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不同方法学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总结一种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便于推广普及,便于标准化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方法 甲型肝炎IgM抗体首先用化学发光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检。结果 2021年01月~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科办理健康证体检人群27463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初筛阳性15例;15例阳性标本再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测,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4例。结论 化学发光法便于标准化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也是未来发展方向,用化学发光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测验证,可解决化学发光敏感性过高的问题,能更好的保证检测结果质量,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甲型肝炎IgM抗体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通过探究类风湿因子(RF)浓度和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假阳性之间的关系,为消除该抗体的假阳性提供客观的依据,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作准备。

  • 标签: 类风湿因子 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国产甲型肝炎病毒抗体诊断试剂检测隐性甲肝患者血清结果比较,以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中心32份甲肝阳性血清标本以11000稀释后,采用北京万泰抗HAV-IgM诊断试剂盒作为A试剂复查3孔,北京现代抗HAV-lgM诊断试剂盒作为B试剂复查3孔,探究其检查结果。结果研究可以看出,B试剂检出率与A试剂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B试剂诊断隐性甲肝患者血清结果准确率均较高,有较高灵敏性及特异性,适用于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诊断,具有较高临床诊断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国产甲型肝炎病毒抗体 诊断试剂 检测 隐性甲肝患者血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草莓中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检测的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比较,以选出最佳的检测方法,用于草莓中甲肝病毒的检测。方法向已知阴性冷冻草莓标本表面接种不同浓度的HAV,优化碱性洗脱-PEG浓缩法中的牛肉浸出粉的浓度以及选择最适核酸提取试剂盒,优化直接裂解法中的最适裂解缓冲液体积,对草莓标本进行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回收的病毒量,应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优化后的两种方法用于实际标本的检测。结果优化后的碱性洗脱-PEG浓缩法的牛肉浸出粉浓度选择3%,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选择试剂盒B。优化后的直接裂解法的裂解缓冲液体积选择6 ml。对碱性洗脱-PEG浓缩法、直接裂解法在添加HAV不同浓度水平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HAV病毒回收率分别为21.50±1.06%、5.82±0.01%,结果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四个地区共60份草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优化后的碱性洗脱-PEG浓缩法灵敏度更高,更适用于草莓标本中HAV的检测。

  • 标签: 草莓 甲型肝炎病毒 前处理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 简介:摘要:甲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研究其传播途径对于理解疾病流行、制定防控策略至关重要。研究背景在于甲肝全球广泛流行,尤其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构成公共卫生挑战。研究目的则在于明确甲肝的具体传播路径,揭示感染机制,以指导科学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实施,如疫苗接种、个人卫生教育及环境卫生改善等,从而有效减少甲肝的发病率,保障公众健康。

  • 标签: 甲型肝炎病毒 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两种国产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诊断试剂检测隐性甲肝患者血清结果的比较。方法收获的HAV感染细胞悬液经冻融、超声、氯仿抽提,PEG浓缩离心后,将沉淀物用适量的NT缓冲液悬浮,蔗糖/甘油不连续密度梯度37000r/min18℃6h离心,收取管底病毒样品进行病毒性状检测、蛋白含量检测、纯化病毒的蛋白带分析、抗原滴度检测。结果快速法用于测定HAV-Ag滴度时,不论是用TMB作为显色底物,还是用OPD作为底物,滴度都明显低于常规过夜检测法,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5)。结论快速法用于检测甲肝减毒活疫苗感染性滴度时,因其与常规过夜法结果相似,且快捷方便,故可以作为常规检测甲肝减毒活疫苗感染性滴度的方法,以缩短检测时间;如果是甲肝灭活疫苗作抗原滴度定量检测或对HAV进行研究时,则建议用常规过夜法。

  • 标签: 甲型肝炎病毒 ELISA抗体诊断试剂盒 甲肝抗原标准品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四种核酸检测方法。方法采用A、B、C实时荧光定量RT-PCR(RT-qPCR)及D微滴芯片数字RT-PCR(RT-dPCR)分别对HAV质粒标准品、梯度稀释的HAV疫苗进行灵敏度检测;对相关病毒核酸进行特异性检测;用A、B、C方法对40份人工污染HAV牡蛎、市售牡蛎及血清标本、HAV疫苗标本进行检测,比较检出率;比较A、D方法对低浓度HAV人工污染牡蛎的回收率。结果A、B方法对质粒标准品均可检测至10拷贝/μL;检测梯度稀释的HAV疫苗,A、B、C方法的斜率、R2值、扩增效率(-3.446~-3.297、0.991~0.998、95.07%~101.051%)均在可接受范围;40份不同来源的标本,A、B、C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是50%(20/40)、47.5%(19/40)、55%(2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67,P=0.792);A、D方法对梯度稀释疫苗检测灵敏度无明显差别,对低浓度HAV人工污染牡蛎检测,D方法回收率高于A方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4,P=0.642)。结论A、B、C方法无明显差异,较方便快捷;在检测低浓度HAV污染的食品时,D方法略有优势,但检测成本稍高,选取检测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 标签: 肝炎病毒,甲型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微滴芯片数字RT-PCR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时间序列ARMA模型对甲肝发病趋势进行预测的可行性,为预防和控制甲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PSS13.0对中山市2004-2009年的甲肝月发病人数资料建立ARMA模型,并对2010年上半年数据进行2步递推预测,通过对拟合残差的白噪声检验评价模型的拟合效果,采用绝对误差百分比、均方根误差评价预测效果。结果AR(1)是拟合中山市2004-2009年甲肝逐月发病数较为合适的模型,模型为yt=5.137+0.435yt-1+at,其AR1系数为0.435(t=4.026,P〈0.001);模型拟合残差的自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在不同时刻均无统计学意义,Ljung-BoxQ统计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6.609,P=0.636),残差检验符合白噪声,模型拟合效果良好;绝对误差百分比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29和0.856,预测效果良好。结论AR(1)模型能较好的模拟中山市甲肝发病情况,且能较好地预测未来短期内的发病趋势。

  • 标签: 肝炎病毒 甲型 模型 统计学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四川南充和新疆和田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方法收集2006年四川南充同1起暴发的3份和2016年新疆和田6份急性期甲肝患者血清标本,通过核酸提取、逆转录、分段巢式PCR、测序和序列拼接获得9条HA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系统进化、抗原中和位点、重组和选择压力分析。结果VP1-2A连接区基因分型表明9条HAV序列都属于IA亚型,分为4个不同的分支,其中3条南充序列和3条和田序列属于同一分支;全基因组序列表明,3条南充序列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99%~100%和100%,与3条和田序列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0.50%~0.57%和0.08%~0.17%。9条HAV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8.29%~100%和99.62%~100%,与我国hd9和蒙古MNA12-001关系最近(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与hd9 98.60%~99.50%和99.75%~99.92%;与MNA12-001 98.45%~99.32%和99.71%~99.87%)。9条HAV序列在已发表的抗原中和位点处未发生改变,未发现重组,选择压力分析表明处于负向选择。结论我国存在多株HAV流行株;9条HAV氨基酸序列在主要抗原中和位点处很保守。

  • 标签: 甲型肝炎病毒 系统进化分析 分子流行病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型肝炎及其控制措施。方法抽选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我中心收治的26例甲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有效的预防控制,26例甲型肝炎患者未再导致传染的发生。结论全面了解甲型肝炎,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能够提高甲肝的治愈率,并大大降低甲肝的发病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甲型肝炎 传染 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常见病因是肾缺血及细菌感染等因素,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IgA肾病也有报道.但由甲型肝炎病毒(HAV)感染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很少见,现对我院今年1月份连续2例HAV感染的患者肾功能急剧恶化导致ARF报道如下以引起对其充分重视.

  • 标签: 甲型肝炎 病毒感染 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 HAV 甲型肝炎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及核酸测定在临床诊疗工作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疾病的治愈率。方法 以对比分析的方式,在 2020年 2月 -3月期间医院发现的疑似丙型肝炎的患者当中选择出 100例,对患者分别进行病毒抗体检测及核酸测定工作,诊断出患者所患病症是否为丙型肝炎。结果 100例患者中,实际存在丙型肝炎的患者有 85例。而病毒抗体检测结果为 80例,核算测定检测结果为 75例。结论 病毒抗体及核酸测定在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工作中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医院需要研究如何融合应用这两种检测方法,来提高检测工作准确率。以方便后续拟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有序完成丙型肝炎的治疗工作。

  • 标签: 丙型肝炎 病毒抗体 核酸测定 临床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重叠戊型肝炎的临床症状及预后等方面异同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 2013年 1月~ 2017年 2月收治的 54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患者作为甲肝组,以同期收治的 49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作为戊肝组,以同期收治的 60例单纯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三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戊肝组与甲肝组的发热、恶心呕吐及巩膜黄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在( P<0.05),戊肝组的腹胀发生率明显高于甲肝组、对照组,甲肝组的发热发生率明显高于戊肝组( P<0.05)。戊肝组、甲肝组的 AST峰值、 ALT峰值、 TBIL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戊肝组的 PTA最低值明显低于甲肝组及对照组( P<0.05)。结论: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症状、预后的影响,均强于甲型肝炎重叠感染。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甲型肝炎 戊型肝炎
  • 作者: 宋洁玉 王松梅 汪萱怡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上海 200040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暨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上海 200032,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暨教育部/卫生部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 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