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临床及心电资料:患者黄某,女性,37岁,因双下肢浮肿并感心悸1周入院。查体:BP:14/10kPa,体温正常,心率115次/分,听诊无杂音。查心电图(如图示):窦性心律、心率115次/分,P—R0.06S,QRS波群起始部可见不典型Q波,时限0.12S,RI.aVL、V4~V6呈双峰,rSV1~V3,STI、aVL、V5、V6呈下斜形下移,TI、aVL、V5、V6倒置,诊断为预激综合征并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

  • 标签: 预激综合征 传导阻滞 鉴别诊断 左束支阻滞 完全性 心电图
  • 简介:房室传导阻滞(简称AVB)在体表心电图(简称ECG)上无法判断其精确部位,只有依赖希氏束电图才能确诊,而希氏束(简称HBE)阻滞合并束复合系统病变报道甚少,我院自1985~1999年共做了444例心内电生理检查,其中386例是AVB、束阻滞(RBBB)的病人,但希氏束阻滞只有28例(7.2%)。1资料与方法

  • 标签: 希氏束电图 复合系统 心电生理 四川省人民医院 心血管病 束支阻滞
  • 简介: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心悸胸闷而入院就诊,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示:三导联同步记录,窦性心律,R-R0.64s心率94次/min,P-R间期0.18s,ORS波时间0.15s,Q-T间期0.42s,P′1及P′2均提前出现,P′均重于其前的T波降处,后随的QRS波与窦性P下传的QRS波形态相同,当窦性心动周期0.64s及P′1后的代偿间歇为0.74s时下传的QRS波均呈完全性左束阻滞图形,当P′2后的代偿间歇为0.80s时,其后第1个窦性下传的QRS波形正常.继后仍为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见附图),心电图诊断:1、窦性心律.2、房性早博,3、3相左束传导阻滞.

  • 标签: 冠心病 心电图 三相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患者男性57岁,食道癌手术后10个月。95年4月7日因发作性心悸、胸闷、黑朦、抽搐收治入院。入院时ECG示:房颤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临床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阿斯综合证。入院后即安装临时起搏器。V3R(附图)为次日心电图描记,P—P基本规则,频率75次/分心室起搏心律频率79次/分与窦性P波频率75次/分接近。但由于存在Ⅰ°房室传导阻滞,其P—R间期长达0.32秒,

  • 标签: 起搏心律 文氏现象 干扰性 左束支阻滞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室性融合波
  • 简介:一、资料与方法本组81例中,男性53例,女性28例,年龄12~49内阁,平均40岁。均有头部外伤史,临床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脑外科检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器质性病变,CT检查正常。脑电图(EEG)均采用国产ND—82型8道EEG仪描记,按国际10~20系统放置头皮电极,时间常数0.3秒,高频滤波为30HZ,定标电压50微伏,安静、闭目下行单、双极描记,均10分钟以上,常规做睁闭眼及过度换气诱发试验。EEG结果依据冯应琨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 标签: 后综合征 临床脑电图 头伤 器质性病变 河南省 时间常数
  • 简介:大田原综合征是一种恶性癫痫,1976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大田原提出,国内罕见报告,现将我院一例住院患儿,结合有关资料报告如下:患儿黎××,女,52天,住院号:75669,于1993年10月22日,诊为癫痫而入院。30天前患儿在医院婴儿室出院后即发现患儿每次睡前先双眼上翻,出现一声尖叫,继而惊

  • 标签: 大田原综合征 脑电图 年龄依赖性 新生儿及小婴儿 住院患儿 强直阵挛发作
  • 简介: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损害的临床征侯群,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病变、脏器肿大、内分泌病变、M蛋白和皮肤病变.其他临床症状有全身水肿、多汗、杵状指、低热等.自1993年2月到2001年12月以来,临床确诊为Poems综合征8例,现将其临床症状及肌电图表现报告如下:

  • 标签: POEMS综合征 肌电电生理 肌电图检查 诊断
  • 简介:抗癫癎联盟在1985年及1989年发表的"癫癎和癫癎综合征的分类"中列入了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癎,2001年Engel医师提出的"癫癎发作和癫癎分类的建议"中,考虑到本病整个病程延伸到成年,所以使用了Dravet综合征这个名称。Dravet综合征(DS)亦称婴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癎,是Dravet首先在1978年法国内科杂志报告的一种罕见的癫癎性脑病,1982年意大利Bernardine发表了42例DS的研究,

  • 标签: 癫癎综合征 脑病 心电图 临床 肌阵挛性 Engel
  • 简介:机能学实验课是医学生观察、了解生物体在各种条件下相应生理变化的实践课。随着机能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在实验课中将机能各学科实验有机结合,使学生对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生理反应有比较连贯、系统的认识,能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为此,我们在设计呼吸系统实验时对“膈神经放电”实验进行改进,将生理、药理实验方法结合运用,使实验效果得到提高。

  • 标签: 神经放电 综合分析能 肺牵张反射 呼吸运动 呼吸中枢
  • 简介:目的:探讨EEG在综合性医院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分析1000例病房和门诊病例的EEG。结果:1,1000例中,390例EEG异常(39%),113例伴痫样放电。2,EEG检测的主要病种是:头痛、癫病、眩晕、晕厥、神官症和脑血管疾病。结论:EEG检测在功能性和发作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电图 综合性医院 临床应用
  • 简介:为探讨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是否伴有EEG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26例格林-巴利患者做了EEG检查,并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进行了比较。结果:本组异常者6例(23.1%),轻度异常4例,中度异常2例。EEG异常主要见于有颅神经损害和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脑脊液单疱病毒酶联免疫反应阳性患者。结论:EEG异常可能与致病因子和脑脊液内免疫产物有关。

  • 标签: 格林—巴利综合征 脑电图 脑脊液
  • 简介:目的:分析诊断早期腕管综合征的电生理指标,比较其敏感性。方法:对临床诊断为早期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远端运动电位潜伏期(distalmotorlatency,DML)〈4.5ms的患者50例60侧,测定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潜伏期差值,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一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以及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之0.4ms)者58侧,达96.6%;正中神经、桡神经拇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40侧,达80%正中神经节段检查两点间潜伏期差值异常(≥0.4ms)者25侧,达41.6%。结论:正中神经、尺神经环指.腕的SNAP潜伏期差值异常是早期腕管综合征最敏感的指标。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 尺神经 桡神经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F波和针极肌电图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检测32例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正中神经和胫神经F波的潜伏期测定,小指展肌、拇短展肌、肱二头肌、股直肌和胫前肌的针极肌电图检测。结果: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为72.6%,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异常率为57.8%,F波潜伏期的异常率为85.9%,结论:肌电图的测定可为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并可发现亚临床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电生理的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吉兰-巴雷综合征 神经传导速度 F波 针极肌电图
  • 简介:目的:寻找电生理指标中对肘管综合征尤其是早期肘管综合征诊断中最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通过对50例52侧经临床及电生理诊断为肘管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电生理检测的指标有: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小指腕尺神经感觉电位、前臂段及肘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针电极肌电图测定。结果: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的阳性率达到98%,是所有检测指标中最敏感的。结论:前臂尺神经干电位异常是早期诊断肘管综合征最敏感可靠的指标。

  • 标签: 肘管综合征 电生理指标 阳性率
  • 简介: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在我国,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健康观念相对滞后,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发。本文就急性冠脉综合征人群背景因素与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背景因素 预后
  • 简介:目的:观察常规NCV检测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观察两种检查方法对神经的敏感性。方法:对48例患者进行正中神经和尺神经NCV检测,同时每例患者还进行正中神经腕部节段检测以及环指正中-尺神经手掌-腕混合神经潜伏时比较法检测。结果:在常规NCV检查中,SCV的异常率明显高于MCV,而MCV检查中末端潜伏期的异常率又高于其它指标,右手重于左手。但与腕部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两项指标相比,后者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NCV检查。结论:正中神经节段检测和环指正中-尺神经潜伏期差检测,对早期腕管综合征敏感度高,且方便、经济、无痛,能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应被广泛应用。

  • 标签: 腕部节段检测 正中-尺神经潜伏时差 腕管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左主干病变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体表心电图特征性改变,从而提高左主干病变的早期诊断,降低左主干病变患者临床病死率。方法:收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0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左主干病变组113例(LM组),前降病变组99例(LAD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术(coronaryangiography,CAG)作为判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的金标准。采用美国GEMAC-5000同步12导心电图机分别记录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胸痛发作状态和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以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两种改变作为诊断左主干病变的标准。结果:LM和LAD组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指标的发生率分别为87.6%、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心电图异常ST段≥6个导联是左主干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7.01,95%CI=1.22~12.63,P〈0.05)。两组患者胸痛发作状态下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的发生率分别为98.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发作时,十二导联心电图≥6个导联ST段异常,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左主干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ST段位移绝对值总和(∑ST)〉18mm,高度提示左主干病变。

  • 标签: 心电图 左主干病变 急性冠脉综合征 ST段抬高 ST段压低
  • 简介:目的:探讨肌电图(EMG)、神经电图在格林-巴利综合征(GBS)中的特点。方法:对31例GBS患者进行运动神经124条、感觉神经93条及128块肌肉进行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远端潜伏期;F波的出现率、潜伏期、波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一过性离散(TD)测定。结果:每例均有3条以上神经受累;远端潜伏期延长58%;MCV减慢70%;SCV减慢50%;F波异常率73%;TD异常55%。EMG出现自发电位占32%。结论:GBS为广泛的周围神经远端,近端损害,感觉运动均受累,存在以脱髓鞘为主伴有轴索变性的特点。EMG、神经电图的无创性,简便及可重复性使其成为GBS极为重要的诊断手段。

  • 标签: 脱髓鞘性神经病 EMG 神经电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