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兴隆县蓝旗营中心卫生院住院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采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枸橼酸铋钾和呋喃唑酮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另选同期患者68例为对照组,仅应用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比较2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有67例、6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8.53%、88.24%,实验组有效率相对较高,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5.26);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1.17%、77.94%,观察组相对较高,且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1.23);2组1个月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t=0.00),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42)。结论:以PPI为主的四联疗法能有效根除消化性溃疡Hp,且仅有较小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目的检测胶质瘤细胞中阿霉素(ADM)的含量,探讨抗P-糖蛋白(P-GP)单克隆抗体对细胞耐药性的逆转效果.方法将胶质瘤细胞分为敏感组、耐药组、耐药+抗P-GP单抗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细胞中ADM含量.色谱条件为LiChrosorbC18柱(250mm×4.6mm,10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1mol*L-1磷酸二氢胺冰醋酸(5022280.5);流速为1ml*min-1;激发波长为495nm,发射波长为560nm.结果测得细胞内ADM浓度在0.1~1.0mg*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3.ADM在各种细胞中的浓度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496±0.015)mg*L-1,敏感组(0.533±0.029)mg*L-1,耐药组(0.502±0.075)mg*L-1,耐药+抗P-GP单抗组(0.577±0.086)mg*L-1.结论HPLC法是一种简便而准确地检测细胞中ADM的方法.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耐药的胶质瘤细胞中ADM浓度降低,加抗P-GP单抗逆转后的细胞中ADM浓度升高,提示抗P-GP单抗的确对胶质瘤细胞的耐药性有逆转作用.
简介:目的构建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短发卡RNA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对胶质瘤干细胞药物敏感性的作用。方法培养脑胶质瘤干细胞;根据MDR1的DNA序列设计shRNA,用Siportxp-1脂质体法转染胶质瘤干细胞。分别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前后MDR1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使用活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对转染后细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评价shRNA对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作用。结果成功构建MDR1shRNA表达质粒,转染组MDR1mRNA表达水平有所下降(P〈0.05),转染5d组下降最明显;RT—PCR结果显示MDR1mRNA水平降低,第3、5、7d抑制率分别为78.46%±14.17%,82.02%±11.87%,79.5%±13.27%。Westernblot结果显示:shRNA转染组P-糖蛋白(P-gp)的表达降低,第3、5、7d抑制率分别为58.1%±6.5%,39.5%±5.2%,45.8%±8.6%;而药敏实验显示:阿霉素、长春新碱对转染MDRIshRNA的胶质瘤干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出现凋亡峰(P〈0.05)。结论MDR1短发卡RNA可在转录后水平对多药耐药进行调节,下调MDR1基因表达,提高药物敏感性,诱导细胞凋亡。
简介:本文讨论了眩晕及相关疾病的生理学和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治疗眩晕的药物类型包括抗胆碱能药物、抗组胺药物、苯二氮卓类、钙通道拮抗剂和多巴胺受体拈抗剂。这些药物通常具有多种作用。它们可缓解症状发作的强度(如前庭抑制剂)或影响其潜在的疾病过程(如在前庭性偏头痛病例中使用钙通道拮抗剂)。其中大多数药物,特别是那砦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还具柯调节前庭损害代偿速度的作用。近几年来,这一因素显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现在经常推荐患者进行前庭康复性物理治疗以促进前庭功能代偿。因此,只有当治疗医师对所应用药物的药理学知识及其确切的药理学作用了如指掌时,才能进行最恰当的眩晕治疗。眩晕有4大类病因,相应的病因有共特定的药物治疗方案。耳源性眩晕包括内耳疾病如Meniere病、前庭神经炎、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和双侧前庭神经麻缚。对于Meniere病和前庭神经炎这2种疾病,前庭抑制剂如抗胆碱能药物和苯二氮卓类有效。对于Meniere病,限盐和利尿剂治疗可预防复发;对于前庭神经炎,现在仅推荐短期应用前庭抑制剂。对于BPPV和双侧前庭神经麻痹,目前并不推荐进行药物治疗,但物理治疗对两者非常有效。中枢性眩晕包括与偏头痛或某些卒中有关的眩晕。偏头痛柏关性眩晕的治疗主要依靠预防性药物,如L型钙通道拮抗剂、三环类抗抑郁药和β-受体阻滞剂。对于卒中患者或其他脑干或小脑器质性病变患者,推荐给予一种联合试用前庭抑制剂和物理治疗的折衷性治疗方法。精神性眩晕的发生与惊恐、焦虑性疾病和广场恐怖症有关。苯二氮卓类是最为有效的治疗药物。未确定的和原因不明的眩晕由其他许多诊断组成,对这些患者的处理建议采用经验性方法,试验性联合应用“全效药物”�
简介: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十分常见,这已经引起精神科医生的高度重视。双相障碍患者伴发焦虑症状通常与下列因素相关:(1)发病年龄早,抑郁发作次数多,症状严重,出现自杀行为;(2)高致残率和隐匿型抑郁;(3)精力和体力的明显下降;(4)物质滥用以及进食障碍。因此,伴发焦虑症状的双相障碍患者通常在急性期和维持治疗阶段疗效欠佳,且预后不良。另外,伴发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的患者对锂盐或抗惊厥药物的疗效欠佳。近期,有的学者提出一种假设,即双相障碍患者伴发惊恐障碍和/或广泛性焦虑,或者伴发社交焦虑障碍,可能是双相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双相障碍与焦虑障碍共病患者,药物治疗的目的应该是要致力于使二种精神障碍都得以缓解,而不是在治疗一种精神障碍的同时造成另一种精神障碍病情恶化,这也是目前临床治疗上的一个挑战。
简介:目的探讨脊膜瘤老年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3月至2011年10月显微手术治疗的56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脊膜瘤老年患者(年龄60—84岁)的临床资料;按McCormick神经功能分级,56例患者中术前McCormickI级6例,Ⅱ级11例,Ⅲ级22例,Ⅳ级14例,V级3例。结果肿瘤位于硬膜下髓外55例(98.2%),完全位于硬膜外1例(1.8%);56例患者中38例(67.9%)肿瘤位于胸段。55例(98.2%)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McC0rmick分级改善者31例(55.4%),不变者19例(33.9%),恶化者6例(10.7%)。术后随访3个月至7年,肿瘤无复发。结论老年脊膜瘤患者中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老年患者术前脊膜瘤误诊率高,术前大多数患者有中、重度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多位于胸段及脊髓腹侧及腹外侧,且部分质地坚硬,显微手术应精细操作,尽量避免脊髓及神经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