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分析使用中医康复和物理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的效果,给患者精神和生活自理能力带来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精神病患者10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方式,把患者分成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中,进行物理康复训练干预,在观察组中,则是在对照组之上实施中医康复干预。统计两组患者治疗之后的自理能力和精神状况。结果 在护理干预之前,统计并记录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实施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MMSE、BPRS评分以及生活能力评估量表(ADL)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精神科病房开展以“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分析影响科室护理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对精神科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比较品管圈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相关指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由3.66%下降至0.93%,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1.43%下降0.31%,住院患者冲动发生率由4.78%下降至2.64%,住院患者保护约束率由8.28%下降至5.13%,护士服务综合满意度由90.56%升至97.78%,护士对腕带识别依从率82.78%提高到98,89%,与实施护理措施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是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一种有效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工作中品管圈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时间控制在2017年6月-2020年6月,实验对象为精神科患者,共计70例患者参与本次实验。本次实验通过编号分组的方式明确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品管圈持续改进护理模式护理实验组患者,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情况、患者亲属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展开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出现概率有着较大幅度的下降,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系统分析本次实验,实验组患者亲属护理满意度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两组相关数据之间差异凸显,(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品管圈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降低不良事件出现概率、提高患者亲属护理满意度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 提高精神科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安全、有效地执行口服药医嘱,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 成立品管圈QCC小组,确定主题,运用多种质量工具,按品管圈十大步骤实施各项活动。结果 改善前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为38.86%,改善中落实率为85%,改善后落实率为96%,进步幅度为148.8%,目标达标率为147.04%;无给药差错事件发生;将发药流程图纳入标准化。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口服药发放查对制度落实率,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护理质量,增加团队凝聚力及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提高圈员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6月收治的精神病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选取2014年7月-2015年1月收治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2个月后比较2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评分情况、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走失、攻击他人或者自伤行为、坠床、自杀等)患者及其主管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结果护理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的社会能力、个人整洁及总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对照组t=2.733,P=0.005;t=2.462,P=0.015;t=2.131,P=0.027),迟缓评分低于对照组t=3.803,P〈0.001)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医生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667,P=0.101;χ2=6.050,P=0.014).结论对精神病患者应用预见性护理,可以从生理、心理和精神层面等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能够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患者的心理恢复.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并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治疗的2344例精神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护理干预,研究护理干预对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感染率的影响。结果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是上呼吸道占64.84%、胃肠道占20.31%;干预前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上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率分别为8,79%、5.70%、1.78%,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由8.79%下降至5.07%、上呼吸道感染率由5.70%下降至3.49%、胃肠道感染率由1.78%下降至0.79%,2组感染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是上呼吸道和胃肠道,采取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上呼吸道和胃肠道医院感染。
简介:目的掌握男性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特点,以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男性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方式、次数、疾病的类别和病期、刑期、罪型、既往自杀史、自杀原因等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自杀方式为撞头撞墙16例次、吞服异物7例次、咬手咬舌5例次、割腕割脖3例次、自缢3例次。其中抑郁症16例,占52%;反应性精神病(拘禁性精神障碍)6例,占19%;精神分裂症3例,占9%;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例,占9%;其他3例,占9%。刑期5年以下6例,占19%;5~10年7例,占23%;10年以上11例,占36%;无期徒刑2例,占6%;死刑缓期执行5例,占16%。暴力型罪18例,占58%;财产型罪6例,占19%;运输贩卖毒品罪2例,占7%;性型罪2例,占7%;其他3例占9%。入院前,在监狱服刑期间有割腕自杀史6例次、刺腹自杀史4例次、吞服异物史5例次、撞头撞墙撞玻璃史6例次、触电源史2例次、藏药史1例次、咬手史1例次、自缢史1例次。结论服刑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具有冲动性、威协性、情绪性,做好风险的评估,细心观察、重点防范,认真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帮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做好心理护理,可有效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跌倒的原因,探讨应急处理策略。方法:对我院 2017年 2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72例发生跌倒事件的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跌倒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72例患者发生跌倒 74例次,跌倒原因前三位的是精神疾病因素、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年龄因素,分别占 32.43%、 24.32%、 17.57%;跌倒发生时段以 7∶00 ~ 9∶00居多,占 28.38%;发生跌倒后发生的损伤以皮下血肿、表皮擦伤多见,分别占 41.89%和 22.97%。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存在发生跌倒的风险因素较多,应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做好应急处理,以减少跌倒的发生。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对“互联网 +护理服务”的需求和态度。 方法 随机选取心理精神科住院患者 154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一般资料、互联网 +护理服务项目需求。 结果 发放问卷 160份,回收 154份,回收率 96.25%;对护理服务需求情况: 68例( 44.16%)认为非常需要; 53例( 33.42%)认为比较需要;不需要者 33例( 21.43%)。对需要者的目的有:服药管理 79例( 65.29%)、复诊指导 61例(占 50.04%)、风险判断及管理 49例( 40.50%)、病情观察判断 46例(占 38.02%)、生活技能 38例( 31.40%) 是主要需求排前的项目。 结论 精神病患者病程长、易复发,对互联网+护理服务需求迫切,可大力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女性住院精神病患落实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挑选院内2020年1月-2022年1月救治的60例女性住院精神病患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30例。参照组予以药物救治,研究组在此前提下予以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病患救治成效。结果 研究组救治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予以女性住院精神病患健康教育,可以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提升病患对病症的认知,提升顺从性,缓解病患的心理 状况,提升生活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