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童视力保健的预防及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于我院进行视力保健检查中低常儿童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实验组患儿家长进行持续性视力保健知识教育,发放保健手册,介绍相关治疗知识。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儿视力恢复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中38例患儿视力恢复。对照组中,25例视力恢复。可得,实验组视力恢复率为76.0%显著高于对照组恢复率为5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家属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分别为(60.22±12.33)分与(60.18±12.10)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后,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为(80.43±12.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为(67.90±13.22)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及时发现儿童视力问题,积极进行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预防儿童视力下降的临床疗效。
简介:目的FHA即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类闭经,其发病率约占继发性闭经的55%。本病多发于年轻妇女,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引起FHA的原因较复杂,大致有紧张应激、体重下降和营养缺乏、运动过度、药物等,其中以紧张应激导致的闭经最常见。关于FHA的发病机理,假说颇多,但确切的机制不明,诊断仍需依靠排除法,治疗上则多采用药物疗法,治疗效果不甚理想。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人们所承受的心理负荷和心理压力日益增多,因而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的FHA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临床对FHA的认识大多仍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上,尚未对其心理社会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学者在心理社会因素对FHA机制影响的现状分析为下一步进行临床和实验研究做准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药房实习生的带教体会。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开始实施药房实习生带教,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25名药房实习生作为对照对象,称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的25名药房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称为研究组,对比2组发生的药房差错发生事件和实习总成绩评分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药房差错发生事件明显更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实习总成绩评分明显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药房实习生实施可行的带教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药房的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实习生的实习总成绩,值得在药房带教中推广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带教经验,以期为临床带教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放射科34例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将入选的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7例,对照组仅根据带教老师操作进行观摩学习,研究组老师对其进行讲解、演示,并使每位实习生自己动手操作,实习结束后比较两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性。结果研究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率为100.00%(34/34),对照组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率为76.47%(26/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带教可有效提高实习生对CT常规平扫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从运动控制训练探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方法。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园在2015年9月—2018年10月间收治,临床诊断为GMFCSⅡ级痉挛型的双瘫脑瘫患儿,共60例患儿。根据抽签法,分为A、B两组,每组人数相等。两组患儿均接受运动疗法,A组患儿在运动治疗基础上,每天增加15分钟的运动控制训练;B组患儿在运动治疗基础上,每天增加15分钟的肌力训练。三个月后,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儿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D区和E区分值的变化,分析运动控制训练对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的作用。结果三个月持续治疗后,每天增加15分钟运动控制训练的A组患儿,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D区和E区的评分优于B组患儿,且数据检验(P<0.05),具备分析价值。结论运动控制训练在改善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有重大意义,值得临床实践、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动静脉内瘘狭窄行支架植入治疗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给与有效护理干预的效果加以分析。方法本研究以对比护理的模式展开,所纳入病例共选择为120例(2017年1月—2018年7月),任意抽选组中60例,使用传统方法对患者展开护理并划分为对照组,剩余的60例患者则接受有效护理干预,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对两组疗效间差异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可知,在本次研究期间,观察组在血管通畅率、血流量以及血色素改善等方面均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结论对于动静脉内瘘狭窄行支架植入治疗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给与有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升该部分患者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参与考核的305名护士(联合培训前)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参与考核的310名护士(联合培训后)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依据护理工作性质分为护理管理岗、医技护理岗、教学岗及临床护理岗;依据岗位与各级护士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逐层考核,实施1年后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接受了联合培训后的305名护士其考核合格率98.71%;明显高于接受联合培训前92.13%的考核合格率,且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联合护理前后各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方面,参与联合培训后的效果均更优于联合培训前,且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可通过对护士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来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满足于不同层级的岗位工作需求,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与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