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新课程类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如何有效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激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笔者认为可从乐学、活学、会学这三方面去感受和体验。
简介:广义的蒲学和聊斋学,是一个一而二、二而一的问题;以"红学"的称名为标尺,不妨把整体的蒲松龄与《聊斋志异》研究称为"聊斋学",把狭义的蒲学研究称为"蒲学",置于"聊斋学"的框架之下。蒲氏一族何时定居淄川,至今仍是一个存在歧说而没有最后解决的问题,淄川蒲氏"‘自元代受秩’始迁淄川,其后遂土著焉"的说法不能成为定论。依据现有记载,可以把蒲氏阖族迁居满井庄的时间大致定于元末明初的四十馀年之间。至迟在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满井庄易名蒲家庄之事已经发生,路大荒《蒲松龄年谱》云事在"明末",应予辨正。前野直彬《蒲松龄传》云蒲璋曾改名杨元鼎,是一种由于误读文献而出现的错误,应予纠正。
简介:郭沫若的诗集《女神》自1921年出版以来,历经作者的数次改易,其版本、文本的演变已经成为文学史研究一个不能忽视的课题,作为文学记忆存在的各个版本的《女神》镌刻着历史和时代的痕迹,也反映了作者本人的思想变迁和语言文化发展的需要.在作者的数次改订中,尤以28版、53版、57版改动最大,这些改订成为分析《女神》作为历史中的文本的重要史料,与《女神》文本一起共同构成了郭沫若《女神》的全貌.本文从初版本、28版、53版、57版的版本、文本演变中分析出版本、文本演变的八种类型,继而探求这些演变类型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更大的历史维度下分析《女神》作为一个历史中的文本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时代的裹挟,对郭沫若《女神》的全貌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简介:2017年6月30日-7月2日,由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中国俄语教学研究会、南京大学俄罗斯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大学成功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俄罗斯、美国、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和匈牙利的20位外国代表,以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近一百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是迄今为止我国主办的参加国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次俄罗斯学国际研讨会。本文对“俄罗斯学前沿理论”、“俄罗斯学在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构建与发展”、“俄罗斯文化关键词及国情研究”、“俄罗斯学与高校俄语学科建设及俄语专业教学改革”等大会主要议题发言作了归纳与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