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判别MM5和WRF两种模式下高空气象数据模拟结果的差异性和可替代性,系统比较了两个中尺度气象数值模式的差异,应用WRF和MM5分别模拟了2010年北京某参照地点高空气象场的温度、露点温度、风场和相对湿度,对比分析了两种气象模式模拟结果的垂直廓线差异和时间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除近地层和约8000m以上的高层模拟值略有偏差外,WRF和MM5模拟的各气象要素的垂直廓线变化一致,吻合度非常好。两模型对气象数据模拟结果的相关系数达89%-99%。WRF和MM5模拟的各气象要素的日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除对风速和风向模拟值间的相关系数低于81%外,温度、露点温度和相对湿度模拟值间的相关系数达84%~98%。因此,两模式可相互替代用于环境影响评价高空气象数据的模拟。
简介:通过SOS/umu试验分析检测屋面和道路在2017年5、6月2场降雨过程中的遗传毒性变化。结果表明,从降雨初期到结束,在5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2h内和道路产生径流20min内雨水样品的检测结果均呈阳性,诱导率IR均大于2,表现出DNA损伤效应;在6月份屋面产生降雨径流60min内和道路产生径流10-60min内雨水样品的结果均呈阳性,表现出遗传毒性。2场降雨中屋面和道路雨水样品的TEQ4-NQO均随降雨时间先增加后逐渐减小,5月份屋面雨水样品的毒性大于路面雨水样品的毒性,6月份则相反。遗传毒性分析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毒性的变化为雨水的安全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简介:一些基于重金属形态的生物毒性机理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和陆生生态系统,例如:自由离子活度模型(FIAM)、生物配体模型(BLM)和生物膜电势斯特恩双电层模型(GCSM),但不同模型的应用效果之间还缺乏系统比较。本研究选取小麦作为受试生物,采用水培实验进行了镉对小麦根伸长的毒性测试,通过数据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分别建立了3种模型,并从根毒性、根表面吸附镉和根中富集镉3个方面对3个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除此之外,选取苹果酸和柠檬酸2种有机配体,研究了配体对镉生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和H+对Cd的根毒性存在竞争效应,而Mg(2+)、K+和Na+未发现竞争效应。由于BLM模型同时考虑了镉的自由离子态浓度和竞争离子的影响,在预测镉对杨麦13号根毒性和生物体内富集量时效果最好。而FIAM和GCSM模型由于计算中仅考虑了离子活度的影响,缺乏对竞争离子保护效应的考虑,因此预测效果相对较差;此外,Cd对小麦根毒性的主要受扩散过程控制,而非跨膜过程,这可能也是FIAM模型和GCSM模型预测不佳的原因之一。同时结果还发现有机配体存在时尽管降低了溶液中镉的离子活度,但未显著影响镉毒性,进一步证明了扩散过程对Cd毒性的影响。以上结果为评价和预测镉的陆生生态毒性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模型依据。
简介:本文介绍了影响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沙尘源地、沙尘暴发生的条件和传输路径.分析了沙尘暴源地的气候要素特征及其对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影响,说明了北京沙尘天气发生和加剧的原因.影响北京地区沙尘天气的境外源地主要位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以及蒙古国境内,境内源地主要位于内蒙古和新疆,以及甘肃和青海的部分地区.沙尘天气发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沙源、大风、气流辐合(垂直对流).有沙源不一定起沙,但无沙源一定不起沙.沙尘暴源地的气候特征主要表现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稀少.影响北京的沙尘传输路径,最主要的有两条,即西路传输和北路传输.北京沙尘天气与沙尘暴源地的春季降水比较结果表明,北京地区沙尘暴和浮尘天气发生次数与沙尘源区春季大气降水量有比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北京扬沙天气的发生与沙源区冬春季降水量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北京扬沙天气起因与源区降水没有明显的关系,北京扬沙天气主要受本地的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