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共入选病例94例,其中治疗组47例、对照组47例,分别予以清肠栓和柳氮磺胺吡啶栓各1支,纳肛,每晚1次,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肠镜、病理检查及肠道湿热证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91.49%,对照组为87.23%,两组比较综合疗效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为91.48%,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治疗组复发率为9.30%,低于对照组(26.83%);两组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清肠栓治疗左半结肠以下的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肠道湿热证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简介:目的观察郁金颗粒及三七粉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开放的研究方法,纳入20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有肠化)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分别服用郁金颗粒(1g,2次/d)+叶酸(5mg,3次/d),三七粉(1.5g,3次/d)+叶酸(5mg,3次/d),叶酸(5mg,3次/d)。郁金颗粒和三七粉为冲服;叶酸口服。入组时Hp阳性者予四联(阿莫西林1000mg,2次/d+呋喃唑酮100mg,2次/d+果胶铋200mg,2次/d+埃索美拉唑20mg,2次/d)抗Hp治疗后再按分组治疗。所有受试者服药6个月后再次行胃镜检查并比较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结果变化,包括萎缩、肠化、异型增生及炎症程度。结果A组治疗后异型增生的改善率明显高于C组(P〈0.05),而B组与C组的异型增生改善率相近(P〉0.05);A组胃黏膜萎缩的改善率明显高于C组(P〈0.05);而B、C2组胃黏膜萎缩改善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患者萎缩进展率高于A组(P〈0.05);3组之间肠化、急慢性炎症的改善率、稳定率及进展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单味中药郁金可一定程度上逆转胃黏膜萎缩。
简介:目的:客观评价线管分期引流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形成技术规范和推广应用方案。方法:将来自4个研究中心的180例复杂性肛瘘(高位和低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采用全分析集(fullanalysisset,FAS)进行病例分布和基线资料的比较,采用符合方案集(perpro-tocolset,PPS)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治疗组中,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高位旷置加线管分期引流术,低位复杂性肛瘘采用线管分期引流术;对照组中,高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挂线术,低位复杂性肛瘘采用切开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治愈时间、住院费用,同时评价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安全性。结果:纳入的180例患者,最终有效179例,剔除1例。治疗组的住院时间、治愈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亦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P〈0.05),两组间生存质量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管分期引流法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数据库CBM、CNKI、万方、VIP、Pubmed,鉴定并纳入参苓白术散加减与安慰剂、西药等对比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JadadScale评分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然后用Revman5.0软件对临床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6项RCT,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NAFLD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1,95%CI(2.48,7.84),P〈0.00001];ALT治疗后加权合并结果为-30.00,95%CI为(-36.54,-23.45),P〈0.00001;AST治疗后加权合并结果为-9.40,95%CI为(-12.96,-5.85),P〈0.00001;TC治疗后加权合并结果为-0.59,95%CI为(-0.83,-0.34),P〈0.00001;TG治疗后加权合并结果为-0.35,95%CI为(-0.55,-0.15),P〈0.00001。所纳入的研究均未报道不良反应。结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参苓白术散加减在治疗NAFLD方面存在其优势,但由于所纳入的研究总体质量较低,研究的数量和样本量均较少,需进一步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严格设计的随机对试验来验证其疗效与安全性。
简介: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前列腺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前列腺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30例采用针刺治疗;药物组30例,采用口服中药汤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针刺组治愈5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药物组治愈2例,显效8例,有效13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针刺组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5),且针刺组在降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ChronicProstatitisSymptomIndex,NIH-CPSI)的总积分和疼痛症状、尿路症状、生活质量亚类评分方面均优于药物组。结论:针刺是治疗前列腺痛的有效方法。
简介:目的:在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s)研究中,不同的假针刺方法广泛地用于评价针刺对某种病症除安慰效应外是否具有内在的治疗作用。为使试验结果可信和更有可比性,有必要对假针刺方法做个统一的规范。方法:回顾了最近14年高质量的针刺RCT研究,评价其中的各种假针刺方法的恰当与否。结果:根据进针部位、破皮方式、所用仪器的不同,这些假针刺方法主要可以分为5类。结论:最常用的假针刺方法有穴位旁开针刺、远部非穴部位针刺和不破皮假针刺3种,其中远部非经非穴部位针刺可能是比较理想的假针刺对照。另外,对照的设立应结合考虑RCT研究的目的和设计,如非劣效性、等效性、优效性试验。
简介:目的:评价中药治疗癌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质量。方法:检索CBM、CMCC和维普中文数据库以及PubMed和EMBASE等英文数据库从1986年至2010年的中药治疗癌痛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根据NCI发布的"补充和替代医学领域中癌症临床研究循证医学的强度等级",并参考Gagnier的"中药治疗随机对照试验的报道质量"一文,进行论文质量分析。结果:76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文献均有明确的研究目的,69.7%的摘要中有齐全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90.8%的文献提及随机,但只有18.4%报道了随机方法和程序。84.2%的文献描述了诊断标准,52.6%的文献提及纳入标准,34.2%文献提及排除标准。6.6%的文献研究使用安慰剂对照。67.1%的文献报道不良反应,31.6%的文献对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学分析。3.9%的文献研究随访达半年。无一篇文献提及样本量的计算方法及临床研究注册等。结论:中药治疗癌痛的RCT文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不够严谨、样本量低且没有具体的估算方法、疼痛强度的评价标准各异、忽视依从性、缺乏病例脱落及随访情况的分析、缺乏药物的安全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