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笔者分析了1999~2004年间6例原发性抗嗜中性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肺部的临床表现以及误诊原因进行了总结。
简介: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肾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78例HFRS患者和50例健康人ACA-IgM、ACA-IgG,计算阳性率,比较组间阳性率的差异,同时测定HFRS患者24h尿蛋白量、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C3、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等指标,比较ACA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上述指标差异。结果:对照组ACA-IgM、ACA-IgG阳性率均为0(0/50),78例HFRS患者ACA-IgM阳性率74.36%(58/78)、ACA-IgG阳性率20.51%(16/78)和ACA总阳性率79.49%(62/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50)(均P〈0.01)。ACA阳性的HFRS患者(62例)较ACA阴性患者(16例)血红蛋白(P〈0.05)、血小板(P〈0.05)和C3(P〈0.01)明显减少,血清尿素氮(P〈0.05)、血清肌酐(P〈0.05)和24h尿蛋白量(P〈0.01)明显增加。结论:ACA是HFRS患者常见的抗体(62/78),参与HFRS的免疫发病,ACA阳性的HFRS患者较ACA阴性患者存在更为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简介:先天性肾脏及尿路畸形(congenitalanomaliesofthekid-neyandurinarytract,CAKUT),在先天性器官发育畸形中发病率最高,每500个新生儿中就有1个患儿。随着产前超声检查普及,发病率在逐步上升[1]。CAKUT占引起儿童终末期肾脏衰竭病因的50%[2]。此外,CAKUT可增加高血压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有极大影响。虽然,近年科研水平极大提高,但我们对该类疾病仍然知之甚少。从长远来看,解开这类疾病的发病机制,将有助于早期基因筛查,进行早期治疗,提高婴儿存活率和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5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32~68岁,平均46岁;有高血压症状者3例,无症状体检发现者2例。5例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5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术中见肿瘤位于肾上极区3例,肾门区1例,肾下极区1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4例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复发与转移。2例高血压患者术后血压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范围,患者口服降压药辅助降压。1例术后1.5年肿瘤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瘤体。结论腹膜后副神经节瘤临床罕见,尽早手术切除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应尽可能的完整切除肿瘤组织,避免肿瘤组织的残留,预后主要取决于肿瘤是否复发与转移。
简介:近年来,国内外陆续报道甲亢患者服用丙基硫氧嘧啶(PTU)可以引起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小血管炎(MPA),笔者曾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简介:目的利用数据库分析氯离子通道蛋白家族CLCN5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在Oncomine数据库中挖掘CLCN5在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在GEPIA数据库中选择TCGA数据验证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的表达情况。用MethHC[JP3]数据库分析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JP]的甲基化水平。用GEPIA分析CLCN5基因的表达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利用String数据库分析与CLCN5相关的蛋白。结果与正常肾脏组织相比,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低表达CLCN5,且CLCN5表达水平越低者病理分级恶性程度升高,低表达者生存期缩短。DNA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升高是导致CLCN5转录水平降低的可能原因。结论CLCN5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低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生存期相关。目前采用数据库挖掘分析数据可为临床上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治疗提供参考,为CLCN5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方法通过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基于GSE36895数据得到2173个差异基因用于构建共表达网络。通过共表达网络确定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最相关的棕色模块(r=0.52)为枢纽模块,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枢纽基因TOP2A、CDK1、CDC20、KIF11、CCNB2、BUB1。通过测试集GSE73731数据对枢纽基因进行验证,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其中CDC20、BUB1对于低级别(gradeⅠ、Ⅱ)及高级别(gradeⅢ、Ⅳ)肾透明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7,P<0.0001)。另外基于TCGA数据,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及预后均显著相关。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枢纽模块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相关生物过程及通路。GSEA显示枢纽基因高表达组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及免疫相关通路。结论通过WGCNA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的6个枢纽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枢纽基因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相关通路来影响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
简介:目的筛选和鉴定新的前列腺癌相关基因,探讨其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情况,为研究其仵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生物学信息筛选,RT—PCR验证,确定前列腺癌相关新基因PCAG1。然后提取14例配对前列腺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总RNA,经逆转录获得cDNA,应用RTPCR检测标本中PCAG1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CAG1在3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配对邻近正常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确定PCAG1蛋白亚细胞定位,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PCAG1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RT—PCR及免疫组化显示PCA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只在少数几种正常组织中低表达,多数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呈现明显的前列腺癌特异高表达的特性;免疫荧光确定PCAG1蛋自主要定位于线粒体中。结论PCAG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可能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PCAG1独特的转录调控模式预示其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癌高表达基因BCA7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CA7蛋白在122例膀胱癌组织及32例配对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BCA7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BCA7蛋白在膀胱癌组织中染色评分明显高于配对癌旁组织(P〈0.001)。122例标本中,32例(26.2%)为BCA7低表达,90例(73.8%)为BCA7高表达。BCA7高表达与膀胱癌组织学分级、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无关(P均〉0.05)。BCA7低表达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52.6±2.4)个月,高于BCA7高表达患者的(40.9±2.2)个月(P=0.003)。结论BCA7蛋白在膀胱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相关,可能是一个较为理想的膀胱癌预后标志物。
简介: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膀胱癌细胞体内增殖的影响以及相关机制。方法将膀胱癌T24细胞注射到20只裸鼠皮下,建立裸鼠膀胱癌动物模型。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TanⅡA组(n=10),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和TanⅡA(15mg/kg,1次/3d),并且开始定期测量瘤体大小(1次/3d),连续6次,绘制肿瘤增殖曲线。末次给药24h后,处死小鼠,RTPCR检测两组裸鼠肿瘤组织中AuroraA、HIF-1α和Bcl-2mRNA表达水平。结果相比对照组,TanⅡA能够明显抑制T24细胞在裸鼠皮下的增殖,呈时间依赖性,并且可以显著降低TanⅡA组肿瘤组织中AuroraA(P<0.0001)、HIF-1α(P=0.0047)和Bcl-2(P=0.0005)mRNA表达水平。结论TanⅡA可能通过降低AuroraA、HIF-1α和Bcl-2的表达水平,抑制膀胱癌的增殖,发挥抗膀胱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