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1936年的大半年,我们的日子是在忧喜交错之中渡过的。父亲的健康状况起伏很大,体力消耗得很多。因此,家里的气氛总与父亲的健康息息相关。
简介:画家、艺术教育家吕风子先生自1911年创办正则学校始,直至他去世,整整从教50年。他无论作为画家、绘画理论家,还是作为学者、教育家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份坚定执着、那种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简介:对于鲍照的死,史书记载均被“乱兵所杀”。《宋书·宗室传》载:“临海王子项为荆州,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子顼败,为乱兵所杀。”《南史·宋宗室及诸王传》所载同。南齐虞炎为鲍参军作序日:“大明五年(公元461)除前军行参军侍临海王镇荆州掌知内命,寻迁前军刑狱参军事。宋明
简介:什么叫做"尸谏"?据《韩诗外传·卷七》云:春秋时卫国大夫史鱼,以直言敢谏著名。在他病得快要死的时候,对其子说:"我数言蘧伯玉之贤而不能进,弥子瑕不肖而不能退。为人臣生不能进贤而退不肖,死不当治丧于正堂,殡我于室(内室)足矣。"其子遵父遗命,殡于内室。卫君问他为何不在正堂
简介:在一般人的眼中,胡如璧是一个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人,隐居歙县梅口村,潜心作画,成就斐然.但在其同事、乡亲眼中,他是一个胸襟磊落、勤奋从公、恪尽职守、古道热肠的好人.
简介:施培毅同志不是诗人,以前在社一起工作的时候也没见他写过诗,只知他酷爱读书,手不释卷,对经史子集、诗词歌赋样样都欣赏,文化底蕴深厚,文史知识丰富,是个才华横溢的大脑袋才子.最近看了他在临终前几天出版的(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才知道他不仅是个老记(者)、老编(辑),而且还称得上是位诗人.
简介:明朝建文帝死在望京寺赵学成明朝建文帝,离开人间已有500多年的时间了,有的说在南京宫中被火焚死;有的说死在北京葬在西山;还有的说:“下落不明”①。长期成为历史悬案。1987年《社科论坛》第3期,发表笔者写的《明朝建文帝究竟死在哪里》后,引起了有关方面...
简介:俞春如,名煦牲,字和卿,晚号舂庐。生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卒于1974年,终年87岁,是瑞安晚清时期的一位著名学者。
简介:<正>《论语八佾》篇居多为有关礼乐的语录.其第三章云,“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把礼乐同不仁之人联系起来,如包咸(公元前6——公元65)所说,认为不仁之人不能行礼乐.《论语》这一章所说的不仁之人是泛指一般的人呢,还是具体地确有所指,专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些人?
简介:曹菊如家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条幅。据曹菊如爱人石芝说,这条幅跟随他已30年。打自1949年6月起,曹菊如奉命到首都京城任共和国金融官就一直跟随着他,即使在动乱的“文化大革命”,他被迫疏散外地,生活动荡不安也没离开过。“艰苦朴素”既是曹菊如工作和生活的座右铭,也是这位金融先驱一生的真实写照。
简介:今年2月,一代书法巨匠刘炳森先生与世长辞了,回忆起我与刘炳森先生的一段交往,至今还记忆犹新。
简介:李焕卿(1878-1948、11、27),男,名成美,字焕卿,以字行世,西安市未央区三桥镇南河村人。他幼秉庭训,孝敬父母,亲善乡邻,助人为乐,仗义疏财,喜读书,且颇工颜体。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至民国14年(1925),焕卿在西安经营“双成德”粮号之际,
简介:在今白云山景泰坑旁一条幽僻土径上置有刻立于清光绪十二年三月十三日(1886年4月1日)的古碑一方,草木掩隐,鲜为人知。碑高1.4米,宽0.6米,麻石质,碑貌完整,字亦可辨,文曰:
简介:粉碎“四人帮”后的一天,一家即将创刊的文学杂志主编听说我与沈先生有过交往,于是就托我请沈先生为杂志题写刊名。不巧,老人病重住院,正在特别护理中,但仍托夫人转告我,待病愈之后,一定不辜负我的重托,把字写好。哪知道,此后不久我就接到老人与世长辞的噩耗。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随即,如烟的往事,一幕幕的,像冲破闸门的洪水,展现在我的脑海中。
简介: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我想到了曾经率领美国“飞虎队”和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协助中国抗战的陈纳德将军和他的夫人陈香梅女士。
石寅生二三事
父亲的死
生无尽 爱无涯——记恩师吕凤子二三事
张思德是怎样死的?
鲍照的死及其墓地考
王鼎以死谏道光
好人胡如璧
如史如骚-读施培毅《文革打油诗存》
明朝建文帝死在望京寺
千古艰难惟一死
晚清学者俞春如
《论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解
绘事随感
金融清廉官曹菊如
版纳灿烂如夜明珠
刘炳森先生二三事
李焕卿二三事
碑事三题
忆沈从文先生二三事
陈香梅与桂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