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固定液在冷冻切片中对脂肪及肿瘤包膜固定效果的影响,以期为病理诊断提供更优化的固定方案。方法:从20212022年4月至20222023年4月,我们选择了46名患者进行了研究,选取常见固定液(如甲醛、乙醇、丙酮等),采用冷冻切片技术,对脂肪组织和肿瘤包膜进行固定处理。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图像分析,评估固定液对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固定液对脂肪和肿瘤包膜的固定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甲醛固定液在保持组织结构完整性方面表现最佳,而乙醇和丙酮在固定速度和细胞形态保持方面各有优势。结论:本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固定液对于冷冻切片中脂肪及肿瘤包膜的固定效果至关重要。甲醛固定液在维持组织结构方面具有优势,而乙醇和丙酮在固定速度和细胞形态保持方面具有潜力,未来可根据具体病理诊断需求选择最适宜的固定液。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颅内血肿急诊开颅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方法对我院56例颅脑损伤急诊开颅手术静吸麻醉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呼吸变化:41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咳嗽反射存在,拔除气管导管;13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无咳嗽反射带管回病房;2例术毕自主呼吸未恢复送ICU接呼吸机。循环变化:几乎所有病例,全麻诱导后血压较麻醉前有明显降低,但持续时间较短。撬开颅骨或打开硬脑膜后35例血压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经补液、输血后恢复正常。术中无1例死亡。结论静吸麻醉适用于所有颅脑损伤急诊手术患者,术中保持呼吸道通畅,血压平稳,对维持颅内压稳定避免加重病情尤为重要。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微创钻孔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25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随机分两组,实验组65例采用YL-1型穿刺针应用Sina软件定位后激光水平仪辅助,对照组60例采用YL-1型20mm穿刺针徒手钻孔。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血肿残留、复发、死亡率、并发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是软件辅助激光仪由于定位精确,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极低。随访6个月统计Bander分级:实验组0+I级63例,II级2例,对照组0+I级57例,II级3例 。两组并发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头颅血肿护理新方法。方法:本课题抽取我院 2017 年 2 月-2019 年 7 月收治的 96 例新生儿头颅血肿患儿,随机纳入 A 组(n=48)、B 组(n=48)。A 组采用常规药物外敷,B 组采用常规药物外敷+局部按揉,对比患儿总有效率、血肿吸收时间。结果: A 组总有效率为 87.50%,B 组为 97.92%,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B 组血肿吸收时间为(4.3±0.6)d,A 组为(8.7±1.6)d,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于新生儿头颅血肿患儿中,常规药物外敷联合局部按揉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儿治疗总有效率,缩短血 肿吸收时间,应引起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水剂及手术治疗对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5月至2018年11月入住我院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脱水剂及外科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GCS评分情况及凝血功能情况。结果(1)治疗前轻度、中度及重度患者数分别为8、16及6例,治疗后分别为14、12及4例,本组患者治疗前后GCS评分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PT、TT及APTT分别为(10.29±1.22)s、(19.02±3.86)s及(34.04±6.72)s,显著大于治疗后分别为(8.16±0.87)s、(13.87±2.25)s及(28.01±5.24)s(P<0.05)。结论脱水剂及手术治疗对外伤性迟发性硬膜外血肿(DEDH)具有积极的影响,凝血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应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普及。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头颅CT影像学指标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状况评估效果。方法:此次项目开始时间为2019年5月,项目结束时间为2022年2月,项目资料构成均为我院开展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60例患者,患者均开展头颅CT检查,结合图像分析血肿扩大及未扩大患者的征象特点。结果:纳入60例患者经过头颅CT检查后显示其出现血肿扩大患者计有29例,未出现血肿扩大的患者计有31例,且出现血肿扩大患者的血肿不规则、血肿混杂密度等状况发生概率均低于血肿未扩大患者,周边散在卫星小血肿发生率低于血肿未扩大患者,数据分析具有一定差异性。结论:头颅CT影像学指标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血肿状况评估具有显著效果,可为患者血肿扩大状况做以预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