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院门诊降压药物应用现状,探讨有助于提升医院门诊降压药物应用整体质量的重要方法。方法笔者随机选择我院门诊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取并予以治疗的215例高血压病患,通过观察降压药物的基本应用情况,在整理其药物类型的基础上,计算出其DDDs数(用药频度),探讨药物应用优化程序。结果结果表明用有氨氯地平片、缬沙坦、复方阿米洛利/武都力、卡托普利、坎地沙坦酯、尼群地平、硝苯地平控释片、替米沙坦片、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络活喜片等。较之其他药物,钙通道阻滞剂在用药频度方面明显偏高,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基于医院门诊降压药物而言,其应用程序正从短效标准朝着长效标准不断发展,满足国内降压药物应用条件及发展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旨在积累高血压的防治经验,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方法以我科门诊450例高血压患者的病历统计并分析结果。结果450例患者使用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率为92.8%,控制率为91.7%。采用单药治疗220例(48.9%),采用2种以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230例(51.0%),单药控制率为86.7%,2种药控制率为94.7%,3种药控制率为97.4%,4种药控制率为91.6%,联合用药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单药治疗。联合治疗中以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最高。结论联合2种和2种以上的降压药治疗,比单药的控制率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化合物WD59作为AT1受体拮抗剂的降压活性。方法利用放射性受体结合实验,评价化合物对AT1受体亲和力大小;以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模型,测定化合物的体内降压活性。结果与阳性对照洛沙坦相比,WD59号化合物有更好的AT1受体亲和力。结论化合物WD59作为一种新的抗高血压化合物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缬沙坦的长效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科及住院收治的21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男性118例,女性98例,平均年龄(51±11)岁服用安慰剂2周后及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8周,分别于早晨800来医院佩带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进行连续30h动态血压测定,计算谷/峰比值(T/P)及每小时平均血压,同时在服缬沙坦80mg的第2.4.8周诊所测坐位血压。药物安全性主要观察血钾及血尿酸。结果216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服药后通过诊所测坐位血压评价,降压总有效率为67.7%;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全部患者计算或有效病例计算,T/P比值结果相近。全组计算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的T/P比值分别为0.81和0.80.服缬沙坦胶囊与服安慰剂后第25-30h动态血压监测发现,血压分别为(134.2±12.1)/(89.2±9.1)mmHg(1mmHg=0.133kpa)及(142.2±12.1)/(92.2±7.2)mmHg(P<0.01)。对24h动态血压最大降压幅度≥20/10mmHg的66例有反应者,分析其最大降压时间,93%在8-19h。其中14-17h为最高峰。服药后血尿酸轻度升高者36例(16.7%)。结论缬沙坦能够在24h很好的控制血压。若患者偶尔延后服药时间,它至少能在服药后的25-30h之间稳定降压。达峰时间延迟到14-17h,可能与其降低左室肥厚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联合用药方式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316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8人,A组患者降压方案为每日口服贝纳普利和氯氨地平,B组患者降压方案为每日口服贝纳普利和硝苯地平,连续服用8周,期间每天监测患者的收缩压降压幅度、舒张压降压幅度以判断临床疗效。组间数据利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周治疗结束后A、B两组舒张压的平均降压幅度为14.9mmHg和12.7mmHg,收缩压的降压幅度是32.9mmHg和29.7mmHg,统计学分析不具有显著差异(P=0.069>0.05)。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无效及总有效的病例在A组中的比率分别为60.8%、291%、3.8%及96.2%,在B组中的比率分别为47.4%、44.9%、7.6%及92.4%。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氨地平和硝苯地平与贝纳普利的联用治疗高血压患者均具有较好疗效,但氯氨地平与贝纳普利的联用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