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7 个结果
  • 简介: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腹水发生累积率约30%,一旦出现腹水,则标志着肝硬化已经发展到晚期,腹水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据报道,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幸存者超过90%,而出现腹水后,仅为50%左右。现认为肝肾综合征(hepatorealsyndrom,HRS)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系列的一部分。大多数患者都经历了对利尿剂有效的腹水阶段,接着是顽固性腹水,之后是HRS。本文就肝硬化腹水这一发展过程的目前治疗状况做一介绍。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患者 HRS 治疗现状 代偿期肝硬化 并发症
  • 简介:腹水是指超过正常生理范围(200ml)的液体在腹腔内积聚,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腹水的出现预示着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提示预后不良,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约50%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将在10年内发生腹水,约44%腹水患者于5年内死亡[1]。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近年来,国内外对腹水的控制和治疗有了不少被证明有效的新经验。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治疗 进展
  • 简介: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临床上腹水的常见原因[1,2]。新发肝硬化患者10年内腹水的发生率高达50%~70%,腹水的出现被视为肝硬化病程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肝硬化疾病进展和肝功能失代偿的重要表现。肝硬化患者腹水的发生不但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的下降[3],而且与肝硬化的其他并发症如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等密切相关。肝硬化腹水还与不良预后相关,1a病死率约为15%,5a病死率则高达44%[4]。对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的研究以及新的治疗方法的探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然而,目前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

  • 标签: 肝硬化 腹水 发病机制
  • 简介:脂肪性肝病(FLD)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过多的脂肪堆积,当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称为脂肪肝。FLD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第一大慢性肝病,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临床上FLD根据是否饮酒及饮酒量分为酒精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病理学改变主要为大泡性或大泡性为主伴小泡性的混合性肝细胞脂肪变性。初期涌常表现为脂肪肝.讲而可发展成酒精件肝餐、酒精性肝纤维化和酒精性肝硬化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肝硬化肝癌 肝细胞脂肪变性 酒精性肝纤维化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
  •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1例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90例,记录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并进行SGA和NRS2002营养评估。结果在纳入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hildA级7例,B级39例,C级4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则分别为7例、38例和45例(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72.34±41.46)g/L、(91.35±26.36)g/L、(30.32±5.02)g/L,均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89.67±69.24)g/L、(104.24±25.67)g/L和(35.23±5.46)g/L,P<0.05】;酒精性肝硬化BMI水平为21.67±3.45,显著低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23.56±5.97(P<0.0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SGA评分发现营养不良发生率为75.6%,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64.8%(P<0.05),存在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8.9%,显著高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67.0%(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均存在营养不良,但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具有更高的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在临床上应注意甄别,并给予积极的干预。

  • 标签: 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营养风险
  • 简介:肝硬化是传染病科和消化内科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多需终身面对疾病的困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如何使肝硬化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回家休养的情况下,维持疾病的持续稳定,提高生活质量,成为医患共同关注的健康问题.实践证明,上消化道大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多有明显的诱因,疾病的发生、发展、恶化也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因此,肝硬化患者能否带病延年与患者能否自我照顾、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消除并发症的诱因有直接关系.为此,我们把自我护理观引人对肝硬化患者的出院指导中,以使患者掌握自我照顾所必需的疾病知识和相关护理知识.

  • 标签: 自我护理理论 肝硬化 出院指导 应用
  • 简介:背景:肠道菌群失调在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益生菌制剂在肝硬化治疗中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目的:评价益生菌制剂治疗肝硬化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SpringerLink、WileyOnlineLibrary、MEDLINE、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以及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选取关于益生菌制剂治疗肝硬化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和连续变量分别采用相对危险度(RR)和加权均数差(WMD)或标准化均数差(SMD)进行评估。结果:共27项RCTs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与对照组相比,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ALT(WMD=15.08,95%CI:6.67-23.49,P=0.0004)、AST(wMD=5.24,95%CI:0.75-9.73,P:0.02)水平和血氨(sMD=0.35,95%CI:0.16-0.54,P=0.0003)、内毒素(SMD=0.75,95%CI:0.55~0.96,P〈0.00001)含量,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WMD=0.97,95%CI:0.47~1.48,P=0.0001),缩短数字连接试验(NCT)反应时间(WMD=24.03,95%CI:4.06~44.00,P=0.02),降低肝性脑病(HE)(RR=0.48,95%CI:0.26~0.89,P=0.02)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RR=0.53,95%CI:0.38~0.74,P=0.0002)发生率。对肝硬化合并HE的亚组分析显示,益生菌制剂可显著降低HE患者的血氨和内毒素含量。结论:益生菌制剂可明显改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降低HE和SBP的发生风险,对肝硬化合并HE有明显治疗作用。

  • 标签: 有益菌种 肝硬化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以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为对照,对59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占同期住院肝硬化总数的7.9%,辅助检查提示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以及MCV升高、AST/ALT比值增大,肝脏增大、脂肪肝、合并胆结石比例高,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比较差异显著;酒精性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增加,乙肝后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增加酒精性肝硬化以合并戒酒综合征、酒精性脑病较为特异表现。、对此给予相应对症支持治疗,预后较好。结论酒精性肝硬化以长期大量酗酒,较特异的临床表现与相关实验室检查为诊断依据;治疗应绝对戒酒,针对戒酒综合症给予对症支持疗法,预后较肝炎后肝硬化好。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肝炎后肝硬化 鉴别诊断 临床特点
  • 简介: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而造成的弥漫性肝损害。临床上早期可无症状,后期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症和多系统受累的各种表现,其中尤以肝硬化腹水为突出,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此时往往提示肝功能损害严重,预后不佳。此阶段患者容易并发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危害性大。死亡率高:全球每年死于肝硬化的患者达数十万人,其中大部分死于并发腹水这一时期。

  • 标签: 肝硬化腹水 中医药研究概况 上消化道出血 肝功能减退 多系统受累 门脉高压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疾病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01/2006—05我院18例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下成功切除胆囊12例(66.7%),胆囊次全切除4例(222%),1例因结石嵌顿胆囊三角胆囊动脉出血,1例因胆囊床出血而中转开腹。手术时间56.6±152min,术中出血75.5±207ml。术后腹壁戳孔处出血1例,腹腔引流出大量腹水3铡。未发生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7.5±2.4d。结论对肝硬化合并胆囊疾患的病人行LC手术是可行的,但如何控制术中出血特别是胆囊床部位的出血是手术难点,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为减少并发症,应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指征。

  • 标签: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肝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PVH)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因及与年龄、门脉高压程度之间的关系,分析其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内镜证实肝硬化门脉高压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97例,纪录内镜检查结果、静脉曲张程度、胃粘膜损害情况,并取病理活检、Hp检查,评定肝功能情况。结果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占58.76%,溃疡病占39.18%,其中胃溃疡19.50%,十二指肠疡16.5%,复合性溃疡3.09%,不明原因2.06%,Hp感染率37.11%,随年龄增大,门脉高压程度增加,非曲张静脉性出血递增,出血量可以很大,以PHG居多,其产生机理认为主要与胃粘膜淤血、动静脉短路建立与开放、粘膜缺氧及PGE降低等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大。讨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时主要因PHG或溃疡导致出血,以PHG居多,其产生机现认为主要与门脉高压、胃粘膜淤血、动静脉短路建立与开放、粘膜缺氧、PGE2降低等有关,而与Hp感染关系不大。

  • 标签: 肝硬化门脉高压 PHG 非曲张静脉破裂出血 HP感染 胃粘膜 缺氧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胆结石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1年10月诊治的110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例患者中发现合并胆囊结石50例(45.45%);伴胆囊结石患者出现恶心、腹胀、厌油和右上腹隐痛23例;发热、右上腹剧痛和胆囊区触痛9例;无症状18例。合并胆囊结石患者年龄为51.6±13.5岁、Child-PughC级17例(34.0%)、病程9.4±5.0年、门静脉内径16.4±2.2mm,而无胆囊结石患者则分别为42.8±13.9岁、21.7%、7.2±4.0年和14.2±1.9mm;合并胆结石患者血浆白蛋白为28.1±1.5g/L、血小板6.1±2.5×109/L,而无胆囊结石患者分别为30.9±1.4g/L和8.9±2.2×109/L(P〈0.05);随访3.12±3.23年,合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率为18.0%,高于无胆囊结石组的6.7%(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发生率较高,症状不典型,可加重肝细胞损害,对预后有不良影响,胆囊B超检查应列为常规并积极处理。

  • 标签: 肝硬化 胆结石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一共120例作为本文研究内容中的选取对象,收取时间(2015年2月1日-2017年5月1日),电脑随机分为观察组一组(60例肝硬化患者)、对照组一组(60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实施饮食护理干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满意度91.67%与对照组具有差异(P<0.05);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社会领域、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肝硬化患者的SAS、SD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饮食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显著降低作用,与此同时还能提升患者躯体、心理、社会以及物质生活评分,使其早期恢复身体健康,值得研究。

  • 标签: 饮食护理干预 肝硬化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目的:探究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加强护理服务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科室2017年4月-2018年4月入院治疗的58例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奇偶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分组统计58例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护理后6个月遵医行为以及疾病复发情况,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功能、生理功能以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按规用药、合理饮食、规律生活以及定时复检的达标率高于对照组,且疾病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计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早期肝性脑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医嘱的遵守情况,促进患者预后质量的提升,降低疾病复发率,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肝硬化 肝性脑病
  • 简介:慢性肝病患者糖代谢的异常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肝硬化有极高的糖耐量异常的发生率。本文主要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胰岛素水平的测定,探讨肝硬化患者的糖代谢的异常改变。材料与方法:研究对象:肝硬化组(均为病毒性肝

  • 标签: 肝硬化患者 血浆胰岛素 糖耐量异常 水平变化 胰岛素受体 糖代谢
  • 简介:目的观察肝硬化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Al25的变化与腹水的关系,以探讨其升高在肝硬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40例健康对照组及82例住院的肝硬化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全部血清及部分腹水(10例)CAl25水平。结果肝硬化组血清CAl25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肝硬化组男女无性别差异,腹水组血清CAl25显著高于无腹水组,大量腹水者显著高于中少量腹水者,腹水中CAl25浓度高于血清浓度,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Al25与Child分级、总胆红素水平呈正相关,与白蛋白、白/球比值呈负相关。结论血清CAl25在肝硬化时可明显升高,在腹水患者更显著,是诊断有无腹水的一个敏感指标。

  • 标签: 肝硬化 血清肿瘤标志物 CAL25 腹水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围手术的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90例双介入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满意比率;门脉高压控制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时间;护理前后舒张压和收缩压监测情况、主观焦虑分值;再出血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门脉高压控制时间、上消化道出血停止的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舒张压和收缩压监测情况、主观焦虑分值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舒张压和收缩压监测情况、主观焦虑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介入治疗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者实施围手术期全面护理干预效果好,可改善舒张压和收缩压监测情况、主观焦虑分值,减少再出血发生率。

  • 标签: 双介入治疗 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 围手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