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从指导临床危重病患的治疗的角度出发,总结了测定血管外肺水的几种常用临床方法、原理,安全性、有效性和影响因素,及其在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简介:一、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体重65kg,术前诊断纵膈肿物,ASA分级Ⅰ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胸腔镜辅助开胸纵膈肿物切除术。术前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患者诉既往体健,否认伴随疾病。
简介:
简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一般仅通过单根硬膜外导管给药。鉴于某些手术范围很广,或需在两个不同部位施术,笔者采用双管硬膜外麻醉,术后经双管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twin-pipePCEA,t-PCEA),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简介:神经外科颅脑术后血肿(Postcraniotomyhematoma)足神经外科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在0.8%~6.9%之间。颅内血肿会使颅内压增高,使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水肿,颅内压力逐步增高,迫使部分脑组织发生移位而被挤进颅内生理孔道,形成危及生命的脑疝。颅内血肿发生后的临床症状有剧烈头痛、呕吐、进行性意识障碍、瞳孔改变、锥体束征等,甚至引起呼吸循环障碍,发生在颅后窝的血肿可以引起呼吸心跳骤停。
简介:近年来,术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减退作为麻醉术后的并发症,日益受到麻醉界的重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率较高,常发生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大手术术后。Berggren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固定术后有40%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认知功能下降。早期一过性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整形手术患者的发生率是44%-61%。这将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
简介:我院对手术后病人施行一次性输注泵术后镇痛,其镇痛有效率可达90%以上,尚有小部分病人仍然存在伤口疼痛。我们对这类顽固性疼痛病例改用氯胺酮静脉输注镇痛,效果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简介:近年来我院对妇产科盆腔手术后病人,施行术后切口自控镇痛术,共60例,现予初步总结并报告如下。
简介:我院在1998年9月至2005年5月期间对250例肝癌晚期病人施行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药治疗术,年龄23—78岁(平均45.23±9.40),男性216例,女性36例,其中肝癌4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208例,(合并远处转移者8例),ASAⅡ-Ⅲ级。250例灌注术期间并发截瘫者3例,均为男性,发生率1.2%。现将报告如下。
简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cognmvedysfunction,POCD)好发予老年患者,虽已渐为熟知。但POCD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中枢炎症反应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涉及神经退行性变.手术应激、细胞因子释放、GSK-3β和胶质细胞的活性等多因素。
简介:麻醉满意的目标已不局限于仅仅确保术中的安全与质量,还要追求最佳的麻醉后恢复质量,避免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OCD)以及避免术后死亡率。
简介:通过大量文献的调研,总结了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的一些药理特点,综述了其在临床术后镇痛的应用近况。NSAIDs作为术后镇痛的一类辅助药或替代药在临床上已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一些新药的出现特别是COX-2特异性抑制剂的临床应用,不仅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选择,而且NSAID在术后镇痛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它有可能导致术后镇痛发生一些观念性变化。
简介:施行术后切口镇痛,传统上采取肌肉注射止痛药法,效果往往不够确切;因顾虑病人出现镇痛药过量或成瘾,以致约有70%的病人因用药量偏小而存在不同程度的镇痛不全。胸腔术后切口疼痛刺激,可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和病理生理反应,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呼吸浅速和自主咯痰能力降低,容易促成
血管外肿水监测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纵膈肿物切除术中冠状动脉痉挛发作1例
手术麻醉期血清心肌酶和肌钙蛋白的变化
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对剖宫产病人术后早期乳汁分泌的影响
术后双管硬膜外自控镇痛
妇产科手术后应用氯诺昔康能改善术后镇痛质量
颅脑术后血肿的危险因素
术后疼痛的测定方法简介
两种术后镇痛方法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动力影响的观察比较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麻醉
氯胺酮用于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观察
盆腔手术后切口镇痛的临床观察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致截瘫分析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与中枢炎症
重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
非甾体抗炎药术后镇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胸腔手术后的硬膜外镇痛方法探讨
胸腔手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的观察
肺癌术后硬膜外镇痛出现截瘫1例分析
胆囊术后呼吸心跳骤停死亡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