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肺癌脑转移放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肺癌脑转移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放射治疗,采用掷骰子法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各3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后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①乙组干预后生理领域评分(67.15±5.44)分、心理领域评分(68.66±5.35)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63.34±4.78)分、环境领域评分(61.74±4.93)分均显著高于甲组(55.21±5.14)分、(57.03±5.87)分、(50.16±5.34)分、(52.65±5.27)分(P<0.05);②乙组总满意率96.67%显著高于甲组80.00%(P<0.05)。结论在围放疗期,给予肺癌脑转移患者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生存质量水平,改善预后情况,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多发脑胶质瘤122例及单发脑胶质瘤183例。多发脑胶质瘤中男74例,女48例,年龄18~83(53±13)岁;单发脑胶质瘤中男104例,女79例,年龄10~84(51±14)岁。采用基于标准空间的病灶分析方法构建多发脑胶质瘤空间分布频次热图,观察其白质受侵犯的部位特征。与单发脑胶质瘤组相比,多发脑胶质瘤组空间分布更多出现在室管膜下区、胼胝体区及扣带回(P<0.001),多发胶质瘤白质受累区更为广泛,以连合纤维(胼胝体体部,P<0.05)和联络纤维(扣带、穹隆,0.05<P<0.10)区受累频次更多。多发脑胶质瘤的大脑空间分布及白质受侵具有一定的部位特征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肿瘤切除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发生情况及其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随访研究,以2008—2016年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并行肿瘤切除的PPG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157例。获得患者基本情况[诊断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BMI)],PPGL发病情况(起病年龄、病程、家族史、肿瘤位置、肿瘤是否双侧或多发、术前血压),PPGL肿瘤临床和病理特点(肿瘤大小,术中是否有粘连、侵袭或浸润,术后病理包膜是否光滑完整、有无浸润生长、囊变坏死以及Ki-67指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术前24 h尿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多巴胺(DA)]等,根据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获得患者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并比较出现复发或转移的患者与未复发转移患者之间的基本情况、发病情况、肿瘤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结果157例患者的年龄为(42.4±13.4)岁,男69例,女88例。其中103例为嗜铬细胞瘤(PCC),54例为副神经节瘤(PGL),随访时间为(9.5±2.0)年。PCC患者中,13例(12.6%)术后复发,9例(8.7%)远处转移;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相比,复发患者起病年龄更小[(27.3±15.7)岁比(39.3±12.2)岁,P=0.003],病程更长[48.0(23.0,141.0)月比12.0(4.0,60.0)月,P=0.010];出现远处转移患者的肿瘤体积更大[8.0(6.1,12.8)cm 比 5.0(4.0,7.0)cm,P=0.027]。PGL的患者中,8例(14.8%)术后复发,5例(9.3%)远处转移;与未发生复发转移的患者相比,复发患者病程更长[90.0(36.3,165.0)月比24.0(8.0,72.0)月,P=0.009],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的比例更高[4/8比4.4%(2例),P=0.003];远处转移患者术前舒张压更高[(146.0±32.1)mmHg比(120.6±25.3)mmHg,P=0.043](1 mmHg=0.133 kPa),原发肿瘤为多发病灶的比例也更高[2/4比4.4%(2例),P=0.029]。结论PPGL患者术后容易出现复发或转移。术后复发或出现远处转移的PPGL患者起病年龄更小,病程更长,肿瘤体积更大,且多发病灶更为多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神经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胶质瘤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40例采用风险管理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风险认知度进行分析。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心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现肢体功能障碍,2例患者出现语言功能障碍,1例高热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风险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脑胶质瘤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