于龚彝专心致志地攻读四书五经,每当佣人将饭菜摆到他书楼的桌子上,他常常忘记吃饭,就被窗外的猴群入内吃得个精光,佣人不得一次次地为他重新做饭。明天启四年(1624年),他首次出山赴考,就以优异的成绩考中举人,第二二年又赴京应乡试,连捷进士,声名大播。崇祯年间,他官任南京兵部员外郎,后升兵部郎中,为福王政权的兵部尚书史可法所器重,出使广西掌握大权。
简介:<正>1937年12月16日至27日南京金陵大学非常委员会致日本大使馆函,是最近整理日军侵华罪行史料时在我馆馆藏国民政府档案全宗中新发现的。该文件是当时在宁外国友人抗议日军在南京的暴行的重要文件,函中反映了日军在金陵大学及其附近奸淫妇女、抢劫、屠杀人民,无所不为的暴虐行径。文件形容“日军残酷之态度,非笔墨之可表述”。日军在南京大规模的集体屠杀主要在城外和沿长江边进行,因此该文件“惟所述尚不完全,只能表现全局之一鳞半爪”。该文件是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所形成,正如郭沫若在为田伯烈著《外人目睹中之日军暴行》一书作序时所说“这些记录是国际友人冒着莫大的危险与艰难,为我们留下的血肉长城的一部分写照”,“这样公平的客观的写照,在我们自己是很难做到的。”该文件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