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医院是向社会和病人提供高度人工化医疗卫生服务的机构,由于职业的垄断和所有制的垄断形成了医疗市场的垄断。随着医疗服务市场政策环境的变化和病人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成为医院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必由途径。但是,由于受到服务管理水平、设备资源状况、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服务意识等众多因素的作用,要在一次服务中取得顾客的完全满意有一定难度。在此情况下,如何建立服务补救程序,在出现不合格服务的情况下,通过服务补救,取得病人满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护理过程中不合格服务的基础上,对建立服务补救程序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点进行了探讨,现介绍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术后访视中实施手术室护理服务补救的运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实施常规术后访视,并出现服务失误的手术患者73例为对照组,以2014年7月~2015年11月出现服务失误但在术后访视中接受服务补救的手术患者75例为观察组。对照组予以术后常规访视,在患者反映服务失误后被动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术后访视中,将首先发现服务失误作为访视内容之一,并根据访视情况予以服务补救。在患者出院时,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评价量表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服务流程和技术水平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用术后访视予以患者护理服务补救,能够有效的纠正手术室护理服务失误,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可应用于临床。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升级和改进,CT增强扫描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检查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随着临床需求的提高和技术的发展,对于CT增强扫描的性能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而造影剂渗漏作为其副作用之一,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对于造影剂渗漏的原因、机制和预防方法也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尤其是一些新型的造影剂和注射方式的出现,极大地缓解了造影剂渗漏的问题,提升了患者的体验和治疗效果。首先介绍了技术人员应该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其次分析了造影剂渗漏原因,最后根据造影剂渗漏原因提出了造影剂渗漏的有效预防管理措施。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患者在接受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58例CT增强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是否出现对比剂外渗情况进行分析,查阅相关研究资料,对对比剂外渗的原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对策。结果:158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在CT增强检查的过程中,出现了对比剂外渗的情况。出现对比剂外渗情况后,患者出现了局部肿胀、疼痛、水泡现象,并于检查后2~4日肿胀、疼痛、水泡症状消失,未出现炎症、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临床人员应该对CT增强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对比剂外渗的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并提出恰当的干预措施。
简介:目的:研究小儿静脉输液时发生渗漏的相关因素,便于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降低输液渗漏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方法:选择100例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住院患儿,密切观察患儿的输液过程,记录渗漏的相关因素。结果:12例患儿出现程度不同的渗漏情况,在所有住院患儿中占12.0%,发生渗漏的原因包括:患儿易哭闹不配合;易出汗;末梢循环功能差、穿刺难度高;护理人员缺少经验、技术不熟;未增加巡视次数,对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缺少预见性;家属疏忽看护不当;输液时间长;药物对血管产生强烈刺激性。结论:在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我们需要根据渗漏的原因,合理选择输液静脉以及固定方法,培训护理人员的基本功,指导家属陪护患儿,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腹部渗漏伤口造口的临床效果。方法:2021年12月~2022年12月这段时间为本研究抽取研究对象时间,到本院接受诊治的腹部渗漏伤口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总抽取的例数一共为80例,之后根据护理方式的差异性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40例。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方式后差异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数据(满意度、生活质量)可知,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生活质量以及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腹部渗漏伤口造口患者来说,应在其护理工作中实施综合护理,这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其生活质量水平,对该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造口袋在引流管渗漏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规划为研究时区,且以该时区内就我院行手术治疗后发生腹腔引流管口渗漏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和观察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给药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造口袋处理。分析比对两组对象就临床疗效中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对象3项临床指标(平均愈合时间:12.32±1.50d;平均换药次数:1.05±0.50次;皮肤损伤:2(5.41)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