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传统后正中入与经椎旁肌入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采用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46例,其中经传统后正中入28例,经Wiltse入18例。统计分析2组病例围手术期指标、影像学指标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分的差异。结果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6月。Wiltse入组较传统入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2组术后患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P<0.05)。2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终末随访时,Wiltse入组与传统入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iltse入组有明显优势。结论Wiltse入较后正中入,具有椎旁肌损伤轻、手术创伤小、术后腰疼症状轻、置钉简便、操作简单等优势,是一种临床易推广和容易掌握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探讨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22例,并与同期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22例,对术中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病人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髓内钉组未发现明显并发症,钢板组术中桡神经牵拉伤3例,术后3例骨折延期愈合,2例钢板断裂、骨不连。根据Rodriguez—Merchan标准判定满意度,髓内钉组100%,钢板组77.3%。结论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微创操作、不破坏骨膜血供、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的优点,在手术指征明确的情况下,可作为治疗肱骨干骨折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肱骨干 髓内钉 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掌侧入异形钢板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的效果。方法15例Barton骨折采用掌侧入异形钢板固定。15例桡腕关节均脱位,骨折块位于掌侧10例,背侧5例,其中5例行自体植骨。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a,平均17.8个月。按Deoliveiva标准,优11例,良3例,可1例。结论经掌侧入异形钢板固定,手术创伤小,符合解剖学特点,固定牢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BARTON骨折 骨折固定术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性临床研究评估了网膜瓣在伤口裂开的高危复杂脊柱重建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对5例患者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临床和影像学的方法进行研究。病例资料为男4例,女1例,平均年龄49岁(范围为31~67岁),所有患者脊柱重建术中由于明显的软组织缺损或急性脊柱感染均采用网膜瓣覆盖,

  • 标签: 脊柱重建术 伤口裂开 带蒂 临床研究 软组织缺损 病例资料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外侧切口进行全髋置换的手术效果。方法68例患者采用外侧切口行全髋置换术,术后随访0.5~3年,并以Harris法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在外侧切口下顺利进行,术中显露满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半年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无髋外展无力和髋关节脱位显现,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无假体松动,优良率达100%。结论外侧切口进行全髋置换术具有入快捷、创伤小、出血少、显露良好、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患肢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 标签: 外侧切口 髋关节 关节置换
  • 简介:目的讨论前路小切口开胸入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共完成前路小切口开胸入治疗高段胸椎结核病例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62岁,平均37岁。结核病灶位于T_(3~5)1例,T_(3~4)3例,T4~54例,T_(6~7)1例。神经功能ASIA分级:C级2例,D级7例。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16°~39°,平均为(26±3.7)°。所有患者均采用前路小切口开胸入病灶清除加植骨内固定术,术后行抗结核治疗,观察脊柱稳定性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0~25个月,平均1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植骨骨性融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患者神经症状均完全恢复,胸背部疼痛症状消失,术前胸椎后凸Cobb角10°~20°,平均为(15±2.1)°。结论前路小切口开胸手术有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确切等优点,疗效可靠,尤其适应于上胸段结核。

  • 标签: 胸椎结核 病灶清除 植骨融合 前路小切口开胸入路
  • 简介:张力带钢丝在四肢偏心位承重骨骼骨折中应用,获得满意疗效。由于克氏针和钢丝存留体内,均需二次手术取除;可发生克氏针松动,针尖刺破皮肤,钢丝断裂等并发症。我院自1988年至1995年应用张力涤纶线治疗偏心位承重骨骼骨折40例,疗效满意。

  • 标签: 张力带钢丝 涤纶线 骨折治疗 手术取除 生物力学 克氏针
  • 简介:目的传统手术切口显露股骨后髁困难、复位固定不理想,探讨应用腘窝后正中切口入手术治疗股骨内外侧后髁骨折的显露优势及手术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8例股骨后髁骨折患者采用腘窝后正中切口入,用2枚拉力螺钉垂直关节面固定。男6例,女2例;年龄20~68岁,平均44.6岁;右侧5例,左侧3例。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全部病例跟踪随访3~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3个月,平均2.2个月。根据膝关节损伤的功能评定方法评定结果,优秀3例,良好4例,尚可1例,优良率87.5%。未发生因关节疼痛影响行走,未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髁坏死引起膝内外翻或关节不稳现象。结论腘窝后正中入是治疗股骨内外后髁骨折的理想入。腘窝后正中入具有切口隐蔽,出血少,术中对股骨内外侧后髁及骨折端显露充分,有利于直视下从多个平面解剖复位骨折端和拉力螺钉垂直于骨折平面的加压固定,利于骨折的早期愈合。

  • 标签: 股骨后髁骨折 腘窝后正中入路 松质骨螺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外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腓骨远端粉碎性或合并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2例合并骨质疏松或粉碎性的腓骨远端骨折进行切开复位外踝解剖型钩钢板内固定。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同时观察一些并发症的情况.如伤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结果临床观察获得满意的结果,踝关节评分优良率为91.7%。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或粉碎性的腓骨远端骨折.外蹀解剖型钩钢板具有手术复位好、固定可靠、术后功能满意的优点。

  • 标签: 踝关节骨折 钩钢板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比较内侧入和外侧入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肱骨干中下段骨折患者,其中42例行内侧入钢板内固定,36例行外侧人钢板内固定。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牢和临床疗效。结果内侧入和外侧人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内侧人叮减少桡神经损伤的风险。,结论内侧入和外侧入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町获得相当的临床效果,但内侧入组切口隐蔽,减少了桡神经损伤的风险。

  • 标签: 内侧入路 外侧入路 肱骨干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腕关节桡侧切口植入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方法。方法自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对2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男8例,女13例;年龄26~71岁,平均47.2岁。按AO骨折分型,C1型4例,C2型10例,C3型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腕关节桡侧入行骨折复位,于桡骨远端桡掌侧植入两块2.4mm支撑钢板固定。结果21例患者均在术后3个月复查X线片获得骨性愈合影像学表现,未出现局部感染,桡动脉损伤,正中神经损伤等重大并发症。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评分平均3.2分(1~14分),优12例,良8例,中1例,优良率95.2%。结论腕关节桡侧入双钢板技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较好,软组织损伤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桡侧入路 双钢板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由于关节面不平整、桡骨短缩、掌侧或背侧移位、掌倾角和尺偏角的改变、腕关节应力改变,导致腕关节功能严重损害。由于桡骨远端骨折易累及关节面的特点,临床治疗较困难,如治疗不当常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创伤性关节炎而引起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认识的提高,应用手术治疗骨折的主张得到各国学者的认同。我院采用斜“T”型钢板、掌侧入对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进行复位内固定,骨缺损时支撑植骨,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桡骨远端粉碎骨折 掌侧入路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钢板固定 关节面不平整 桡骨远端骨折
  • 简介:目的:通过对Pilon骨折两种手术入方式疗效分析,为临床合理选择手术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河北省正定县人民医院2010—2014间有随访记录的43例Pilon骨折患者,以手术入方式分为两组:A组单一直接外侧切口入22例;B组双侧切口入(前内侧﹢后外侧)21例。通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率、复位情况及踝关节Mazur评分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A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4.5d,B组为18.6d;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7%,B组为33.3%;A组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86.3%,B组为80.9%。结论对于Ⅱ、Ⅲ型Pilon骨折,单一直接外侧切口疗效及预后明显优于双侧切口入方式。

  • 标签: PILON 骨折 手术入路 疗效
  • 简介:随着四肢长骨骨折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内固定治疗骨折的质量不断提高,自锁式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股骨骨干骨折应运而生。它可有效控制骨折的旋转和短缩畸形,有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锁定快捷、切口感染率低、骨折愈合率高、功能恢复快等特点。近年来,它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是目前较好的骨折内固定物。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应用自锁式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股骨骨干骨折26例,疗效良好,现分析总结如下。

  • 标签: 带锁髓内钉治疗 股骨骨干骨折 自锁式 胫骨 骨折内固定物 内固定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三柱理论指导下选择手术入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在三柱分型理论指导下进行手术入设计,采用钢板固定植骨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24例。结果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患者术后伤口一期愈合,无骨折延迟、畸形愈合。X线片显示胫骨平台均未发生二期塌陷及关节不稳。膝关节功能按Merchant评分标准评定,优10例,良10例,可4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在三柱理论指导下选择合适手术入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能同时达到骨折良好复位及内固定、软组织损伤小和功能恢复良好的目标。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三柱理论 手术入路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行上胸椎减压内固定的显露效果.方法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6-55岁,平均37岁.病变范围胸3~胸5椎体,其中胸3,4结核3侧,胸3~胸5转移性肿瘤3例,胸4,5骨折2例.采用肩胛下高位经胸入显露胸1~胸5椎体,结核行病灶清除;肿瘤行病椎切除,骨水泥充填,Z-plate内固定;骨折行侧前方减压、植骨、Z-plate内固定.结果8例均良好地显露出胸1~胸5椎体,并完成病灶清除、减压、内固定,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无1例出现神经症状加重,伤口均一期愈合,仅1例发生胸导管损伤,经对症治疗1周后痊愈.结论肩胛下高位经胸入是显露上胸椎较理想的入,便于行侧前方减压,并有充分的空间行内固定.

  • 标签: 肩胛下高位经胸入路 上胸椎 侧前方减压内固定
  • 简介: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常用的后外侧入(Gibson),外侧入(Watson-Jones),及前外侧入(Smith-Petersen),术中术后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991~1999年我科治疗的132例60~82岁人工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手术入分成三组,比较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功能.结果:三组合并症的发生率与伤后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并发症的发生与输血量,负重时间,功能评价,脱位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以髋关节外侧入为最佳.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 手术入路 疗效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观察肌间隙入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经传统后正中入手术34例,另一组经肌间隙入手术20例。两组病例均于伤椎上下椎及伤椎相对完整一侧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螺钉1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48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术后局部Cobb角矫正率。对比X线片、CT等对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及局部Cobb角矫正率,并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完整随访,骨折愈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情况发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48hVAS评分比较,肌间隙入组显著低于传统入组(P〈0.05)。手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肌间隙入组与传统入组两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术后及末次随访局部Cobb角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隙入符合微创理念,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少,结合伤椎置钉治疗不需直接减压的胸腰椎骨折时能有效复位固定,值得推广。

  • 标签: 肌间隙入路 伤椎置钉 治疗 胸腰段骨折
  • 简介:肱骨干中下部骨折手术内固定,传统手术入多采用上臂外侧、前外侧切口,因过度牵拉造成桡神经麻痹、损伤,内固定不牢靠造成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临床并不少见,自1998年~2000年3年间,我们采用上臂后侧入(Henry1966)治疗肱骨干下2/3骨折,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上臂后侧入路 治疗 胫骨干下2/3 肱骨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前后联合入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9月至2013年3月应用该术式的38例严重脊髓型颈椎病病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56~82岁,平均(71±8)岁。术后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并发症以及影像学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38例病例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都至少随访了24个月(24~36个月)。根据术后JOA评分,术后优良率92.1%(35/38),术后急性期并发症为21%(8/38),远期并发症仅2.6%(1/38),术后颈椎正侧位片显示颈椎曲度良好,对位正常,术后MRI显示脑脊液通畅。结论前后联合入脊髓减压椎管扩大成形术能够在一期同时完成脊髓的充分减压和颈椎稳定性的重建,用于治疗严重脊髓型颈椎病能够收获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 标签: 重度 脊髓型颈椎病 前后联合入路 减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