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2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性,15岁。自诉近来学习紧张、精神压力大、睡眠差,时有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查体:血压正常,脉搏64次/分左右。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心界不大。心律齐,无病理性杂音。彩色多普勒心脏超声检查示正常。肺部听诊未发现异常。受检前常规心电图正常,未曾服用药物。行3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示:心率在60~160次/分时,MV5P波直立,P—R间期0.13s,下传的R波呈qRs型,时限正常。当心率46~61次/分时,P—R间期〈0.12s,MV5呈R型,时限0.13s,起始部有δ波。患者出现心前区不适、胸闷、头晕,并随心率的减慢上述症状也随之逐渐加重。在心率逐渐增快时,预激波也随之逐渐消失。

  • 标签: 慢频率依赖性 预激综合征 24H动态心电图检查 短阵性 心前区不适 心脏超声检查
  • 简介:患者男性,37岁。因阵发性胸闷、心悸1周入院。查体常规心电图、胸透及心脏扇超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图为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中的一片段(选部分导联),图示:窦性心律,R—R间距0.85~1.34s,频率70-44次/分。当R—R〉1.30s时QRS波即呈现宽大畸形(QRS时间由0.08s增至0.16s),其P-R间期由0.16s缩短为0.08s,QRS波起始部见“8”波,ST-T呈继发性改变。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不齐伴慢心率依赖性预激综合征。

  • 标签: 窦性心律不齐 预激综合征 依赖性 慢心率 12导联动态心电图 QRS波
  • 简介:研究表明[1],高血压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而内皮功能不全又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始动因素和发展过程的关键因素,因而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不全,对高血压病和冠心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苯那普利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文献报道[2],ACEI可促进内皮细胞保持完整的功能。本研究主要了解苯那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超声多普勒 苯那普利 原发性高血压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在X综合征患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18例X综合征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高分辨多普勒超声仪测定肱动脉基础、反应性充血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舒张末期内径变化,并测定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1)X综合征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较对照组明显减弱,含服硝酸甘油后血管明显扩张,但两组无显著差异;(2)X综合征组较对照组ET水平显著升高,NO水平显著降低;(3)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与血浆E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NO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X综合征患者存在血管内分泌功能紊乱、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后者与内皮源性松弛因子减少有关.

  • 标签: X综合征 血管内分泌功能障碍 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发病机理 劳力型心绞痛
  • 简介:心肌梗死后浸润于缺血坏死区域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炎症早期通过酶解作用分解梗死组织,在炎症中晚期通过旁分泌作用加速细胞外基质重塑和血管新生过程,从而促进心肌梗死后组织修复进程。然而,心梗后早期炎症反应过度,会导致原有细胞外基质的过度降解,引发梗死区膨展、心室壁变薄、心室腔扩张、乃至室壁瘤和心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 标签: 心肌梗死 组织修复 单核/巨噬细胞 靶点调控
  • 简介:目的通过B超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brachialflowmediateddilatation,FMD),观察单纯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及高血压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于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是否有叠加作用及哪种病变的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了解临床上常用的"标准化药物"治疗有无改善内皮功能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患者163例,分为正常组:未服用药物治疗;单纯高血压组:单药治疗半年,给予缬沙坦80mg/d;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联合药物治疗半年,予拜阿司匹林0.1g/d、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d、缬沙坦80mg/d、阿托伐他汀20mg/晚治疗。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半年测定肱动脉FMD,比较单纯高血压组与高血压并冠心病组单药治疗与联合药物治疗后FMD的变化。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服药后FMD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MD变化幅度方面,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患者服药后FMD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比单纯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损伤更为严重;单纯高血压患者经单药治疗及高血压并发冠心病患者经联合药物治疗后均能使内皮功能改善,提高肱动脉FMD。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药物治疗 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 简介: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目前仍是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复律、非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几大类,本文拟综述近年来房颤在临床上的药物治疗现状

  • 标签: 房颤 药物治疗 抗凝
  • 简介:第6届中日德三国联合国际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心血管病,心脏内外、科进展,于2010年6月26~27日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召开,这次会议由中、日、德三国心血管内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心血管诊断影像学数十位专家做了有关专业领域内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涵盖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及辅助装置,心律失常,心衰治疗,以及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等多个领域。这次刊出会议论文摘要选编精华,以帮助心血管专业同道了解相关领域的重要进展。会议发言全部采用英文。为使读者更清晰的了解发言内容,我们对部分讲座由主讲人提供了中文摘要,现同时发表,以飨读者。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外科手术 治疗现状
  • 简介:自从生理学家His于1865年首先提出内皮这一概念后,人类对它的研究始终方兴未艾.新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并认为内皮功能失调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事件即"启动子"[1].如今,遴选出一种既经济又简便的方法来评估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采取某种合适的方式来保护或挽救血管内皮功能将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我们着重对血管内皮的功能及其评估方法、内皮功能失调的治疗作一综述.

  • 标签: 血管内皮 一氧化氮 功能 评估
  • 简介: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bloodpressremonitoring,ABPM)能够提供24h内多次血压测量数据,为了解患者全天的血压水平和波动趋势,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信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临床,在高血压病的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及预后分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参考欧洲高血压学会发布的关于动态血压临床应用价值的述评,结合我国情况,对动态血压在临床应用中的若干问题作一综述。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临床应用价值 高血压病 测量数据 血压水平 预后分析
  • 简介:动脉夹层是指动脉壁层内的撕裂而导致血液成分通过破损的血管内膜进入血管壁,使血管壁分层,造成血管狭窄、闭塞或形成假性动脉瘤。当血流聚积在内膜及中层之间时造成管腔狭窄;当血肿主要累及中膜与外膜时则形成动脉瘤样扩张。脑动脉夹层(cervicocerebralarterydissection,CAD)是青年卒中的常见病因。在CAD患者中,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carotidarterydissection,ICD)较椎动脉夹层(vetebralarterydissection,VAD)更常见。CAD的病因并不是很清楚,病前的颈部外伤史常见,但不普遍。遗传因素,如Ehlers—Danlos综合征、Marfan综合征等可以促进CAD的发病。

  • 标签: 动脉夹层 MARFAN综合征 ARTERY 血管内膜 常见病因
  • 简介:摘要黑斑息肉综合征属于中医“息肉”范畴。“息肉”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灵枢?水胀篇》谓“寒气客于肠外,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乃起,息肉乃生。”提出了久病入络,络脉阻塞,恶肉乃生,为息肉产生之病机。《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指出“息”是多余、盈出之意。故可以认为现代医学所指的消化道息肉及其他面膜下肿瘤均可归于古论之“息肉”范畴。黑斑息肉综合征又称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波伊茨一耶格综合征、Peutz一Jegherssyndrome(pjs),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约50%患者有明显家族史。以口周、肢端特异性黑斑,胃肠多发息肉和家族聚集为三大特点,病理上为错构瘤。临床上极少见,发病率低,仅为1/25000。随着人们对该病了解的逐渐深入,肠道息肉恶变明显上升。

  • 标签: 黑斑息肉综合征 治疗 诊断
  • 简介:自1957年Norman.J.Holter发明了动态心电图(DCG)仪,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临床上一种不可缺少的医用电子仪器.它的主要价值是用以发现并记录在通常短暂心电图检查时不易发现的,及日常活动时发生的心电图改变,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仪 临床应用 现状 记录器
  • 简介:干细胞移植是近年来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来源于胚胎和成体干细胞的分离成功、纯化、培养、传代、建立细胞系及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等技术的成熟,为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脑梗死 环孢素 免疫抑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当前临床神经心理学研究热点之一,对丘脑病变后认知障碍的研究,从不同侧别丘脑病变后认知损害的特点到不同核团丘脑病变后认知改变的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争议中。丘脑包括前核、内侧核、外侧核,对运动系统、感觉系统、边缘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边缘系统的中继站,丘脑与网状结构和大脑皮质有着广泛联系,参与高级神经、精神和内脏的活动,其损害时可出现各种认知障碍。Quiroz—Padilla等【1】的老鼠实验发现,丘脑参与上行网状激活系统和基底节一丘脑一皮质神经环路,对唤醒、注意、学习和记忆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丘脑疾病 认知障碍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磁共振成像 受体 谷氨酸
  • 简介:脑出血占所有卒中的10%~20%[1],是目前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手段较少的卒中之一[2]。规范治疗和综合管理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脑出血的结局。超早期止血、控制颅内高压、急性期合理降低血压、脑室内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和微创手术等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望改变目前脑出血匮乏的临床治疗策略,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3]。

  • 标签: 脑出血 止血 颅内高压 超早期止血治疗 血压管理 外科治疗
  • 简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冠心病(CA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都呈升高趋势,给我国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CAD的综合预防和管理中,加强社区老年CAD研究和干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下面本文主要社区老年冠心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社区老年冠心病 研究现状 进展
  • 简介:冠心病(cownaryheartdisease)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痉挛,从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发生冠脉循环障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常见心脏病。目前,国内外公认的传统疗法有药物治疗、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therapy)及外科治疗,后者又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和心脏移植术(hearttransplantation)。然而药物治疗对病变严重的心肌缺血效果有限,而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后手术部位或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可发生再狭窄,所以这三种治疗均不能根治冠心病。随着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进展,特别是在基因载体的构建、靶基因的界定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进展,使许多因基因结构或表达异常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利用基因治疗有望获得根治。

  • 标签: 基因治疗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therapy) 缺血性心脏病
  • 简介:随着胸部肿瘤者生存期不断延长,放射后心脏损伤已成为常见的问题并影响着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并成为非乳腺癌死亡率增加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不少胸部肿瘤(如部分肺癌)者被推荐放化疗同步进行可能增加心脏损伤。蒽环类化疗药物常被广泛用于多种肿瘤的联合化疗,其毒性主要表现为心肌的广泛损伤,联合放疗时又可降低心脏的耐受性。除阿霉素以外,环磷酰胺、紫杉醇等和放疗同时应用,同样可以增加心脏损伤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目前,有多种方法可以用于放射性心脏损伤的监测,

  • 标签: 肿瘤放化疗后 胸部肿瘤 放射性心脏损伤 心电图 蒽环类化疗药物 联合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