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4 个结果
  • 简介:<正>910951信号平均系统用于心室晚电位的研究/蒋文平…∥中华内科杂志,-1990,29(11).-649~65293例不同病因的心脏病患者和20条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犬,在冠脉结轧后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SA-ECG)确定的心室晚电位(VLP)只及实时梗塞区标测的VLP的半数,但体表SA-ECG异常者能真实地反映心室延迟激动。由自制信号平均心电记录仪或美

  • 标签: 冠心病 室性心律失常 心电图 肺心病 高血压病 老年人
  • 简介:20051323中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10年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前瞻性研究;20051324蛋白质Z检测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20051325B型尿钠肽在心力衰竭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20051326GM—CSF与P-选择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研究;20051327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尿钠肽与肝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20051328快速测定脑利钠肽预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

  • 标签: 循环系统疾病
  • 简介:随着动脉硬化病变的进展,将出现不可逆性的病理改变和伴随各种临床表现。近年研究表明,踝臂脉搏波速度(ankle—brachialpulsewavevelocity,baPWV)可作为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指标。

  • 标签: 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体循环 脉搏波速度 PULSE 临床表现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麻醉管理要点,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我院从2012年7月至2012年8月连续进行该手术10例,包括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例胸骨上段小切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手术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及微创体外循环下进行,术中常规行食道超声检查,并应用洗血球机行自体血液回收。转机前半量肝素化(200-240IU/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在300秒以上。转机期间谨防进气,适当补液,维持合适的血容量和体外循环流量。结果全组患者均顺利出院,无术后并发症,无死亡。体外循环时间(93.7±19.9)min,阻断时间(54.8±18.5)min。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4±5.7)h,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停留时间(39.3±19.4)h,24小时胸管引流量(424±156.2)mL。围术期仅1例输入血制品,为浓缩红细胞2单位。结论掌握微创体外循环的方法和原理,加强容量管理和体循环阻力的调控,谨防进气,是麻醉处理的关键。

  • 标签: 微创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麻醉处理
  • 简介:体外循环下低温过程中监测麻醉深度的四个脑电参数:脑电双频谱指数(BIS)、95%边缘频率(SEF)、中频率(MF)、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ndex)的表现为AEPIndex、MF、SEF的数值集中分布;而BIS的数值则为广泛分布,其某些数值和麻醉诱导前的数值相同重叠.AEPIndex的变化和鼻咽温的变化呈线性相关,为体外循环低温过程中监测麻醉深度的最稳定和可靠的指标.

  • 标签: 体外循环 低温 脑电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感染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根据PDCA循环管理法制定质控计划、标准、然后实施.结果每通过一次循环,质量水平和管理水平均得到提高.结论PDCA循环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的科学的基本管理方式,这种方法可以保证"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避免出现管理上的真空,令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法 管理模式 医院感染管理 方法 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
  • 简介:循环肿瘤细胞(CTC)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且创伤小、取材方便,具有可重复性,其在肿瘤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及预测预后等方面的优势已得到临床认可,但CTC作为维持治疗疗效判定指征的意义尚未明确。本文针对CTC提取分离、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以及维持治疗期间检测的意义予以综述。

  • 标签: 维持治疗 循环肿瘤细胞 晚期肿瘤
  • 简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一种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近年来,胰腺微循环障碍在急性胰腺炎(A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实验研究证实,胰腺微循环障碍可诱发AP,并可使急性水肿型胰腺炎(AEP)发展为急性坏死型胰腺炎(ANP)。而针对改善胰腺微循环的治疗方法也会减轻胰腺组织的坏死程度及病变的演进。微循环障碍是SAP的启动因子和持续损伤因子。本文就微循环障碍在SAP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胰腺微循环障碍 重症急性胰腺炎 发病机制 急性坏死型胰腺炎 急性水肿型胰腺炎 SAP
  • 简介:老年患者由于各个脏器功能的衰退及合并慢性疾病,在以肺部感染和心、脑、肾等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等刺激下更易发生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目前认为微循环障碍是导致MOFE最重要的基础机制,也是并发MOFE过程的核心环节。现代观点认为,对老年重症患者进行早期微循环功能的监测及以微循环为靶点的治疗方案已经成为治疗MOFE的新策略。

  • 标签: 老年多器官衰竭 微循环功能
  • 简介:随着“以患者为中心”现代护理观的形成和整体护理的普及开展,临床护理迫切需要专业知识丰富,临床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护理人才。临床教学是完成护生向临床护士转变的关键环节,所以不仅要注重培养他们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临床操作能力,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护理临床带教 患者 教学法 临床综合能力 应用
  • 简介:我们对27例发病在6小时内的超早期卒中患者进行了临床分型和血管造影检查,并将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完全前循环脑梗死的K值为0.82,提示较好的一致性。源于大血管闭塞的临床完全前循环脑梗死可以用来预测超早期卒中的血管造影表现。如果有大型的研究证实这一结果,未来溶栓试验的入选标准有可能得到优化。

  • 标签: 临床分型 卒中患者 超早期 脑梗死 前循环 DSA表现
  • 简介:循环缺血(posteriorcirculationischemia,PCI)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病变,约占脑血管病的20%。笔者对经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患者使用小剂量超声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后循环缺血 眩晕 经颅超声 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根源性分析(RCA)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采用RCA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两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服务包括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用药指导、注意事项指导以及整体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 根源性分析 PDCA循环管理模式 护理差错事故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目前,大血管手术和复杂先心病术中深低温停循环下神经系统的保护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为了探寻神经保护新的思路,我们对不同温度下停循环的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了损伤评估。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深低温停循环(15-20℃),中低温停循环(20-25℃),浅低温停循环(25-30℃)和假手术组。术后对大鼠海马组织进行了病理评估,对神经元树突中的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protein2,MAP2)的表达,进行了实时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分析。血浆中MAP2和S100β的含量也通过ELISA法进行了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相比,各组低温停循环大鼠的海马神经元的树突微管和线粒体嵴均有溶解。与假手术组相比,浅低温停循环组海马组织中MAP2的mRNA表达上调,MAP2蛋白组间无差异。各组血浆S100β含量并无统计学差异,而与假手术组相比,浅低温停循环组的血浆MAP2升高。结论低温停循环后,神经元的树突受损,微管溶解,其构成蛋白MAP2释放到血液。促进MAP2生成,减少MAP2的损失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神经保护策略。

  • 标签: 低温停循环 树突 微管相关蛋白2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循环中全程使用七氟烷对机体的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双肓,随机对照研究方法,100例18岁以上于2010年1月-2011年11月于我院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分成七氟烷全程使用组(A组)(n=50)和全程静脉麻醉组(B组)(n=50)。全部患者监测桡动脉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PB开始时(T1)、鼻咽温降温至32℃(T2)、停止降温后15min(T3)、鼻咽温复温至32℃(T4)、CPB结束后15min(T5)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浓度(E)。结果两组患者MAP组间及组内在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E、E的浓度在各时点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浆NE、E的浓度在CPB开始时(T1)和鼻咽温降温至32℃(T2)时无照著性差异(P〉0.05);在停止降温后15min(T3)、鼻咽温复温至32℃(T4)和CPB结束后15rain(T5)时显著高于CPB开始时(T1)和鼻咽温降温至32℃(T2)(p〈0.01);鼻咽温复温至32℃(T4)显著高于停止降温后15min(T3)和CPB结束后15min(T5)(p〈0.01);CPB结束后15min(T5)显著高于停止降温后15min(T3)(p〈0.01)。结论体外循环全程应用七氟烷具有类似静脉麻醉药的抑制体外循环引起应激反应的作用。

  • 标签: 体外循环 七氟烷 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