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高州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肝癌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25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25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为2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血清白蛋白、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能促进肝癌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多节段颈椎前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骨科诊断为颈椎病并行颈椎前路椎间减压融合固定术8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4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拔除引流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日及疗效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visualanaloguescale)评分分别为(1.1±0.6);(0.1±0.09),对照组术后24h,术后3天时VAS评分分别为(0.7±0.8);(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院时Odom疗效满意度(97.4±2.1)%高于对照组(92.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拔除引流管时间,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分别为(31.3±4.4)h,(23±6)h及(8±5)天,均短于对照组(44.5±8.2)h,(49±5)h及(16±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吞咽困难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40(12.5%),4/40(1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8/43(41.8%)及13/4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康复及整体疗效,改善术后康复,是对传统护理模式的重要创新与完善。
简介: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Ⅳ型胶原(ColⅣ)和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和放射免疫法测定66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含量,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大肠癌组治疗前bFGF、ColⅣ和HA均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临床Duke's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1)。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bFGF、ColⅣ和HA均有显著性降低(P<0.01),而姑息性手术组bFGF、ColⅣ和HA则无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bFGF、ColⅣ和HA的水平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和病程有关,检测大肠癌患者血清bFGF、ColⅣ和HA的变化,有助于估计患者的预后。
简介:目的探讨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COPD)合并肺癌围手术期肺功能的变化及处理措施。方法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26例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15例,肺段切除术6例,肺楔形切除术5例。围手术期给予支气管扩张剂吸入、氧疗、辅助排痰、呼吸康复训练及机械通气等综合治疗。比较术前综合治疗后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时患者的肺功能与血气分析情况。结果26例患者术前经综合治疗后,MVV、FEV1和FVC均明显改善(P〈0.01),PaO2、SpO2上升(P〈0.05),PaCO2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的MVV、FEV1和FVC较术前低(P〈0.05),PaCO2较高(P〈0.05),PaO2和SpO2已无差异(P〉0.05)。3个月时各项指标均已达术前水平(P〉0.05)。26例术后死亡2例(7.7%),24例康复出院。结论中重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围手术期给予适当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肺功能,增加手术耐受性,有利于术后肺功能的康复。
简介:目的总结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肝癌切除术围手术期康复护理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实施腹腔镜肝癌切除术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遵循加速康复外科的理念,对患者实施规范化加速康复护理,包括术前宣教及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和准备,缩短禁食水的时间,使用微创手术,减少或尽量不使用鼻胃管减压,减少引流管放置,术后早期进食、早期活动,运用多模式镇痛充分地术后镇痛,观察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结果手术包括左半肝切除6例,右半肝切除6例,左外叶切除20例,左外叶联合左尾叶切除2例,其他肝段或联合肝段切除14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6例,均经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0±2.3)天,平均住院费用(43795.6±9483.2)元。结论腹腔镜肝癌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加速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和获得良好疗效的保障。
简介:目的观察三黄抗氧化方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氧化应激血清学指标及临床症状的影响及其对血管新生的抑制作用。方法3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15例。实验组在基础治疗上予以术前1d至术后7d服用中药三黄抗氧化方(每天2袋,每袋100m1);对照组的基础治疗同实验组,口服与实验组相同包装的生理盐水。两组均于术前1d,术后12h及7d测定患者血清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术前1d和术后6h、12h、24h及48h测定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率,同时评价患者应激反应的症状积分。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第7d血清中NO水平较对照组降低,SOD水平上升;自术后12-24h,实验组患者的血清TNF-a、IL-6及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自术后6h表现为显著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P〈0.05);术后24h实验组的全身应激症状积分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抗氧化方干预可以改善乳腺癌围手术期患者全身应激状态的临床症状及氧化应激相关的血清学指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VEGF表达。
简介: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理念在基层医院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行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患者78例,按照围手术期治疗措施的差异分为ERAS组(44例)和传统处理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ERAS组患者的术后总体住院时间明显少于传统对照组(7.6vs9.7天,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传统处理组相比,ERAS组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1.6vs2.2天)、首次排便时间(2.8vs3.2天)、下床活动时间(1.2vs2.6天)、首次进食固体食物时间(1.3vs3.7天)均明显缩短(P〈0.05);ERAS组住院总体平均费用亦明显小于对照组(50946.0vs56935.0元,P〈0.001),术后第1天和第3天疼痛评分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和传统处理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8%和1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ERAS理念在基层医院开展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靠的,具有较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手术患者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86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102)和对照组(n=84),试验组采用集中式术前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一对一口头术前健康教育,利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参加术前健康教育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6.1%,明显优于对照组(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分别为(55.6±15.7)、(57.4±17.5)和(50.2±10.7)、(52.6±9.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进行健康教育后,再次评定结果显示,术前1d、术后1d和7d,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下降,但试验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集中式术前教育,有助于患者掌握手术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轻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开放性子宫切除手术治疗子宫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行子宫全切术的96例子宫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腹腔镜组),46例行开腹子宫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术(开放组),分别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淋巴结清扫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和开放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9.1±5.3)个和(20.3±4.1)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43,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71,P〈0.05)。两组疗效相比,腹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2.0%,开放组总有效率为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增加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简介:目的探讨姑息性手术结合125Ⅰ粒子植入对Ⅳ期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并分析远处转移不能根治Ⅳ期直肠癌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6年3月诊治的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评价其预后因素.结果152例Ⅳ期直肠癌患者,119例合并有梗阻、出血或穿孔,行姑息性手术,包括原发灶姑息切除及肝转移灶切除25例,仅原发灶姑息切除66例,单纯造口术或开腹探查28例.手术治疗患者中有45例接受125Ⅰ粒子植入.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无关;原发灶切除、转移灶切除、肿瘤合并症、肿瘤转移范围、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及125Ⅰ粒子植入等因素与预后相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转移范围及是否切除、CEA水平、是否接受化疗和125Ⅰ粒子植入是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对Ⅳ期直肠癌原发肿瘤引起的梗阻、出血或穿孔等合并症者,应争取积极手术切除,结合岱I粒子植入治疗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疗效.
简介:目的评估静脉滴注氨甲环酸对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围手术期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的老年患者60例,分为静脉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术前30min静脉滴注氨甲环酸(20mg/kg),B组不使用氨甲环酸。记录术前、术后1、3、5、7天两组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压积(Hct),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围手术期总失血量、输血率,记录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围手术期失血量分别为(760.7±115.5)ml、(950.8±110.9)ml,隐性失血量分别为(590.5±42.5)ml、(780.5±41.6)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显性失血量分别为(152.5±43.5)ml、(160.5±41.1)ml,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A、B组输血率分别为4/30、15/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A组术后2例出现下肢肌间静脉血栓、B组术后3例出现肌间静脉血栓,两组均无深静脉血栓(deepveinthrombosis,DVT)、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氨甲环酸静脉用药可明显降低PFNA固定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失血量及输血率,以隐性失血为主,且不增加术后DVT、PE等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