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霍尔灸”是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一种外治法。8世纪时被载入《四部医典》,是治疗“龙”(赫依)病的代表性疗术。长期以来,学者们对古藏文文献中的“霍尔”所指民族持不同观点。其实,“霍尔”在不同时期指不同民族,曾指称过吐谷浑、突厥、回鹘以及后来的土族及藏北安多地方非藏语系居民。蒙古兴起后,“霍尔”一般专指蒙古人。从《四部医典》的成书年代及其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看,“霍尔灸”之“霍尔”指称回纥的可能性大,而敏珠绰尔吉蒙译本《四部医典》中称之为“蒙古灸”有不妥之处。但“霍尔灸”应是包括蒙古族先民在内的北方各民族共同发明和普遍应用的传统疗术,回纥只是当时北方少数民族的代表而已。笔者还依据《四部医典》及注释著作中有关叙述内容认为,“霍尔灸”并非灸法,而是热敷疗法。由于“霍尔灸”能够有效抑制“龙”(赫依)病的特性,使之成为治疗“龙”(赫依)病的首选疗法。
简介:目的:研究麦考酚酸(mycophenolicacid,MPA)在大鼠体内的肠肝循环过程。方法:5只雄性SD大鼠静脉注射MPA,收集0~12h的全血标本,测定MPA浓度。5只雄性大鼠静脉注射给予MPA,收集0~12h的胆汁标本,测定MPA和7-O-葡糖苷酸麦考酚酸(MPAG)浓度。采用10对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肠肝循环模型,测定供体和受体大鼠0~12h的MPA的血药浓度。结果:大鼠静脉注射MPA20mg/kg后AUC0~12h为(43.3±20.4)μg·h·ml-1,给药后8h出现吸收峰。大鼠胆汁实验中,MPA在0~0.33h、0.33~0.67h、0.67~1h、1~1.5h、1.5~2h、2~4h、4~8h、8~12h随胆汁排出量为0.078、0.077、0.049、0.062、0.079、0.114、0.120、0.073mg。胆汁供体组和胆汁受体组大鼠MPA的AUC0~12h分别是(42.3±27.1)和(4.28±3.05)μg·h·ml-1,胆汁受体组大鼠在接收胆汁后8h血药浓度达到峰值。结论:约有10%的MPA进行肠肝循环被重吸收,与人体内过程基本一致;大鼠肠肝循环模型中肠肝循环的峰值在给药后的6~8h。
简介:目的探讨依托考昔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15年8月—2017年4月选择在汉中市中医院诊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观察组给予依托考昔治疗,两组都治疗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和82.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86.34±11.36)分和(75.81±10.76)分,都明显高于治疗前的(56.24±12.53)分和(56.21±12.54)分(P〈0.05),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值和CD3+CD8+值都明显高于治疗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治疗后的外周血CD3+值和CD3+CD8+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硫酸氨基葡萄糖,依托考昔治疗膝骨性关节炎能提高总体疗效,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改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