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 0rem自护理论在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后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60例OLIF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患者根据床位单双号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2组患者的性别、病程及年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治疗期间应用脊柱外科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 0rem自护理论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及干预前后自护能力、疾病知识情况。 结果:观察组自理能力、治疗依从率、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 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进行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设为观察组;45例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期间进行就诊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治疗,设为对照组。结果:术前比较VAS评分、Cobb角度、矢状面指数以及椎体前缘高度两组数据P>0.05,手术后观察组VAS评分、Cobb角度、矢状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椎体前缘高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联合伤椎置钉有助于恢复伤椎高度,可将脊柱畸形进行矫正。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联合伤椎置钉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手术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开放手术组和微创手术组,每组各39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总长度、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次均费用,伤椎前缘高度比,矢状面Cobb’s角等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受伤原因、伤椎节段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在手术切口总长度上与开放手术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手术时间上长于开放手术组,住院时间要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次均费用比开放组要高;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微创组要明显少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透视次数微创组要明显多于开放组;两组病例均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在伤椎前缘高度比及矢状面Cobb’s角这两个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相当,但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创伤更小、出血更少、恢复更快,对患者更有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共54例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通过跨伤椎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通过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椎管侵占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以及椎管侵占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经伤椎单侧椎弓根通道植骨并置钉短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性骨折效果良好,能有效促进椎体高度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7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为例,将其分为两组,其中采取保守治疗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39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比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后路切开腰椎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更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并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双盲分组方式分为研究组(n=35)和对比组(n=35),对比组患者实施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研究组患者实施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比组,而生活质量评分和治疗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比组,经统计学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可给予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期间的150例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n=75)实施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术前、术后ODI评分。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比较(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前缘高度丢失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ODI评分比较(P>0.05),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通过体位复位联合单侧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提升临床效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治疗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以及ODI指数。方法对本院在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脊柱侧弯患者进行研究,从中选择50例患者均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统计分析患者术前、术后半年脊椎前凸恢复情况以及腰腿疼改善效果。结果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腰椎前凸角度、Cobb角度明显得到改善,而且术后患者JOA评分与术前相比较低,ODI评分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的提高,疼痛感显著降低,组内对比结果具有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侧弯患者进行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表现,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浅析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治疗中腰椎后路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下颈椎骨折脱位予以单纯后路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对象数量为40例,均是我院2015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通过平均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单纯前路复位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单纯颈椎后路手术并颈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的椎间隙高度占正常椎间隙高度比例与颈椎后凸畸形科布角。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为90%,高于对照组的55%,P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脊柱骨折患者,在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围术期内予以优质护理,观察其对患者康复的积极影响。方法:研究期:2019年1月-2021年1月,纳入7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脊柱骨折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优质护理(观察组,n=35),常规护理(对照组,n=35),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在护理后,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比较,指标值观察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手术相关并发症(切口感染、脑脊液漏、脊髓损伤、内固定异常)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5.71%(2/35)低于对照组患者22.86%(8/35),(p<0.05)。结论:针对脊柱骨折患者,于经皮椎弓根钉微创手术治疗围术期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患者帮助抑制疼痛指标,预防手术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环形扩皮法对PICC置管患者减少穿刺处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15日至12月30日在该院肿瘤中心接受B超引导下结合塞丁格技术的PICC置管患者共 2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环形扩皮法,对照组采用扩皮刀纵向扩皮法。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穿刺点出血情况、疼痛程度评分、置管时间、送鞘成功率和淋巴漏发生率。结果:扩皮后即刻、置管后24h以及置管后7d,观察组穿刺点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一次送鞘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在淋巴漏发生率上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用环形扩皮法的效果好,可减少穿刺处出血,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一次送鞘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期间接诊的胸腰椎骨折病人进行分组,按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有病人人数为40例,共计病人人数为8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病人给予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胸腰椎骨折病人在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疼痛评分、临床指标。结果: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和疼痛的评分比较中,实验组病人的评分低于对照组病人(P<0.05),对比后发现差异具有临床对比意义;实验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低,差异较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