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B-D与传统B-D监测效果影响因素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2021.1月-2022.12月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的B-D试验监测情况,分析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设备故障、蒸汽质量和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试验监测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传统B-D试验监测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规范制作试验包,加强对试验灭菌器的监测,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高试验监测效果,且价格昂贵。电子B-D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节约成本,电子B-D测试记录仪能够很好地为预真空高压灭菌器的维护和维修提供方便的帮助 。
简介: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伴癌栓患者的临床护理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伴门脉和(或)下腔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间接门脉造影方法判断癌栓阻塞程度,有机结合TACE和3D-CRT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观察患者肿瘤控制、癌栓消退及生存率情况。结果:TACE治疗后发热32例,对症处理后症状于3d内缓解30例,1周内缓解2例;35例胃肠道症状均1周内缓解。放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发热2例,对症处理后症状均于3d内缓解,I~II度消化道反应25例,且患者肝肾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波动。肝肿瘤控制69.23%,癌栓消退总有效率69.21%,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结论:TACE联合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伴癌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和探讨3D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特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防治策略,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就诊的80例胃肠肿瘤患者的数据。其中,实验组(40例)接受3D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特有并发症分析及防治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治疗。结果:实验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为10%(P<0.05);术后恢复情况指标为89.5±1.1,对照组为69.3±0.5(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为79.5±0.8,对照组为68.6±1.1(P<0.05)。结论:3D腹腔镜胃肠肿瘤手术特有并发症分析及防治治疗显著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了患者术后康复,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技术在胃肠肿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的操作指南。
简介:【摘要】:目的 探求3D打印模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的应用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在创伤外科病房实习的50名护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实习批次分为采用3D打印模型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的观察组和采用传统模式进行教学的对照组,每组25名。对两组护生在基础理论、操作技能考核结果、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生在护理理论、操作技能考核结果、教学效果和教师教学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实施3D打印模型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模式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调动护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护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操作技能。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3在改善老年哮喘气道重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50例老年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观察组接受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3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气道重塑指标等观察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缓解程度、肺功能改善、气道重塑指标改善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为56%。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维生素D3在老年哮喘患者中能够显著改善气道重塑,减轻症状,提高肺功能。该联合治疗方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可作为老年哮喘治疗的有效策略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 为更加有效、及时地 保障临床 Rh(D) 阴性血液 供应,提高应急事件中的保障能力。方法: 根据 2013 年— 2018年本中心 Rh(D)阴性血液的供应情况、外调 Rh(D)阴性血在产品供应总量中的占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基于本中心采集能力逐年增强,创新开展了“以需定采”的工作机制 ,保障了临床的重大急诊手术、各类突发事件;同时外调阴性血液总量逐年下降,能基本做到自给自足。结论:根据采供血情动态,做好已设最低库存量的实际维持,就能保障临床的急诊用血需求。加强对稀有血型血源应急献血队伍的及时有效地保留,充分应用全省联动机制,就能有效的保障临床需求与应急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在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的效果及其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我院56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作为样本,遵循随机原则,将其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含28例,接受常规护理措施)与研究组(亦含28例,实施护理干预)。随后,收集并比较了两组患儿在接受不同护理模式下的效果差异。结果: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的枕秃现象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针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患儿,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减少其枕秃现象的发生,展现出更优的护理成效。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0-18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的3879例0-1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了解本地区0-18岁儿童维生素D营养状况,并探究性别、年龄、季节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结果:3879例儿童中25(OH)D缺乏组1293例,不足组1575例,正常组1011例,所占比例分别为33.3%、40.6%、26.1%;男性25(OH)D水平为23.69(18.04,30.20)ng/mL,女性25(OH)D水平为23.40(17.30,30.85)ng/mL,不同性别25(OH)D的水平以及缺乏和不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0);0-18岁儿童25(OH)D的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下降趋势,其缺乏率也与年龄呈正相关,0-3岁、3-6岁、6-12岁、12-18岁儿童的缺乏率分别为8.2%、32.5%、49.2%、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7.69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