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样本选取我院麻醉复苏室接收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共计100例,并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常规护理和舒适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环境、心理精神、生理以及社会文化方面的舒适度评分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12.336
简介: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麻醉恢复期患者躁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施全身麻醉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的患者120例,将1—6月的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7—12月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按照PACu常规进行复苏护理,观察组在PACu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4个阶段进行躁动管理,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出现躁动情况及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躁动引起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能够降低麻醉恢复期患者发生躁动及不良事件情况,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恢复低体温的相关护理方法及干预效果。方法:研究起始阶段为2021年,结束时间节点为2022年,时间段均卡在当年3月份,研究开始前将全麻手术患者作为分析目标,从中选取有完整资料的90例患者,并使用计算机录入相关数据完成编号排列,参照组纳入单号患者,研究组纳入双数患者,分别使用常规保暖护理、针对性的保暖措施,各组获得的患者数量均为45例,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所发生的情况进行汇总,并做好统计和记录,总结结果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统计两组拔管、苏醒时间以及复温速度、核心温度和住院时间及切口感染率,以此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发现研究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低体温恢复护理,能够有效且快速地恢复患者的体温,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恢复期躁动护理用PDCA循环管理的价值。方法:2023年1月-7月本院未开展PDCA循环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麻醉恢复期病人60人为对照组,2023年8月-2024年2月本院开展PDCA循环管理工作期间接诊的麻醉恢复期病人60名为试验组。对比躁动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关于躁动发生率:试验组5.0%,对照组18.33%,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不良事件:试验组1.67%,对照组13.33%,比较发现:试验组数据更低(P<0.05)。结论:麻醉恢复期用PDCA循环管理,病人的躁动发生率更低,不良事件也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需全麻术干预的手术患者84例,按照电脑随机法将其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实验组患者42例,对照组患者42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有研究学意义。分析差异性的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护理依从性。结果:以上研究可知,实验组患者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护理综合依从率有差异,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上所述,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控制全麻手术后恢复期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还能提升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建议研究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临床情况,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间接受全麻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的医护管理措施,实验组则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在经过两种不同模式干预下,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全麻术后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