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甲型肝炎的疗效观察。方法在2016年4月到2018年4月选取我院中急性甲型肝炎的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实行常规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基础上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的患者为实验组。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对照组的治疗后的肝功能检测指标(血清总胆红素,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小于实验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P<0.05)。结论在急性甲型肝炎的患者中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急性甲型肝炎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RNA与抗-HCV及ALT值的相关性及意义。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0月在本中心血站检测的抗-HCV双试剂检测阳性的血清标本252例,对HCVRNA含量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检测,对抗-HCV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进行检测,之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值。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标本均为HCVRNA或者抗-HCV阳性,HCVRNA阳性占78.97%,抗-HCV阳性占93.75%。ALT值异常的患者有163例,正常者89例。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结论进行丙型肝炎诊断时,通过检测HCVRNA、抗-HCV的含量,能够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HCVRNA水平和ALT异常率为正相关,和ALT水平则无相关性。

  • 标签: 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 丙型肝炎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测方法。方法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试剂对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及效力试验参比进行检测,以检测OD值为反应指标,用生物检定双平行线法的基本原理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待检疫苗对应于效力参比品的相对效力(R值)。结果样品HAAg含量与检测OD值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验证了4个指标全部通过了验证;用所建立的体外相对效力试验检测法对32批次甲肝灭活疫苗进行检测,结果与小鼠体内效力检测结果具有良好一致性,均能反映疫苗相对效力,两种方法检测相对效力(R值)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所建立的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试验是一种灵敏、特异、方便、快捷的效力测定方法,可应用于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效力检测。

  • 标签: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效力 抗原检测 研究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外周血HCV病毒载量及HVC抗体水平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在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医院诊治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6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HCV-RNA病毒载量进行测定,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HVC抗体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研究中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HCV-RNA阳性37例,阳性率54.41%;②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越高,HCV-RNA的阳性率越高,分别为11.76%、45.45%、86.21%(P<0.05)。结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RNA阳性检出率与其HVC抗体水呈正相关,随着患者的HCV抗体S/CO值的升高患者的HCV-RNA阳性率升高。

  • 标签: 慢性丙肝 HCV病毒载量 HCV抗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时间段2017年02月-2018年02月,研究对象本院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检出率和ALT、AST水平。结果研究组阳性检出率高于对照组,阳性组ALT(256.81±172.63vs76.26±52.66)、AST(216.29±180.59vs68.36±42.71)水平高于阴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实施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检测的效果显著,既可以提高检出率,又可以很好的反应病毒复制情况,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检测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 大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 检测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型病毒肝炎医院感染的危险性因素。方法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重型病毒肝炎患者86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分析结果显示,重型病毒肝炎医院感染率为51.2%,相对而言,慢重型与亚急性感染率高于急重型,差异显著(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越长,医院感染率越高,感染常见于腹腔,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越大,合并基础性慢性病症越多,医院感染率也就会越高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重型病毒肝炎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为侵入性操作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论重型病毒肝炎医院感染率较高,患者预后与其自身病情严重性紧密相连,患者长时间住院、侵入性操作以及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会提高患者医院感染率。

  • 标签: 重型病毒性肝炎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体会。方法将同期于我院行产前检查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和健康孕妇各56例分别入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常规程序行产前检查及保健,观察组则在常规产前检查的基础上积极进行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的防治,观察两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产后新生儿的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与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无1例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结论对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进行积极的治疗和多方面的干预,可有效降低新生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几率,可予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妊娠期 乙型肝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接受长程血透治疗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情况进行调查以使得血透患者感染HBV、HCV和HIV的感染率进一步降低。方法将2012年1月到2017年1月底我院收治的426例接受半年以上的维持性血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经过半年调查一次患者HBV-M、抗HCV和抗HIV情况;从2012年1月开始,把抗HCV阳性的血液透析患者和HBsAg阳性患者进行严格分区分机透析。将各患者的HBV-M、抗HCV和抗HIV三种抗体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分区分机前后的两组患者感染HBV和HCV的情况同时做对比。结果2012年初到2017年初维持性血透患者HBeAg抗原阳转率为0;后两年比前三年的抗HCV阳转率有大幅度下降(P<0.001);426例患者均未发生抗HIV阳性;未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比感染HBV或HCV的血透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率低(P<0.001)。结论促红素广泛应用之后减少输血,血透患者的HBV和HCV感染率明显降低,进一步对分区分机的两类HBV和HCV感染患者进行隔离血透治疗,发现血透患者感染HBV和HCV的风险大幅度降低。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血透 随访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HepatitisBviruslargeprotein,HBV-LP)含量与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乙肝)治疗效果的相关性,为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测192例乙肝患者和同期120名健康体检者(NC组)乙肝五项及HBV-LP含量,并检测乙肝组治疗前后HBVDNA、HBV-LP含量变化,分析HBV-LP含量与HBV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乙肝组HBeAg阳性率、HBV-LP阳性率均高于NC组,其HBV-LP阳性率亦高于HBe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患者与HBeAg阴性患者HBV-L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3个月患者HBVDNA、HBV-LP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治疗6个月后HBeAg阳性率及定量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HBV-LP含量与HBV-DNA拷贝数呈正相关(r=0.773,P<0.05)。以HBVDNA为金标准,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HBV-LP评价乙肝治疗效果的灵敏度逐渐降低、特异性逐渐上升。结论定期检测乙肝患者血清HBV-LP含量对评价其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效果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毒肝炎患者的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病毒肝炎患者,其中,慢性乙肝患者94例,慢性丙肝患者86例,健康体检者8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组及慢性丙肝组患者的TBIL、ALT、AST水平更高,ALB、A/G水平更低,差异明显(P<0.05)。同时,慢性乙肝组患者的A/G水平高于慢性丙肝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TBIL、ALT、AST、ALB、A/G等相关生化检验指标能够作为病毒肝炎患者肝功能评估的重要依据,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生化检验指标 慢性乙肝 慢性丙肝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及病毒谱。方法回顾性分析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资料,采用ELISA和RT-PCR方法对患儿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结果76例患儿中49例明确与病毒感染有关,分别为巨细胞病毒(CMV)27.6%(21/76),EB病毒(EBV)14.5%(11/76),单纯疱疹病毒(HSV)9.2%(7/76),风疹病毒(RV)7.9%(6/76),肝炎病毒(HBV和HCV)5.3%(4/76),混合感染13.2%(10/76)。结论病毒感染占64.5%,其中CMV感染最多,EBV感染次之,肝炎病毒(HBV和HCV)导致的感染比例不到6%。病毒感染婴儿肝炎综合征实验室检查多可见肝功能异常,常并发多系统感染、颅内出血等。

  • 标签: 婴儿 肝炎 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验在自然流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该院接受自然流产的孕妇48例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的40例无自然流产史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检验法检测所有孕妇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中的巨细胞病毒(CMV)、弓形虫(TOX)、风疹病毒(RV)、单纯疱疹病毒(HSV-Ⅱ)的阳性率分别为43.75%、8.33%、16.67%、5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0.00%、2.2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SV-Ⅱ和CMV所致不良妊娠发生率显著高于RV、TOX,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检测巨细胞病毒、弓形体、风疹病毒、单纯疱疹抗体可有效防止自然流产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自然流产 巨细胞病毒 弓形体 风疹病毒 单纯疱疹
  • 简介:摘要慢性乙型肝炎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乏力、肝区疼痛等症状,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健康。慢性乙型肝炎具有疗程较长特点,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一般情况下,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类,分别为NAS(核苷酸类似物)、IFN(干扰素)。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两种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的治疗情况予以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今后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血清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关系。方法将80例HBV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组,和8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所有患者皆收集于2015年3月~2016年9月一年半时间内,对所有对象的RF进行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的结果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清RF呈阳性率分别是27.50%、6.25%;两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HBVDNA定量和HBV乙肝e抗原)(HBeAg)检测中,HBeAg阴性与阳性HBV感染者RF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HBVDNA阴性和阳性患者血清RF阳性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ALT正常与异常者的RF阳性率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HBV感染者的血清RF与其ALT、HBeAg水平具有一定相关性,检测血清RF变化可对临床治疗做出借鉴。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感染 血清类风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对病毒肝炎控制效果,为控制病毒肝炎有效措施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对2013年1月—2015年10月,在该院收治的病毒肝炎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病毒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其发病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另选取2003年—2009年(病毒肝炎疫苗接种前)和2010年—2016年(病毒肝炎疫苗接种后)这两个阶段进行研究,对这两个阶段我市病毒肝炎的年均发病率进行统计。结论病毒肝炎的发病率较高,应积极开展病毒肝炎的疫苗接种工作,加强对病毒肝炎的预防和控制。

  • 标签: 防治措施 病毒性肝炎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病相关抗体和生化检测指标在自身免疫性肝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就诊的1583例肝病患者送检标本,对所有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查阅关于自身抗体阳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83份标本中共有231例阳性,抗体阳性率为14.59%,抗肝特异性脂蛋白抗体1例(0.06)、抗核抗体阳性175例(11.05)、抗干细胞溶质抗原1型抗体2例(0.12),抗线粒体抗体62例(3.91)、抗肝细胞膜抗体阳性3例(0.18)、抗平滑肌抗体阳性46例(2.90)、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8例(0.50);1583例送检标本中诊断为免疫性肝炎28例(1.76)、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9例(1.83)。结论自身抗体检测是自身免疫性肝病的重要检查方式,这些自身抗体会出现在病毒肝炎、药物性肝炎和其他疾病中。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自身抗体 生化检测指标
  • 简介:目的为了解乙肝患者HBVDNA载量与性别、年龄相关性。方法荧光定量PCR技术用于定量检测乙肝患者HBV-DNA。结果(1)2741例阳性患者中,男1801例,载量4.82±1.86;女940例,载量4.79±1.96。(2)2294例患者中,从小到大七个年龄段病毒载量分别为6.26±1.94、5.85±1.68、5.38±1.97、4.43±1.80、4.44±1.77、4.27±1.61和4.19±1.49。结论男性患者极显著多于女性,病毒载量也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毒载量逐渐降低。

  • 标签: 肝炎 乙型 病毒载量
  • 简介:目的:建立近似自然感染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Cvirus,HCV)体外感染细胞模型.方法:将含10%HCVRNA阳性血清的接种液和HepG2细胞在37℃、5%CO2条件下共同孵育24h,再加含新生牛血清、地塞米松、胰岛素及硫酸亚铁的维持培养液,置32℃、5%CO2条件下培养,以后每3~4d传代一次,定期收集培养上清液和细胞.应用RT-nested-PCR、免疫组化及Westernblot进行病毒核酸和蛋白质的检测.结果:RT-nested-PCR法检测发现在接种病毒后第4~16天的细胞标本中可检测到HCVRNA正链,接种病毒后第4~24天的细胞标本则可检测到HCVRNA副链.通过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病毒蛋白(NS3)能在第4天检出.结论:HCV体外感染HepG2细胞模型的建立,可望用于HCV吸附肝细胞机制研究及疫苗中和试验.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 体外感染 HEPG2 细胞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 2014年 2月至 2016年 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产妇 140例。根据肝功能情况分组, HBV携带组 100例( A组),乙型肝炎组 40例( B组),并将同期医院正常妊娠 100名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产妇妊娠情况。结果: A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 71.0%, B组产妇自然分娩率 52.5%,对照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 75.0%,差异显著 (P<0.05);对比三组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对照组均显著低于 A、 B两组,同时 A组低于 B组,差异显著 (P<0.05);在对比三组产妇分娩结局的时候,发现 B组死胎、低出生体重儿、早产、新生儿窒息率均高于 A组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妊娠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尤其是肝功能异常产妇,母婴危害性更大,加强产前检查,监测分娩期,可阻断母婴传播,保障母婴安全。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妊娠结局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