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粗江蓠多糖(GHPS)对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60Coγ射线2Gy全身照射小鼠制造辐射损伤模型,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不同剂量(10mg/kg,20mg/kg,40mg/kg)的GHPS对辐射损伤小鼠胸腺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辐射对照组小鼠接受60Coγ射线2Gy照射后,胸腺细胞G0/G1期细胞百分数升高(P<0.01),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经腹腔注射(10,20,40)mg/kgGHPS,再接受γ射线2Gy照射后,小鼠胸腺细胞G0/G1期百分数明显低于辐射对照组(P<0.01),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数明显高于辐射对照组(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GHPS可以缓解辐射所致的小鼠胸腺细胞G0/G1期阻滞,使S期和G2/M期细胞百分数增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碱对人皮肤癌A431细胞体外增殖、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对皮肤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苦参碱对人皮肤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苦参碱对人皮肤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苦参碱在0.5、0.75、1g/L浓度时均能明显抑制人皮肤癌A431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3.35%、23.61%和41.4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IC50为1.21g/L。苦参碱0.5、0.75、1g/LG0/G1期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呈浓度依赖关系。结论苦参碱对人皮肤癌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关系;苦参碱可能是通过将人皮肤癌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其增殖,发挥其抗皮肤癌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HCMV)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umanembryoniclungfibroblast,HELF)后对其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HCMV感染的发病机制。方法用HCMV感染同步化的HELF作为感染组,同时设模拟感染组为对照组。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两组细胞形态学变化至感染后7d。于感染后12h、24h、48h、72h和96h收获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两组细胞核内HCMVIE172蛋白,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模拟感染组未见细胞形态学改变,亦未出现HCMVIE172蛋白阳性产物。感染组感染后72h时即可见局部细胞变圆,膨胀,胞体及胞核巨大化,7d时可见所有细胞均发生病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其各时间点的细胞均在核内出现呈棕黄色颗粒的HCMVIE172蛋白。模拟感染组在感染后12h时有65.7%的细胞处于G1期,24h时有43.8%的细胞处于G1期;感染组在感染后12h时有70.4%的细胞处于G1期,24h时有69.9%的细胞处于G1期;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HCMV感染HELF后在细胞核内进行复制、增殖,其影响了HELF周期,使大部分细胞停滞在G期。
简介:目的在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甲基强的松龙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细胞直接计数绘制出MSCs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在第3天,甲基强的松龙在30、40mg/100ml浓度下,MSCs的增殖受到显著性抑制[(12.21±0.47)×10^4与(12.10±0.06)×10^4,空白对照为(15.88±0.51)×10^4,P<0.05],而在第7天,增殖恢复至正常状态。甲基强的松龙在40mg/100ml浓度下,可减缓MSCs的凋亡[(1.88±0.40)%],空白对照为(2.40±0.36)%(P<0.05)。在低浓度下,甲基强的松龙对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在40mg/100ml浓度下,在第1天,进入G2~M期细胞数明显增加,而第3~7天明显减少,S期细胞增多。结论在较高浓度下,甲基强的松龙对MSCs的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对肝硬化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PHGF进行治疗,每日用量80-100m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情况。结果在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显效患者34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患者27例,总有效率78%。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HGF对肝硬化治疗有稳定提高的疗效,同时不良反应少,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槲皮素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为寻找治疗卵巢癌的新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细胞培养、光镜观察及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等方法,对比卵巢癌细胞在槲皮素作用不同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和细胞活性,探讨槲皮素对卵巢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加入50μmol/L槲皮素后,卵巢癌细胞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生长。
简介:目的观察葛根素对氧化应激后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密度梯度离心联合贴壁筛选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来源的BMSCs进行实验。氧化应激由过氧化氢(100μmol/L)诱导产生。应用不同浓度葛根素对过氧化氢诱导前的BMSCs预处理。通过噻唑蓝法观察葛根素对氧化后BMSCs增殖活性的影响。通过对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观察葛根素对氧化后BMSCs早期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应用2’,7’一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检测活性氧含量反映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原代兔BMSCs。葛根素能够保护氧化应激导致的BMSCs损伤,提高细胞增殖能力,增强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抑制细胞凋亡,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葛根素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细胞凋亡,发挥对BMSCs氧化损伤的保护。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贫血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压积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均得到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的提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1%和64.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该散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血液学指标,治疗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疗效,以及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影响。方法115例患者行UPPP术;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OSAHS患者及对照组的血清EPO水平。结果经手术治疗有效89例(77.4%),无效26例(22.6%)。EPO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UPPP术是有效的OSAHS治疗手段,治疗有效者血清EPO水平降低,减低了血栓性疾病发生的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施以单纯化疗(对照组,n=30)和华蟾素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组,n=30),对多个临床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观察发现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缓解、病灶缩小、生存期延长及生活质量提高等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对照组,疗效显著。结论华蟾素注射液用于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一定疗效。
简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而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cytokine,CK),虽然后来发现白细胞介素也可由其它细胞产生并能作用于其它细胞,但这一名称仍沿用至今,目前报道的白细胞介素有18种(IL-1~IL-18).随着分子免疫学、分子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免疫学的发展,发现白细胞介素在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宿主感染旋毛虫后,淋巴细胞在受到旋毛虫抗原刺激后被活化而分泌白细胞介素.多数白细胞介素可促进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调节作用,可提高宿主对旋毛虫感染的抵抗力和加速排虫反应;而有些白细胞介素则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对免疫应答具有负调节作用,可降低宿主对旋毛虫感染的抵抗力和延迟排虫反应.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检测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轻症病毒性脑炎组60例、重症病毒性脑炎组60例,以及60例健康儿童组(保健科体检),对其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的水平检测,并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方差齐性检验,再进行组间两两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重症病毒性脑炎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显著高于轻症病毒性脑炎组及健康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重症病毒性脑炎组危重症评分越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越高,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与病情危重程度相关,对病情判断及评估预后有一定参考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HepatocyteGrowth-promotingFactor,pHGF)对大鼠微小病变肾病(MCD)中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rgrinLinkedKinase,ILK)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pHGF干预组各24只,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大鼠微小病变肾病模型,pHGF干预模型组于造模2周后腹腔注射pHGF30mg/kg,电镜观察大鼠肾小球足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观察各组大鼠在4周内肾小球足细胞中ILK表达情况。结果①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7天和14天足细胞广泛足突融合;pHGF干预模型组足细胞的足突变形、融合较模型组有所减轻;②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7天减少,14天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pHGF干预模型组大鼠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第21天出现减少,第28天达到最低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ILK表达增加及分布异常,与足细胞病变密切相关,可能是判断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及导致蛋白尿原因的一个早期重要指标。②pHGF能抑制微小病变肾病大鼠肾小球ILK蛋白的表达,对MCD在肾脏结构及功能上既有保护作用又有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