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高职生自信心、进取性等特点及关系。方法采用“自信心自测”和“进取性测验”对856名高职生进行自信心、进取性测评。结果①高职生97.7%的人有自信心、32.2%的人进取性很强或较强。②男生、理工类学生的自信心高于女生、艺术类和文史类学生。⑧统招生、母亲文化程度中等、报考高职院校是第一、三志愿的学生的进取性强于封口生、母亲文化程度高和低,报考高职院校是第二志愿的学生。结论高职生自信心在性别、专业,进取性在生源性质、母亲文化程度、报考高职院校是第几志愿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 标签: 高职生 自信心 进取性 文化程度 报考志愿
  • 简介:目的:了解高职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师的行为评价,找出目前临床护理教师存在的问题,提高临床护理带教质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一所三级甲等和2所三级乙等教学医院的35名临床护理教师的临床护理工作、教学组织、师生关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35名临床护理教师中13名为优秀,优秀率为37.1%;22名为良好,良好率为62.9%,无一般、较差、很差。护生对临床护理带教教师的3类行为评价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临床护理工作、师生关系、教学组织能力。结论:临床护理教师的工作总体上值得肯定,但教学组织能力相对存在不足,有待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教师 行为 评价
  • 简介:目的:调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上海市3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180例门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中文版心力衰竭特异性健康素养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得分为(28.72±9.36)分,批判性健康素养维度条目均分最低为(2.08±0.85)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居住地、学历、心功能分级以及社会支持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及各维度的影响因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素养尤其是批判性健康素养有待提高;加强社会支持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对年龄较大、农村、学历较低以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应重点关注。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健康素养 社会支持
  • 简介:目的:比较盲人大学生与正常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差异。方法:采用修订后的大学生心理状态问卷对盲人大学生100人,正常大学生116人进行了调查。结果:(1)盲人大学生和正常大学生在抑郁、焦虚、孤独、自卑感,偏执和敌对6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2)盲人大学生内部,全盲和半盲在抑郁、焦虑、偏执、敌对4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盲人大学生群体心理状态普遍低于正常大学生

  • 标签: 盲人 大学生 群体心理状态 比较 调查 焦虚
  • 简介:学生心理问题已经被人们所关注,成为教育工作者讨论的热门话题,许多人总是用心理是否健康的眼光去看待大学生的行为,容易产生错误误区。建议从人性教育、心理素质教育方面去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问题 教育 人性 心理素质
  • 简介:目的:比较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亲子关系类型的异同点。方法:对25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将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因素分析将大学生亲子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分别命名为“感谢型”、“对立型”、“顺从型”和“沟通型”;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对立型”亲子关系上表现明显。结论:独生子女大学生与父母的“对立型”关系居多,部分男大学生亲子关系不成熟。

  • 标签: 大学生 亲子关系 独生子女 感谢型 对立型 顺从型
  • 简介:目的:探讨金融专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91名金融专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金融专科学生中强迫症、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国内正常人青年组。男生阳性均分高于女性阳性均分。三年级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人数高于一、二年级。结论:专科生的心理卫生方面有一定的独特性。

  • 标签: 金融专科 学生 心理健康 测评 症状自评量表 强迫症
  • 简介:通过对15例大学生自杀案例的调查分析,特别是对其中3例进行危机干预成功经验的总结,提出三点结论:①大学生自杀一般是在某些特定的对于本人有着较特殊意义和强烈精神刺激的心理和社会因素作用下发生的;②自杀前一般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心理危机期或反应期,这是进行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期;③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诊治是减少自杀的关键。建议建立起社会-学校-家庭支持系统,这对于预防大学生自杀是极为有益的。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预测 防治 自杀案例 家庭支持系统
  • 简介: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及高校扩招后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择业需要面对诸多挑战,部分学生陷入各种心理误区,对此学生就业指导部门不仅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还要重视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及时做好心理指导和调适。

  • 标签: 大学生就业 择业心理 调适 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扩招 毕业生就业
  • 简介:抑郁是大学生心理不适的主要原因,其抑郁程度因专业、年龄、性别和地域而呈现出不同差别。抑郁心理主要是认知脆弱性和特定负性生活事件的交互作用而引起的。调适抑郁心理的有效方法是认知法、内观法和森田法。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 心理辅导 原因 负性生活事件 认知法
  • 简介:人的一生是在不断调适自我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对于步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主动调适自我,适应全新的大学生生活是十分必要的。人生目标和态度,人际交往的范围,个人的经历与认识水平,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等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调适。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则有利于培养其自我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 标签: 大学生 自我调适能力 认识水平 高等院校 归因 探析
  • 简介:目的了解和分析大学生自尊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感量表对416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封部分同学进行了访谈。结果大学生在性别、城乡、家庭教养方式、体育运动水平、交际能力上其自尊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正性情感、情感平衡、人际关系方面的应激、学习成绩封大学生的自尊存在着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的自尊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从多个角度、采用多种方式封大学生进行自尊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教养方式 性别 交际能力 自尊水平 自尊教育
  • 简介:疑病症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精神心理疾病。医学生更容易产生疑病倾向和疑病症。疑病症在临床表现为疑病心理、疼痛感觉和躯体症状等。引起疑病症产生的原因有:暗示聊想、学习程度、心理挫折、身体状况和人格特征等。疑病症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自我心理防卫机制。

  • 标签: 医学生 疑病症 心理机制 精神心理疾病 疑病心理 疼痛感觉
  • 简介:目的探讨上网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164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测评。结果月上网时间平均不足4小时的同学的SCL-90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抑郁、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月上网时间平均4至10小时的同学的SCL-90的总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强迫、焦虑、精神病性子分高于全国常模(P<0.05);月上纲时间平均10小时以上的同学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接近全国常模,人际关系因子分低于全国常模(P<0.01)。恐怖因子分高于常模(P<0.05)。结论合理健康的上网,有助于大学生心理紧张和压力的释放,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能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但过度上网,不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容易引起人际情感的淡化。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人际情感 网络 上网时间
  • 简介: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伦理思想、行为规范的重要特征.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传统孝道的态度调查,了解他们目前的思想动态,为指导今后的学生工作打好基础.调查发现,本科生封随侍奉养的赞同程度最高,其次为敬爱祭念,抑己顺规,而封荣规留后的赞同程度最低。大专生则封抑己顺规、荣亲留后的赞同程度较高,而封随侍奉养、敬爱祭念的赞同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态度调查 大学生 孝道 传统 显著性差异 伦理思想
  • 简介:学生自杀是一个严峻的事实。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自杀者人格心理误区的分析,揭示了人格心理误区与自杀的相关性。并简述了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方法。

  • 标签: 大学生 自杀 人格障碍 健康人格 心理状态
  • 简介:2003年2月25日某校某教学区某学生坠楼自杀身亡。为预防和减少自杀现象,需要对其进行回顾和反思。釆用回忆法、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外部压力太大是导致其自杀多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对处于危险临界点的学生,就应采取措施,使其感受到关怀和爱护放弃轻生念头作相关分析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应减轻大学生太大外部压力.应注意做好处于危险临界点的学生的工作;应净化、美化外部环境。

  • 标签: 学生 自杀 心理状态 心理压力
  • 简介:目的2003年2月25日某校某教学区某学生坠楼自杀身亡;2003年5月9日284人的大学生作业中,围绕死的伦理观念来写的有5人,其中1人的主题就是自杀,以此为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内省和访谈法等方法,探讨出现某学生自杀现象后的教育与研究。结果大学生自杀原因分析应注意一果多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有可能是外因的。结论对有自杀行为倾向大学生的预防和辅导的难点或重点是要搞清楚哪些大学生是有可能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对个别大学生以死为题的作业需要教育和研究,作相关分析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应该注重大学生外部环境的改善;必须采取措施,分清不同情况,重点作好有可能有自杀行为倾向的大学生的工作;必须正面教育,要求大学生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自杀。

  • 标签: 学生 自杀现象 自杀教育 自杀分析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