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最近十年来,随着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流行音乐市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场音乐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加。本文从现场音乐和录制音乐两个方面分析了流行音乐市场需求,采用的数据来自20(0--2037年度西班牙“习惯与文化行为调查”,通过双变量profit模型来分析现场音乐会的上座率和录制音乐的销售情况。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大致描述出两个市场中一般消费者和消费频率较高的消费者大致情况。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消费者存在一些相似的方面,这主要表现在性别和文化素养对音乐消费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十分显著的差别,这主要表现在时间限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和技术利用这三个方面。最后,我们发现,录制音乐消费和现场音乐消费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这可以解释近年来音乐市场组织制度上发生的一些变化。
简介:<正>民族音乐是随着民族的形成而产生的,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也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更是民族文化史上珍贵的财富。民族音乐作为民族的一部分,积累了民族优秀的社会思想和历史文化,它融合了一个民族生长的环境背景、语言文化,还承载着民族宝贵的思想,反映着人们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成为了民族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包含着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着一个民族文化艺术的进步。民族音乐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不仅给民族的发展增添了光彩,更促进了民族文化、思想的更远发展,所以音乐艺术教育也就成为了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民族音乐是音乐艺术的基础,而且优秀的民族音乐可以激发人
简介:《音乐学术,西方与东方:藏人音乐作为个案研究》(MusicScholarship,WestandEast:TibetanMusicasaCaseStudy),1998年发表于北美民族音乐学重要学刊《亚洲音乐》(AsianMusic)杂志第29卷。作者吴犇原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人员,1995年、1998年于匹兹堡大学分别获得民族音乐学硕士学位与博士学位。本文的写作,以吴犇之硕士学位论文为基础展开,对20世纪下半叶中-西方学界的藏人音乐研究做出举要、比较与评述。作为中西方民族音乐学界双向的局内人,吴犇写作此文的目的不仅在于呈现出中西方学界对藏人音乐的整体研究状况,更重要的是,希冀以此族群音乐的研究为例,梳理并诠释双方学界在研究理念、方法、目标上的种种差异与关联。《音乐学术,西方与东方:藏人音乐作为个案研究》一经发表,便在欧美学界相关领域引起关注,尤其文中对中西方学界种种区别的讨论成为英语学术界了解中国学者藏人音乐研究乃至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