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行为改变与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25例/组。对照组实施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开展行为改变模式,将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满意度及知识掌握度展开对比。结果干预后,干预组2hPG、FPG及HbA1c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干预组糖尿病掌握率及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上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基础上给予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行为改变干预,有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增进患护关系,提高自我管理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功能不全患者心电图变化的特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2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82例作为本例次研究的观察组,同期选择82例肾功能正常患者作为本例次研究的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异常心电图13例次,正常心电图69例次。观察组患者异常心电图68例次,正常心电图14例次;在68例次异常心电图中,心电图改变的主要表现有ST-T改变(12.80%)、左室肥大(11.59%)、T波改变(10.37%)、左室肥大伴劳损(7.32%)。在发生心电图异常的患者当中,检查出心律失常患者28例。结论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异常心电图发生率较高,而导致心电图异常的原因主要为心血管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并对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20例2013年2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更年期女性患者,将60例更年期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有心脏症状无器质性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24h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及总结。结果两组患者在室性早搏、频发房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及复合型异常的发生率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窦性心动过慢、过快、室性早搏及偶发房性早搏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动态心电图的异常检出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对存在心脏症状的更年期女性以及是否有合并冠心病进行良好的诊断与鉴别,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醉恢复期患者心电图的改变及护理措施。方法针对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间麻醉科收治的麻醉患者83例进行观察分析,观察本组患者的心电图、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体温等情况,并针对心电图异常的患者进行标准心电图描记波形,同术前进行比较,分析心电图的改变和麻醉以及手术之间的关系,并实施针对性治疗和护理。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5例(18.07%)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随后通过在本院对症处理后有14例(93.33%)患者恢复正常,其中有1例(6.67%)患者未完全纠正,但均好转。结论临床中处于麻醉恢复期的患者可能由很多因素导致其心电图改变,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麻醉药物的应用、手术的刺激、机械性刺激、电解质(或酸碱)紊乱以及自身循环功能较差等,此时应结合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病理改变,密切监测其心电图,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简介:摘要肺间质纤维化(PF)是一种病因不清、慢性进行性致死性疾病,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治疗缺乏有效性,预后较差,平均寿命约为初次诊断后2~3年1-2。肺纤维化过程中一直伴有慢性缺氧,缺氧引起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相对过度的表达,从而导致肺缺氧血管收缩和血管重塑,产生肺动脉高压,其发展加重了PF病情进展,缩短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低氧促进或者加重肺纤维化的机制至今还没有定论,本文查阅大量文献,就低氧致肺纤维化表型改变的机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亢性肝病病人血清检验指标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甲亢患者45例,根据筛查结果有无肝损害将其列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本组45例甲亢患者,检出甲亢性肝病9例,发生率为20.0%,年龄与甲亢性肝病发病率呈正相关。分组对照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TT3、TT4、ALT、ALP和GGT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TSH和TBA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甲亢疾病多合并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会随着病情进展及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升高,通过观察血清检验指标改变情况可做出明确诊断,减轻对其肝功能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