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此文介绍了对Subandean冲断带低孔隙度砂岩中露头裂缝系统模拟研究。我们分析了这些砂岩中断层和节理系统的演化,测定了它们沿构造倾向的密度,并确定了影响它们变化的主要因素。我们指出作为渐进性剪切的结果,断层和节理以不同规模和级别出现。首次形成的是一套正交节理组,一部分平行于层面方位,另一部分垂直于层面方位。沿着这些节理的剪切作用使它们变成小断层并形成新的与层面产状斜交的裂缝组。这些小断层的相互连接促进了具有显著走滑位移的较大断层的形成。沿着层理面的剪切作用所产生的陡斜节理会引起共轭正断层的形成。在这个冲断带,次一级的走滑断层和正断层是挤压变形作用的产物。这项研究证明了各种构造间隔和地层结构之间的等级对应关系。我们沿着AbradelCondor背斜的后翼测量了节理间距和露头上的断层间距,再将构造断裂细分为四个大组:节理组、小断层组、中等断层组和断层带。节理、小断层和中等断层的间距呈对数正态分布,而断层带间距呈正态分布。这些分布的平均值与图岩层段的厚度大致相同。因此,节理和断层的间距和大小与地层层序的厚度间是第一级关系。
简介:对于意大利南部的大型裂缝油藏,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是:“石油储存在哪里?石油储量是多少?这些石油能被采出吗?”。为了更多了解岩石中石油分布的方式和不同岩心结构(基质、孔洞、裂隙)的产油能力,我们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这些工作包括低温扫描电子显微技术(CryoSEM)和热解气相色谱法(GC—pyrolysis)、孔隙大小分布测量、薄片扫描电子显微(SEM)分析技术和许多专为这类岩石设计的非常规技术。我们对几个完整的岩心样品进行了核磁共振成像(NMR)分析,并在3—D基础上确定了不同孔隙度(微孔隙、孔洞、裂隙)的贡献。我们还采用一种依据渗滤理论的分析方法来区分渗透率贡献值,确定在什么条件下孔洞和裂隙可以形成传导系统。分析参数包括孔喉分布、喉道长度、配位数以及裂隙方位和孔隙度等。润湿性是一个估算产量的关键参数,我们用了一种测量介电常数的方法测量微孔隙和裂隙中的润湿性。所有这些参教都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油藏的了解。
简介:PerezCompanc股份有限公司(PCSA)是一个拉美地区性的综合能源公司,其经营集中在油气勘探、生产与运输、炼油和石油化工以及电力生产、输送和分配等方面。现在,Perez公司是阿根廷最大的油气生产商之一,最后五年来它的业务已快速扩展到委员瑞拉、秘鲁、厄瓜多尔、巴西和玻利维亚。这家公司创建于1946年,当时是一家货运公司,于1960年开始从事油井服务业务。随着时间推移,海运业务逐渐被与油有关的活动所取代。阿根廷国家石油公司YPF的私有化以及90年代早期油气部门的放松管制,促进了勘探与生产业务的快速增长,因而使其成为Perez公司当前的核心业务。最近三年中,Perez公司已在油气勘探与生产方面投入约14亿美元,其中主要分布在阿根廷以外地区。PerezCompanc公司的发展战略是,首先成为拉美地区的能源公司,然后成为全球能源公司。该公司相信,近期能源工业的增长与多元化,已产生许多新的机遇,从而可利用拉美丰富的油气储量和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提供整个地区能源问题的解决方案。
简介:Ghadames盆地位于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和利比亚三国交界处,盆地内有重要的油气产层。为了评价该盆地中油气形成的时间及其分布特征,运用30多口井的资料进行了区域二维模拟。识别出四套含油气系统:(1)中一上泥盆系(弗拉斯阶)和三叠系(TAG-I:TriassicArgiloGreseuxInferieur)舍油气系统,位于盆地的中-西部;(2)下志留系(Tanezzuft组)和三叠系(TAG-I)含油气系统,位于盆地的西端;(3)下志留系(Tanezzuft组)和上志留系(Acacus组)含油气系统,位于东部和东北部边缘;(4)下志留系(Tanezzuft组)和中-上泥盆系(弗拉斯阶)含油气体系,位于东部-东南部。下志留系Tanezzuft组烃源岩经历过两次较大的油气生成期。第一次发生在石炭纪;第二次起始于白垩纪,在盆地东部(利比亚)形成了大量油气。石炭纪盆地中部沉降期间,弗拉斯阶页岩经历过一次初始、小规模的生烃。然而,主要的生烃发生在晚侏罗世-白垩纪西部和中部的沉降过程中。在盆地东部,弗拉斯阶页岩普遍只是勉强成熟。盆地模拟表明,东部(利比亚)盆地边缘的阿尔卑斯(始新世)剥蚀作用对下志留系烃源岩油气生成的时间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优选埋藏史模型,结合后期的剥蚀作用和海西期(石炭纪)造山运动之前的沉降减弱,校准了烃源岩成熟度数据。结果表明,Tanezzuft组页岩保存其生烃潜力进入中生代-新生代,在后期的再埋藏中重新生烃。这些油气可能运移至后海西期(石炭纪)圈闭,所聚集的油气也得以保存。
简介:墨西哥东南部的韦拉克鲁斯盆地中新世和上新世在板块的交互作用下,经历了削减、走滑和火山作用等一系列演化过程。根据时代和构造变形类型将盆地分成六个构造区,盆地充填可以分为两个长期沉积阶段,每一个沉积阶段都能够和主要盆地边界构造事件的强弱变化联系起来。第一个沉积阶段发生在早至晚中新世,受拉腊米造山运动减弱的影响。中新世的盆地是从构造陡峭的盆地边缘演变来的,穿过盆地的深峡谷被切割,并不同程度的被泥岩、粗粒砂岩和砾岩的薄层的侵蚀残余填充。这个侵蚀和无沉积的地带逐渐过渡成厚的富砂的盆底扇。在第一个沉积阶段晚期,由于远处的板块俯冲,水下的火山在海上生长,并形成一个深海的屏障,阻止浊流涌入原来的墨西哥湾。这些火山也作为固定的支柱,作为对区域性削减的响应,在它们周围发育了一些盆地内的逆冲断层带。第二个沉积阶段受到内部盆地的削截和北部盆地边缘——众所周知的贯穿墨西哥的火山岩带的抬升所限制。这个抬升引起沉积物分散体系强烈的结构变形,由此引发大陆架下斜坡沉积沿着盆地由北向南前积。与第一阶段的上超叠加样式相反,第二阶段沉积单元以强烈的退覆样式堆积。已证明和假定的储层圈闭组合,包括从四向到三向组合(地层),再到纯地层圈闭都是一致的。根据二维和三维的地震数据画出的四向圈闭很大(P50:5000km^2)并被巨厚的下中新统冲积扇砂岩覆盖。地层圈闭在规模上更薄更小(P50;1000km^2),但比四向的封闭多。因为一些构造经历了长期的压缩脉冲作用,所以顶部的盖层对保存大的气柱高度有较大的地质风险。
简介:威斯康星穹隆附近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曾被认为是白云石化混合带模型的典型代表。野外观测、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的证据都表明,在这些岩石中广泛存在的白云石、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的微量矿物和钾硅酸盐矿物之间存在成因联系,它们保存了区域热液成岩作用的特征。利用流体包裹体方法、阴极射线发光和平面光岩相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以及有机质成熟度数据确定了水-岩相互作用的约束条件。白云石、闪锌矿和石英中两相水质流体包裹体的均-化温度为65-120℃,而冷冻数据表明Na-Ca-Mg-Cl-H2O流体的矿化度为13-28%NaCl当量重量百分比。因此威斯康星穹隆及其附近古生界岩层中广泛分布的白云石化作用是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发生浓卤水的水一岩交互作用的结果,并与区域性的密西西比河谷型微量矿物的矿化作用和钾硅酸盐的成岩作用同时发生。对白云石化混合带模型的重新评价以及在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方面令人信服的新证据都表明,混合带模型不能解释威斯康星穹隆上广泛分布的白云石化作用。本文还提供了大量文献,在普遍意义上对混合带模型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简介:Ek-Balam油田是墨西哥坎佩切湾海上一个较大的油气田。该构造是由于多期盐构造活动及其所伴随的拉伸作用而形成的。盐向构造核部迁移起始于侏罗纪一早白垩世,一直持续至中新世。一些较大的侏罗纪一早白垩世正断层将体罗纪盐层断开。虽然Ek-Balam构造附近有一些东倾的断层,但大多数断层向西倾。有些断层后来在晚白垩世和第三纪再次活动。一系列晚白垩世断层将Ek构造和Balam构造分割,使得该构造东部下掉。第三纪断层与盐体的持续抬升有关,其相对于中央隆起呈对称展布。地震时问剖面、白垩纪角砾岩和启莫里支阶三维深度模拟以及平衡构造横剖面为Ek-Balam构造提供了精确、详细的构造几何形态及断裂模式的资料。在白垩纪角砾岩层中,许多断层具小幅度下落且沿倾向不连续。然而,启莫里支阶顶部被不同时代的断层切割,许多断层具明显的下落,且延展较长的距离。详细的构造几何形态和断层样式可用于识别Ek-Balam油田内的构造分隔块和启莫里支阶储层和牛津阶储层中的次生圈闲。
简介:滨海尼日利亚MerenE-01油藏(中中新世Agbada组)是由一个下前积的滨面层序构成,以一个较小的层序边界为界,上面为一个前积和退积的滨面层序所覆盖。呈现在岩心中的起伏交错层、滑塌单元沉积物以及浊积物表明,沉积发生在一个浪控三角洲的前缘。本文对八个海泛面作了对比,并对每个准层序作了等厚图、砂岩趋势图和泥岩趋势图。这项工作揭示出该油藏是一个以滨面斜坡以及有前积旋回和退积旋回史为特征的复杂的储层结构。在E-01油藏建立了三个不同的三维地质特征模型:一个是仅采用井资料的地质统计模型;一个是地质较为复杂的除井资料以外还采用了砂岩趋势图的岩相模型;一个是在地质上最复杂的除上述资料以外还采用了泥岩质量趋势图的层序地层学模型。根据砂岩的连续性以及砂岩与假定的注水井和生产井的连通性对这三个模型进行了分析。只有层序地层学模型通过海泛面泥岩产生的弯曲度预测出明显的纵向间隔化。对三个地质模型中的下倾扇模型进行水驱流体流动模拟,预测出这三种模型获得了相似的采收率,但从三个模型中所获得的未波及油的分布有很大的差异。只有层序地层学模型识别出富含未波及油的准层序,其规模很大足以成为经济上加密钻井的远景区。全油田流体流动模拟历史拟合证实了层序地层学模型所预测的这两个储层间隔层和加密钻井的目的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