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2种治疗方式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动脉溶栓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25-50万U经股动脉插管选择性作动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25例,应用尿激酶150万U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脑梗死溶通人数,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溶通19例,对照组溶通8例,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76%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2%,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观察组2例,对照组4例。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效果安全可靠,而且越早接受治疗,治愈的可能性越大,预后效果也越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门诊以头晕为主诉患者的常见病因,以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2015年12月-2016年1月42例以头晕为主诉的患者的资料。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Dix-Hallpike试验及MRI、TCD等辅助检查,分析头晕病因构成及性别差异。结果周围性眩晕、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中枢性头晕、原因不明的头晕及内科疾病所致的头晕所占比例分别为48%、30%、3%、17%、2%。头晕前有情绪、睡眠障碍者占21.16%,头晕伴视物旋转症状者占37.07%,伴恶心和(或)呕吐者占41.77%。结论周围性眩晕是门诊头晕的最常见类型,而周围性眩晕的主要病因是BPPV,并且主要是女性;大部分出现头晕的患者,其疾病都具有比较明显的特征性症状,这能为患者提示及时的疾病诊断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诊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120例,将其以抽签的方式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氟康唑滴眼液联合两性霉素B滴眼液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7%,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出P<0.05。结论伊曲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观察伊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方法将72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6例、伊贝沙坦治疗组36例,并于AMI后2、24周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测定左室心肌重量、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了解伊贝坦对AMI后左室重塑的阻抑作用.结果AMI后24周时伊贝沙坦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01).AMI后24周时,伊贝沙坦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5),左室峰射血率和左室峰射血率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同时左室高峰充盈率明显升高(P<0.05),左室高峰充盈率时间显著下降(P<0.001).结论伊贝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梗死后心肌肥厚和左室重塑,改善左室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因肱骨外科颈骨折于我院骨科就诊的10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联合中医综合治疗,治疗6个月后比较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92.00%(46/50),观察组94.00%(47/5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00%(6/50),低于对照组的38.00%(19/50),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肩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白细胞介素-35(Interleukin-35,IL-35)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外周血清表达水平,分析RA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清IL-35的表达差异,与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RA免疫学指标及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探讨IL-35在RA疾病过程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收集初次发病未经药物干预的RA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同时记录与RA患者对应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胍氨酸肽抗体(anti-CCP)、类风湿因子(RF)、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关节Ritchie指数等指标,并行DAS28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方法检测血清IL-35及IL-17水平。结果RA组血清IL-35水平34.01±9.7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3.3±14.8(p<0.001);轻中度活动的RA血清IL-35水平高于重度活动患者,但无统计学有意义(p=0.141);RA组血清IL-17水平24.6±8.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6±6.4(p<0.001);RA组血清IL-35水平与IL-17水平(r=-0.319,p=0.035)、关节压痛数(r=-0.509,p=0.001)、关节肿胀数(r=-0.373,p=0.001)及关节Ritchie指数(r=-0.478,p=0.013)呈明显的负相关,与DAS28评分、RF、ESR、CRP、anti-CCP无相关性。结论RA患者血清IL-35表达下调,与血清IL-17水平、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及关节Ritchie指数呈现负相关,提示IL-35在RA发病及病情变化中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选出本科室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的72例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护理组I与护理组II均36例,护理组I实行一般护理,护理组II实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护理组I和护理组II病人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护理组II均低于护理组I,差异显著(P>0.05);护理组I的护理满意度是86.1%,护理组II是97.2%,护理组II高于护理组I,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科肿瘤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护理中实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病人的负面情绪,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行。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住院号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观察两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的效果对比。结果两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治愈率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差异(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老年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实施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促进患者康复及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替利嗪、雷尼替丁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诊治的13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对照组A(43例)及对照组B(40例)三组。观察组给予西替利嗪10mg口服,每天1次,雷尼替丁150mg口服,每天2次及卡介菌多糖核酸2ml肌肉注射,隔天1次;对照组A仅予西替利嗪10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B给予西替利嗪10mg口服,每天1次,雷尼替丁150mg口服,每天2次治疗,每组均连续治疗8周。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有效率(90.20%)显著高于对照组A(44.19%)和对照组B(65.00%)(P<0.05)。随访一个月后,治疗组复发率(10.87%)低于对照组A(50.00%)和B(30.77%)(P<0.05)。两个对照组之间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西替利嗪、雷尼替丁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尝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术后各项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42例患者均在改良单孔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术,手术时间40min~70min,平均55min±15min,胸腔闭式引流量150ml~430ml,平均290ml±140ml,术中失血量为10~20ml(15±5)ml,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时间2d~4d(3±1)d,术后住院时间5~7d(6±1)d,术后1例患者并发全身广泛皮下气肿,1例患者并发胸腔积液,所有患者随访3月~6月,未出现气胸复发。结论与传统胸腔镜手术相比,改良的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更小,切口数目更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该改良术式安全可行,疗效可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急诊护理措施及其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1月-2017年11月间收治的58例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为研究主体。划分为A组和B组,均是29例。A组给予急诊护理,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前后的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和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与护理满意度。结果A组的NIHSS评分低于B组;GCS评分高于B组,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55%,B组为72.41%,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可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其病残程度,并能获得较理想的护理满意度,可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真菌性阴道炎患者合用伊曲康唑胶囊与硝酸咪康唑栓治疗的具体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真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5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伊曲康唑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伊曲康唑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有效率和复发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组照的有效率为72%,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复发率为10%,观察组的复发率2%。对照组有效率低于观察组,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伊曲康唑胶囊联合硝酸咪康唑栓来治疗真菌性阴道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复发率也较低,很安全,治疗也方便,是个不错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伊立替康的主要不良反应以及与迟发性腹泻的相关因素。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2016年12月到2017年2月期间采用伊立替康治疗的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回顾分析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出现迟发性腹泻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患者治疗期间恶心呕吐18例、骨髓抑制23例、迟发性腹泻24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5.0%。迟发性腹泻患者与非迟发性腹泻患者在年龄方面差异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立替康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主要有迟发性腹泻、恶心呕吐、骨髓抑制,年龄是迟发型腹泻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年龄较大患者采用伊立替康治疗期间需要注重迟发型腹泻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