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曲式分析当中,人们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对作品规模等级分析的困惑,不是将乐句划分短了,就是把乐段划分长了,由此导致认定曲式性质的各种“争议”.在教学中更有依据“小节数”来判定乐句、乐段,这显然是特别不合理的作法.文章的观点是:乐句乐段的确认,应当从最小单位“乐汇”的累积形成,也就是要以音乐材料的“有机成长”关系来看待曲式规模的成长壮大,曲式规模的大小是由规模等级的累积形成,而不能是人为的概念规定,因而在读谱过程中,音响感受与理性划分等级相互作用、同等重要.文章指出,在规范曲式的等级单位中,乐汇-乐节-乐句-乐段的等级排列,决定了曲式的规模形成.其最小单位乐汇与动机间的关系,既是音乐作品展开手法的依据,也是看待音乐作品规模认定的出发点.同时,论文以各种谱例来比较印证曲式规模形成的重要作用,强调一些分析原则:重复不增加规模,重视和声手法中“延伸”“预示”等分析视角,在判定规范的曲式规模及其种种曲式变体的形式中,都是有效的认识途径.
简介:文章报告了一次在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中进行的有关绝对音高感(AP)的大规模直接试验研究。总体的音高辨识成绩很高,并且分值与接受音乐训练的起始年龄呈正相关,接受音乐训练的起始年龄≤5的学生在不允许半音误差的情况下正确率为83%,在接受半音误差的情况下正确率为90%。白键音高的正确率表现水平高于黑键音高,这一效应在管弦乐演奏者中比钢琴演奏者表现更为突出;黑白键效应不归因于早期的钢琴训练,而是对不同音高(C,^#C,D等)辨识的精确度,与这些音在西方调性音乐曲目大样本中出现的频率相关。音高所处的范围对音高辨识的准确度也有影响,研究表明,由中央C开始向上的两个八度的音高辨认准确率高于中央C之下的一个八度。另外,半音误差倾向于向升高的方向,这一证据与之前有人提出的“音高A在音高的辨认和判断中扮演特别的角色”(Athosetal.,2007)这一假说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