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Objective:ToexplorereciprocalactionbetweenBMP-2(bonemorphogeneticprotein-2)andBMP-3forbetterunderstandingofthemechanismofBMPduringbonefractureunion.Methods:rhBMP-2wasaddedintotheculturedfibroblastswiththeconcentrationof1200ng/ml.TheexpressionofBMP-3infibroblastswasdetectedbyimmunohistochemistry.EukaryoticexpressionvectorpcDNA3-BMP-3wastransfectedintothefibroblasts.AftertheeffectiveexpressionofBMP-3wasidentified,BMP-2wasalsodetectedbyimmunohistochemistryinBMP-3expressioncells.ThefibroblaststransfectedwithemptyvectorpcDNA3wereusedasthecontrol.Results:ExogenousrhBMP-2couldpromotetheexpressionofBMP-3infibroblasts.BMP-3alsocouldbedetectedinthesecells.Conclusions:BMP-2andBMP-3couldreciprocallyadjusttheexpressioninfibroblasts.

  • 标签: 骨形态形成性蛋白 BMP-2 BMP-3 成纤维细胞培养 交互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腺病毒(Adeno)基因组为线状双链DNA,长度大约36kb.适合于容纳较大片段外源基因。与逆转录病毒载体相比,腺病毒载体能有效地将外源基因转染到各种靶细胞中。其宿主范围广,感染性强,尤其能感染分化后的非分裂期细胞。在Adeno生活周期中,其基因不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中,故无插入突变激活癌基因的危险,外源基因能游离地表达。商品化的腺病毒载体一般剔除了其基因组的E1区,经体外重组后,产生可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 标签: 逆转录病毒载体 腺病毒载体 外源基因转染 复制缺陷型腺病毒 双链DNA 纯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建立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修复髋关节发育不良中髋臼缺损的动物模型,并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II型(BMP-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在制备16只日本大耳白兔缺损左侧髋臼上缘骨质制备髋关节发育不良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对缺损进行修复,术中观察骨瓣血运情况和拉伸程度,术后1周、2周、4周和8周观察大体步态和髋关节活动度,并处死动物取髋臼缺损修复部位的组织进行HE染色以及BMP-2和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术中带骨骺缝匠肌髂骨瓣血运良好,缝匠肌拉伸程度适中;术后8周时行动步态和髋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术后1周可见带骨骺缝匠肌骨瓣与髋臼骨组织间存在明显间隙,两者软骨层间距较大,2周和4周骨瓣软骨层与髋臼软骨层间距缩短,至8周骨瓣软骨层与髋臼软骨层几乎融合;BMP-2和VEGF在术后4周时处于表达高峰期,并明显高于其他时间点(P〈0.05),1周与2周、8周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他时间点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BMP-2和VEGF的表达增加参与了兔髋臼缺损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 标签: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臼缺损 骨瓣 BMP-2 VEGF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BMP-2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 中 的促进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 2013 年 9 月至 2015 年 9 月收治入院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 69 例,回顾分析本组患者病例资料 , 将其分成两组,均予以手术治疗,术后对照组 33 例予以 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 36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外源性 BMP-2 。对比组间骨密度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和骨形态学检查。 结果: 术后 2 周 及术 术后 3 个月比较 组间骨密度发现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P < 0.05 ;随访 3 个月,观察组( 126.35 ±23.05 )生物力学测试最大抗折载荷明显高于对照组( 114.20 ±12.9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术后 2 周对照组组织形态学可见骨折端髓腔内出现少许红细胞和大量纤维组织增生及骨小梁形成,观察组可见骨折端处可见成片软骨组织增生、大量骨小梁形成,此外,红细胞散在出现,可见少许坏死骨组织;术后 3 个月观察可见对照组骨折端大片骨小梁的边缘成片骨基质的形成,观察组可见骨折端骨折部被成熟板层骨取代,但和骨长轴方向排列不完全一致。 结论: BMP-2 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能够有效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形态发生蛋白 -2 骨折愈合 促进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用BMP7修饰前后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修复羊股骨缺损效果的差异,探讨用组织工程与基因工程相结合的方法修复长骨缺损,为临床研究打下基础。方法分别用含有地塞米松(10~8M,Sigma)、β-磷酸甘油钠(10mM,Sigma)的DMEM培养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1,n=7)和Adeno-BMP7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组2,n=7)与珊瑚复合,再分别用于修复股骨缺损,通过不同时间点的X线观察、组织学观察和灰度分析来评价骨缺损的程度。结果组1X片显示4月前新生骨密度逐渐增高;八月时,骨缺损处新生骨转化为新生皮质骨。组2X片显示在3月前就有大量新生骨形成,新生皮质骨形成时间明显早于组1。由于组2新生骨形成的体积较大,X片灰度分析与组1相比并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方法都能修复羊股骨缺损。BMP7局部基因转染的方法有利于骨组织再生。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骨形成蛋白7 腺病毒 组织工程
  • 简介:目的探讨BMP7腺病毒基因转染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的体外、体内的生物学功能影响。方法抽取羊的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干细胞。用重组骨形成蛋白7腺病毒(adenovirusbonemorphogeneticprotein7;Adeno-BMP7)转染(M.O.I=100)70%-80%融合时的第二代细胞,三天后分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检测、Western-blot、钙结节染色以及珊瑚和细胞复合物皮下回植。结果在体外:细胞超微结构观察显示Adeno-BMP7基因转染后的BMSCs的物质合成代谢功能活跃;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Adeno-BMP7基因转染对BMSCs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影响;Western-blot检测证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有BMP7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染色表明转染Adeno-BMP7后的BMSCs可形成较大的钙结节。在体内:转染Adeno-BMP7的BMSCs可明显促进新骨的形成,与没转染Adeno-BMP7的BMSCs有差异。结论Adeno-BMP7转染可促进BMSCs的体外成骨定向分化,Adeno-BMP7转染后的BMSCs具有更强的体内成骨能力。

  • 标签: 重组腺病毒 骨形成蛋白7 骨髓基质干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和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BMP)人工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6年8月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联合BMP人工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29髋),左髋18例,右髋11例。按Ficat分期:Ⅰ期8例(10髋),Ⅱ期14例(16髋),Ⅲ期3例(3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7.6(24~60)个月。移植骨瓣与股骨颈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6(3~8)个月。按Harris评分,优15例16髋,良7例10髋,可3例3髋,优良率89.7%。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和BMP人工骨移植能有效重建股骨头的血运、清除死骨、降低髓腔压力、支撑股骨头关节软骨面和BMP能诱导成骨的特点,能有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标签: 髂骨 股骨头坏死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简介:目的使用慢病毒介导兔BMP-2基因转染兔滑膜间充质于细胞(SMSCs),检测其安全性,并在体外定向诱导至软骨细胞。方法通过构建包含BMP-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转染SMSCs后行安全性分析;各项检测和MicroRNA分析判断转染后的SMSCs是否进入软骨细胞分化谱系。结果贴块法获得的SMSCs在经分离纯化后,表现出间充质干细胞应有的结构和表面标志物,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增殖动力学、核型分析、致瘤型分析等证实被慢病毒转染的SMSCs安全。Westernblot、免疫荧光等证实且能稳定表达BMP-2蛋白。14d后,免疫组化、MicroRNA检测等证实在不需外加外源性BMP-2的体外环境下SMSCs可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结论经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的兔SMSCs足够安全,能稳定表达BMP-2,体外能自发向软骨细胞分化。

  • 标签: 滑膜 间质干细胞 慢病毒属 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 简介:目的研究新生儿CYP1A1、GSTM1、GSTT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为新生儿建立相应基因型记录,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方法收集新生儿脐血,抽提其中有核细胞的DNA,PCR扩增CYP1A1、GSTM1、GSTT1基因的特征性外显子片段。限制酶切CYP1A1扩增产物,RFLP分析每个标本的基因型;非变性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分析GSTM1、GSTT1的基因型。结果CYP1A1、GSYM1和GSTT1基因型均成多态性分布,CYP1A1的基因型分布有3种,分别为A/A基因型占60.9%、A/G基因型占34.5%、G/G基因型占4.5%;GSTM1的基因型有2种分别为GSTM1+/+和GSTM1+/0占85.5%、GSTM1-/-占14.5%。GSTT1基因型分布为GSTT1+/+和GSTT1+/0占76.1%,GSTT10/0为23.6%。结论在正常出生的新生儿中,他(她)们的代谢酶CYP1A1、GSTM1、GSTT1基因存在着多态性分布的现象。

  • 标签: 新生儿 细胞色素P450 谷胱甘肽-S-N移酶 基因多态性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应用“ 1+1+1” 组合签约模式对家庭医生服务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5 月 -2019.5 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院信息系统中与家庭医生签约 “ 1+1+1” 组合模式的 1500 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并对本社区的 1500 位居民在签约前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水平进行分析。 结果: 对比本社区的 1500 位居民在签约前后的家庭医生服务质量水平,在居民与家庭医生签约 “ 1+1+1” 组合模式后居民使用抗生素处方的人数明显少于签约前,而签约后居民合理使用抗生素情况明显有所好转,优于签约前,签约后居民在门诊需要进行补液的人数也少于签约前,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家庭医生进行 “ 1+1+1” 组合签约模式后,能够明显提高家庭医生的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的用药质量,降低了医疗费用,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的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值得推广和提倡。

  • 标签: 家庭医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居民 “ 1+1+1” 组合签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1+1组合签约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设区参与 2018年 9月健康调查的 120位老年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生命质量评分、体检数据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体检数据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可改善老年人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体检健康数据,促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 标签: 1+1+1组合签约 老年人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 1+1+1组合签约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本设区参与 2018年 9月健康调查的 120位老年人,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60人。对照组开展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开展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生命质量评分、体检数据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生命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体检数据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 P< 0.05)结论:家庭医生 1+1+1组合签约服务模式对老年人的健康管理具有显著影响,可改善老年人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水平,改善老年人体检健康数据,促进老年人健康管理水平提高。

  • 标签: 1+1+1组合签约 老年人 健康管理
P1
  • 简介:

  • 标签:
P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煎煮管理新模式在提高中药民族药煎煮质量中的效果。方法:从本院2022年1月-12月收治的患者中抽取200例并等分为对照、实验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饮用传统模式煎煮的中药民族药,实验组饮用新模式煎煮的中药。结果:实验组成品药液有效成分提取率提高15%,杂质含量降低20%,批次间一致性显著改善,煎煮时间缩短30%,P<0.05。结论:新模式提升了煎煮过程标准化水平,增强了质量控制准确性,患者接受度和满意度均有所提高。在提高中药煎煮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为中药产业的现代化、标准化发展提供支持。

  • 标签: 中药煎煮 管理新模式 煎煮质量 效果研究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