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脂、血粘度、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影响.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4例,静点血塞通注射液,对照组124例,静点复方丹参注射液,分别检测粘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粘度、纤维蛋白原、血脂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血塞通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的防治,疗效可靠、稳定、安全.

  • 标签: 糖尿病 血管疾病 并发症 药物治疗 血塞通注射液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并发的循证护理。方法随机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选择206例患心肌梗死或需行PCI的患者,手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法,分别为循证护理组(n=105)和常规护理组(n=101),对比指标有患者满意度、SF-36生存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包括出血、局部血肿、上肢静脉栓塞、心律失常等。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男性58例,女性47例,年龄35~69岁,平均(50.7±6.1)岁,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男性56例,女性45例,年龄34~68岁,平均(50.2±6.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心梗类型、梗死部位、合并疾病及服用药物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循证护理组患者的并发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分别为5.71%和97.14%,与常规护理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常规护理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循证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PCI术后给予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提高满意度。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并发症 循证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方法对478例颈内动脉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对195例患者使用脑保护装置,在未使用保护装置的283例患者中,对202例患者采用预扩张,占71.4%;66例采取后扩张,占23.3%;12例采用球囊扩张式支架,占4.2%;3例未扩张,占1.1%.结果478例患者技术成功率为100%,患者症状消失或好转率为78.7%.心率<50次/min者占26.4%;术中栓子脱落5例,其中2例治疗后恢复,2例遗留一侧肢体运动障碍,1例死亡;术后颅内出血死亡1例,术后30d内卒中或死亡6例,占1.26%.随访率为77.8%.再狭窄17例,占4.6%.结论颈内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若操作规范,可以减少并发.

  • 标签: 并发症 治疗 患者 血管内支架 颈内动脉狭窄 死亡
  • 简介:目的分析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月2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并发具体类型及相应护理对策。结果本次研究中20例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患者并发类型及占比分别为穿刺口渗血及血肿8例(40%)、拔管综合7例(35%)、假性动脉瘤5例(25%)。结论强化围术期抗凝治疗并对机体实施凝血功能动态监测、合理进食与使用局麻药以及实施良好的股动脉压迫止血能够显著提高心血管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的护理效果。

  • 标签: 介入治疗 心血管 并发症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分析继发型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后封堵器相关严重并发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7年在云南省多个介入中心行介入封堵治疗的继发型房间隔缺损患者1214例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封堵器与心脏大血管接触组(n=1030例)、封堵器与心脏大血管未接触组(n=184例)。封堵器与心脏大血管接触组又依据接触是否成角及封堵器有无相对活动分为相应亚组。结果全组共发生封堵器相关严重并发6例(0.5%),其中封堵器脱落5例,主动脉右心房瘘1例;当封堵器与大动脉呈切线位接触且无相对活动时,封堵器相关严重并发减少。结论建议根据不同的房间隔缺损选择适合的封堵器,封堵器释放前应关注封堵器是否与大动脉接触成角以及有相对运动。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并发症
  • 简介:颅内动脉瘤是由于颅内动脉壁的囊性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原因。患者出现剧烈头痛,严重者可出现意识丧失和神经功能障碍。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采取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被广大患者所接受。但颅内动脉瘤栓塞治疗虽是一种微创手术,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本文对拟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施行护理干预,探讨其能否降低术后并发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 术后并发症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分析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动脉瘤术中、术后常见并发及其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经Enterprise支架辅助治疗的14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术后出现的常见并发及其可能原因,以及采取的相应处理措施,并观察预后情况。结果共纳入143例(共205个动脉瘤)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未破裂动脉瘤43例,复发动脉瘤12例,破裂动脉瘤88例,共使用Enterprise支架170枚。治疗过程中,共出现22例并发,发生率为15.4%;其中,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2例,经积极救治后恢复良好出院;急性血栓形成13例,经替罗非班和(或)尿激酶,微导管、导丝接触溶栓,11例即刻血流完全恢复,1例溶栓失败,1例血流缓慢,术后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脑梗死,1例死亡(术前Hunt.Hess1V级);血管痉挛3例,经减少血管壁刺激及罂粟碱灌注后好转;术中支架导引导丝断裂,支架到位困难1例;术中最后1枚弹簧圈填塞困难,凸人载瘤动脉1例;术后非动脉瘤性出血2例,1例经保守治疗后遗留一侧肢体肌力下降,1例经开颅手术后病情稳定,遗留失语及一侧肢体偏瘫。结论应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栓塞颅内复杂动脉瘤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及提高术中操作技巧,可减少或避免并发的发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Enterprise支架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并发临床防治措施。方法:40例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患者出现并发及处理情况。结果40例中,其中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1例、穿刺部位出血3例、分支闭塞1例、支架脱载1例、支架扩张不完全1例。结论术前做好防范准备,术中及时识别危险性且发现并发,并及时合理处理并发,将减少引起的严重后果。

  • 标签: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术 并发症 临床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麻醉处理及其效果。资料与方法拟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的患者220例,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术中监测SPO2ECG血压呼吸体温必要时测HbHct电解质。结果手术时间25-150min,麻醉中发生高血压30例,收缩压增高20%,低血压40例,血压下降20%,心动过缓20例,心率低于50次/分,高血压合并心动过缓6例,低血压合并心动过缓8例,发生寒颤8例,失血性休克1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综合征3例,膀胱破裂2例。

  • 标签: 前列腺 手术 麻醉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中少见并发的原因及其处理技巧。方法给5例颈动脉起始段狭窄率〉98%的患昔行CAS治疗,对术中出现的并发进行分析。结果术中斑块碎裂1例,保护伞导致的病变血管急性闭塞2例,保护伞撤出困难1例,支架到位困难1例。5例患者无一例出现术中和术后卒中发作或死亡。结论正确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是避免术中致残、致死的关键。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手术中并发症
  • 简介:目的通过对我院自2009年7月以前1025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介入治疗的回顾及对其主要并发分析,探讨先心病介入治疗疗效及其主要并发特点,以进一步提高先心病介入治疗水平。方法在X线透视、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视下,经导管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室间隔缺损(VSD),以及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治疗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PS)。术后通过TTE及心电图(ECG)等评价介入治疗效果及并发。结果(1)共完成先心病介入治疗1025例,总成功率为98.8%(1013/1025),主要并发发生率1.17%(12/1025),其中死亡1例,死亡率为0.1%(1/1025)。(2)ASD369例,成功率97.6%(360/369)。与术前相比,术后24-72h、6个月LVEDD明显增加(P<0.01),LVEF增加(P<0.05),RVD明显缩小(P<0.01)。与术后24~72h相比,术后6个月LVEDD进一步增加(P<0.01),RVD进一步缩小(P<0.01),LVEF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LVEDD、RVD、LVEF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并发发生率为1.36%(5/369),包括封堵器脱落3例、心包填塞1例和脑血栓栓塞1例。(3)PDA261例,成功率100%。与术前相比,术后24-72h及术后6个月LVEDD、LVESD缩小(P<0.01)。与术后24-72h相比,术后6个月LVEDD、LVESD缩小(P<0.01)。术后6个月、术后1年、2年比较,LVEDD,LVESD明显无差异(P>0.05)。主要并发发生率为0.38%(1/261),仅1例严重并发为髂静脉损伤。(4)VSD289例,成功率99.3%(287/289)。与术前相比,术后24-72h及术后6个月LVEDD缩小(P<0.01)。与术后24-72h相比,术后6个月LVEDD缩小(P<0.01)。术后6个月、1年、2年、3年比较,LVEDD无明显差异(P>0.05)。主要并发发生率为1.73%(5/289),包括溶血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5)PS106例,成功率99.1%(105/106)。50例患者随访满4年,与术前相比,术后24-72h、6个月、1年、2年、3年、4年△P均明显下降(P<0.01),R

  • 标签: 并发症 介入治疗 先心病 术后 成功率 发生率
  • 简介:目的降低老年患者二尖瓣球囊成形术的并发。方法对57例老年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BMV),将患者分为:A组27例,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60~72(66±5)岁,采用传统的PBMV技术;B组30倒.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60~70(64±5)岁,采用改进的PBMV技术,主要包括:4种方法监控定位行房间隔穿刺;根据左心房大小调整二尖瓣导向探务前段的J形弧度;3种方法监控球囊导管是否已进入左心室并判断其未卡在腱索内;微级递增球囊直径扩张二尖瓣口等.结果A组并发为26%(7/27),其中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2例,心包填塞1例;B组仅3%(1/30)发生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云雾状改变不是PBMV的禁忌证。结论PBMV操作技术的改进可显著降低老年患者PBMV手术的并发

  • 标签: 老年人 二尖瓣狭窄 球囊成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应用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个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压、并发发生率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护理方法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 人性化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心血管病实施介入治疗术后应用循证护理对并发产生的影响。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100例在心血管科实施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50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50例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出现并发的几率。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血管病患者实施介入治疗后应用循证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出现几率,所选患者的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术后并发症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的术后并发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估。方法随机选择1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性护理,研究组进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结果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恢复情况、术后并发情况、患者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可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的发生,促进患者健康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术后并发症 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