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2009年4月27上午,在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陶人川副院长的陪同下,来自世界卫生组织艾滋口腔顾问、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医学院口腔内科教授Nittayananta参观了广西区疾病控制中心(CDC)艾滋门诊及无国界医生(MSF)组织艾滋门诊,并与广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唐致荣副主任和无国界医生组织医学专家PeterSaranchuk博士进行了广泛交流。

  • 标签: 广西医科大学 口腔医学院 艾滋病 健康讲座 无国界医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
  • 简介:颞下颌关节骨关节(temporomandibularjoint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发生于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化和丧失,伴有软骨下骨和其他软组织的改变。TMJOA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杂音等,其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尽可能阻止疾病进程,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各种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TMJOA的手段有很多,但仍以患者容易接受的保守治疗为主,并且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文章对TMJOA的物理及药物疗法进行综述,以探讨更为合理的保守治疗手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保守治疗 物理疗法 药物疗法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牙周病治疗相当复杂与困难,但必要的局部处理、定期的健康维护和药物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本文总结了:①牙齿菌斑的控制和清除方法:注意个人口腔卫生和采用手动洁治器械或超声波洁治器,利用橡皮磨光杯或气动喷沙磨光器等磨光.②局部用药:常见的是0.06-2%洗必太含漱剂、0.8%甲硝唑含漱剂及0.4%氟化亚锡含漱剂.牙周袋内局部冲洗上药,常见有甲硝唑、替硝唑和四环素等药膜.③全身用药:有二甲基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乙酰螺旋霉素、克林霉素及固齿膏等.此外,可以辅助高压氧疗法.

  • 标签: 牙周疾病 牙周组织 菌斑 健康维护 药物治疗
  • 简介:1983、1995、2005年3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学调查资料表明,龋仍然是危害人类口腔的常见和多发病。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各民族饮食习惯、经济水平、文化背景不尽相同,龋发病也存在很大差异。开展龋流行学研究有助于探索龋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降低龋发病率,提高国民口腔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 标签: 龋病 流行病学
  • 简介:糖尿和根尖周均是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二者的病因均不完全清楚。在临床工作中,对糖尿病患者采取何种治疗方案能有效控制根尖周感染尚无定论,糖尿病患者的根尖周感染也常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本综述主要分析糖尿病患者伴发根尖周炎感染难以控制的原因及糖尿病患者根尖周感染的控制方法,以期为这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标签: 糖尿病 根尖周病 感染控制
  • 简介:无痛及舒适化诊疗等技术的提出,使局部麻醉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更加广泛,尤其是在儿童口腔诊疗中的应用。儿童生长发育与成人存在较大的生理差异,在疼痛控制和局部麻醉药物的应用与成人不同。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关于各类局部麻醉药物在儿童口腔局部麻醉应用中的系统毒性、最大推荐剂量以及舒适化麻醉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口腔医生临床应用局部麻醉药物提供帮助。

  • 标签: 儿童口腔医学 麻醉药 局部 最大耐受剂量 患者舒适 局部麻醉系统毒性
  • 简介:服用可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的人群正在迅速扩大。进行器官移植的病人数增加极快,他们都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首选为环胞菌素,从而导致了一种新的牙龈疾病需要治疗。此外,环胞菌素引起的高血压常用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如心痛定(nifedipine)治疗,两种药可协同引起牙龈增生。目前临床上缺乏明确的定义和容易使用的指数对牙龈增生进行分级。本文介绍一种全面而又简便的、有助于临床医生对牙龈增生进行标准化评价的分级体系,该体系也能为手术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时机选择提供指导。

  • 标签: 药物性牙龈增生 新临床指数 环胞菌素
  • 简介:猫抓是青少年中良性淋巴结的最常见病因。一名21岁的患者14天来左颏下淋巴结无症状性肿胀。临床和X线检查未发现牙源性病因。切除一个肿大而坚韧的淋巴结进行活检,发现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与猫抓相符。本文总结了最近的有关文献,并对猫抓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猫抓病 病因 临床表现 诊断
  • 简介:近年来,随着牙科粘接材料的发展和改进,在龋治疗过程中已不再强调G.V.Black的龋备洞要求。目前,龋微创治疗的重要原则是尽量保存健康的牙齿结构,聚焦于龋预防,实现再矿化和最小的牙科创伤。

  • 标签: 龋病:微创
  • 简介:他汀药物是一组降脂类药物,适用于高脂血症、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及患有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儿童患者。研究显示,他汀类在骨的改建过程中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即不仅仅对成骨细胞的成熟有刺激诱导作用,还对破骨细胞具有抑制作用。辛伐他汀局部应用于抑制炎症性骨吸收,促进骨质修复和新骨形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他汀药物的促进成骨与抑制破骨的双向调节作用及其口腔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他汀药物 破骨细胞 成骨细胞
  • 简介:乳牙牙髓及根尖周是儿童口腔科临床工作中的常见、多发病,是引起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的治疗原则与其解剖生理特征及儿童心理特点密切相关。本文旨在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及国内外文献,对乳牙牙髓及根尖周的治疗原则、方法及临床注意事项等进行评述,并强调根管治疗术在其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标签: 乳牙 牙髓炎 根尖周炎
  • 简介: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钙拮抗剂导致的药物性牙龈增生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钙拮抗剂导致的牙龈增生患者24例,在基线和牙周基础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各时点分别记录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和牙龈增生指数(Gingivalovergrowthindex,GO)。18例患者共240个位点完成了6个月的观察。结果:在观察期间,PLI、BI、PD和GO指数持续改善(P〈0.01),GO指数为0级的位点基线为0,治疗后6个月则上升到45.83%,GO指数为1、2、3级的位点逐渐下降,GO指数为3级的位点在治疗后6个月降为0。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可改善钙拮抗剂药物引起的牙龈增生的程度。

  • 标签: 钙拮抗剂 药物性牙龈增生 牙周基础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冲洗方式对两种根管内常用消毒药物的清除效果。方法:将90颗单根管前磨牙去除冠部,形成13mm标准根长,在根尖部建立标准人工沟,分别放置三联抗生素糊剂和氢氧化钙制剂,封药2周。使用常规针筒冲洗、声波根管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配合10mL1%NaOCl溶液进行根管冲洗。经体视显微镜放大后对人工沟内药物残余量进行评分,统计分析各组的冲洗效果。结果:三种冲洗方式均未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声波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对三联抗生素糊剂的清除效果无明显区别(P>0.05),但均显著优于针筒冲洗(P<0.01);超声冲洗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明显优于针筒冲洗(P<0.01),声波冲洗器对氢氧化钙制剂的冲洗效果与其他两种方式无明显区别(P>0.05);同种冲洗方式对两种不同药物的冲洗效果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所有冲洗方式均不能完全去除根管内的消毒药物,使用声波根管冲洗器和超声治疗仪可提高清除根管消毒药物的效果。

  • 标签: 根管冲洗 药物残余 氢氧化钙 三联抗生素糊剂
  • 简介:放线菌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牙髓治疗后根尖病变仍顽固存在或复发的一个原因。本病例报告展示了根尖放线菌的典型临床表现:持续存在的根尖病变,反复发作的瘘管。第一次牙髓治疗后无痛无肿胀,但是根尖病变扩大。经过再治疗后,根尖病变仍然存在,并且出现了瘘管。抗生素治疗后瘘管愈合,但几个月内又复发。出现瘘管后就用抗生素治疗反复持续了5年。取活检在根尖病变的组织学切片中发现了典型的“硫磺样颗粒”,诊断为根尖放线菌。为防止放线菌感染扩散至上颌窦,进行了6周的抗生素治疗。外科根尖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后5个月复查根尖病变有明显的愈合。

  • 标签: 根尖病变 放线菌病 抗生素治疗 反复发作 治疗后 组织学切片
  • 简介:牙周病与糖尿均为常见,流行学研究表明牙周病和糖尿具有相关性,且两者相互影响。牙周病与糖尿之间的相互作用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糖尿对牙周组织的影响进行综述。探讨老年牙周病伴糖尿病患者牙周组织损伤的特点、牙周病的发生发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牙周病 糖尿病 牙周组织
  • 简介:目的:探讨Kimura(Kimura’sdisease,K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方法:分析和观察7例KD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表现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结果:7例KD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1—73岁,主要表现为头颈部皮下或大唾液腺的无痛性肿块,组织学上以淋巴组织增生为主,可见淋巴滤泡形成,生发中心扩大,滤泡间见血管增生,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KD中的淋巴滤泡表达B细胞抗原,滤泡间的淋巴细胞多表达T细胞标记。结论:KD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需与部分富含淋巴组织的肿瘤鉴别,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对其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KIMURA病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病理学
  • 简介:近十多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引入,对致龋菌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水平,从而对龋发病机制给予了深层次诠释,同时开拓了对龋病防治的新视野。从龋是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观点出发,本文着重介绍关于龋病因学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菌因素方面的研究,附带介绍饮食因素和宿主因素方面的研究概况。

  • 标签: 龋病病因 细菌 饮食 宿主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TMD)在新疆医科大学维汉青年人中的患病情况。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812名在读维汉医学生(年龄17~28岁)进行了TMD患病状况及咬合情况调查。按照Helkimo指数进行分析,包括既往功能紊乱指数和临床检查功能紊乱指数。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无既往功能紊乱者(Ai0)占73.40%,既往功能紊乱者(AiⅠ+Ⅱ)占26.60%,无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O)占60.50%,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Ⅰ~Ⅲ)占39.50%。结论:TMD的患病率为39.50%,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异常猞组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袷组,TMD的发生与夜磨牙、偏侧咀嚼有关。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流行病学 患病率
  • 简介:心理社会因素对于颞下颌紊乱病人的康复迟延常被认为是重要的。本研究中,94位患有慢性颞下颌紊乱的病人在进入多学科治疗方案前,进行了IMPATH:TMJ*的研究,以确定那种因素最能预测治疗结果。治疗结果以治疗前后颅下颌指数(CMI*)和症状严重指数(SSI*)明显降低来判定。随机将一半病人(n=47)的治疗结果返回到IMPATH:TMJ指标中,分离最能反映预测治疗结果的心理社会和人口统计学的指标。再对通过这些人(标准组)鉴定的指标进行显著性分析,以检测其效率。剩余的47人(交叉验证组)进行以上指标的交差证实检验。在标准组,低自我尊重,焦虑感,精神低落及睡眠活动被证实是对治疗结果预测最有用的指标,而每一项都与抑郁有关。对以上4项指标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对治疗的反应有49%的差异,差异非常显著(p<0.0001),47例中,41例(87%)预测治疗结果正确。将以上4项指标用于预测交叉验证组的47例病人,预测效果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1)。47例病人有37例(79%)用这些标准正确预测了治疗结果,对治疗反应的差异为28%。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前的心理社会信息对慢性颞下颌紊乱治疗结果的预测是非常重要的;抑郁症状介导了慢性疼痛病人对治疗的反应。

  • 标签: 疗效 颞下颌紊乱病 预测因子
  •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定义:是指累及咀嚼肌或/和颞下颌关节,具有一些共同症状(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的许多临床问题的总称。根据定义,我们认为TMD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疾病的诊断,而是这一群相关疾病的称呼。所以临床诊断不应使用TMD这个笼统的称呼,而是应明确哪一类或哪一种疾病,已有具体的诊断标准(另文介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治疗指征 相关疾病 临床诊断 临床问题 张口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