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析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发育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接收入院的早产儿,共计80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理,将80例早产儿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组均40例。研究组选取鼠式护理法,行早产儿全面护理;而对照组,则选取传统的护理法,行早产儿住院护理。全面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并于护理之后的第2及4周,对两组的神经发育情况进行科学的评分。结果护理后的第2周,两组的神经发育情况得到改善。但研究组的各项神经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针对护理后第4周的神经功能评分,研究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来看,研究组(5.0%)显著低于对照组(15.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袋鼠式护理法运用于早产儿的临床护理中,可起到显著改善早产儿神经发育情况的作用,并促使其与足月娩出的新生儿一样,能够实现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于我院行足跟采血的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采血前10s两组新生儿心率级血氧饱和度未见显著差异(P>0.05),采血中及采血后10s观察组新生儿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观察组新生儿痛苦表情及啼哭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新生儿DAN评分明显更低,组间差异经t检验显示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对减轻新生儿足跟采血疼痛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袋鼠式护理在早产儿临床护理当中的引用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2017年1月—2018年1月的所有早产儿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8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将这8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袋鼠式护理;对比两组早产儿的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和母亲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早产儿的呼吸、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提高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护理过程中采用袋鼠式护理方法的效果。方法课题组将某三甲医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153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有早产儿77例,对照组有早产儿76例。对两组早产儿采取积极护理措施,其中研究组在护理过程中采用袋鼠式护理,而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则采用常规护理。两组早产儿经过护理之后,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并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总结观察与对比。结果通过本研究可知研究组早产儿在病死率、重症感染发生率及12个月随访时精神运动功能发育等方面与对照组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儿院内感染发生率、6个月随访时的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及出院时牛奶喂养发生率均比对照组要低,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母亲在普通新生儿病房的担心与焦虑情况相较对照组有所减轻,并且患儿出院时的体重比对照组有一定的增加,两组通过统计学处理可知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研究可知,对于早产儿护理而言,采用袋鼠式护理能取得比常规护理更好的护理效果。袋鼠式护理属于一种有效、科学且人性化的早产儿护理模式,虽其对早产儿死亡率及长期精神运动功能发育影响尚没有完全的定论,但其依然属于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的早产儿护理模式。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癌症晚期老年患者通过社区老年公寓照护和居家姑息照护的优劣。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的癌症晚期老年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1例接受社区老年公寓照护,对照组31例接受居家姑息照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分组照护后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观察组躯体功能更好(P<0.05);观察组躯体角色及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表明对照组躯体角色更好、观察组疼痛感较低;观察组健康状况、情绪状况、精神状况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均>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为87.1%,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51.6%(P<0.05)。结论社区老年公寓与居家姑息在癌症晚期老年患者照护中各有优劣,适于不同人群。
简介:摘要为了了解江苏城乡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利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量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测量了1032位失能老人的失能状况,发现不能洗澡、吃饭、穿衣、上厠所、上下床、在室内走动的比例分别达到92.4%、28.1%、39.6%、44.3%、42.2%、45.3%。不能日常购物、做饭、洗衣、扫地、上下楼梯、使用电话、提起20斤重物、个人理财、步行1-2公里、乘坐公交的比例分别为77.4%、78.7%、80.2%、72.3%、71.1%、59.7%、80.9%、65.3%、79.1%、76.3%。日常生活失能与工具性失能在年龄、性别、户籍上的差异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性意义。另外发现,失能老人精神问题严重,患有多种疾病;失能老人照护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康复照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住院病情稳定出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出院后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连续康复照护;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积分评定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HOQO-BREF)评定患者生存质量。结果出院时两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家6个月后观察组的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连续康复照护能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护理主要提供老年急性病救治、慢病护理、临终关怀,并同时提供医疗保健服务1。老年人因年龄、生理、心理、疾病变化及社会角色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降低,健康问题突出2。在为老人提供急性期救治、恢复期护理、生活照护服务过程中老年病科的安全照护管理直接关系到老年病人康复及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由于目前缺乏统一的针对老年照护安全管理标准,导致照护过程中发生的安全护理问题全部归结于护理不良事件,造成医院患者及家属各方一定的困扰,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了解老年病房安全照护体系运行及管理现状,总结目前安全照护体系运行中的问题,为老年科患者安全照护管理体系的统一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思路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