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连续性系统性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4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分别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性系统性护理,观察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连续性系统性护理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卒中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中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中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中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简介:摘要卒中属于高风险疾病之一。多年来,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研究聚焦于对卒中的影响,结果表明miRNA在卒中的诊断、预后及治疗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回顾了miRNA与卒中的相关文章,总结了miRNA在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及其在病理生理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体阐述了氧化应激、凋亡、炎性反应及血管生成4个方面的作用。
简介:摘要环状RNAs(circular RNAs, circRNAs)是最近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s,由内含子配对驱动的环化等模型产生,受相关调控因子调控。circRNAs的一个重要生物学功能是作为分子海绵使微RNAs水平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改变。多项研究表明,circRNAs与缺血性卒中密切联系。因此,更好地了解circRNAs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将有助于探索circRNAs在缺血性卒中早期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卒中发生和发展中的分子机制,从而建立一种早期预警模型,实现缺血性卒中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文章就circRNAs的定义、生物学特性以及在缺血性卒中后的表达变化和作用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术中超声在脊柱外科手术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它的基础技术是超声显像技术,为了进一步有效确保临床医师的手术过程中的具体判断需要而不断的应用和发展。通过该技术的有效应用,可以确保手术方式更科学合理,使手术过程中的诊断更加清晰明确,进而提升诊断精准率,为后续的手术操作和精准的治疗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基于此,本文有针对性的综述术中超声在脊柱外科手术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外周介入术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对比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外周介入术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来源,在其中随机抽取80例,诊疗时间范围在2020年1月-2020年12月,以随机法设计方式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对比护理成果。结果:从护理上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和住院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不良情绪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37.1±3.2)分,优于对照组的(40.2±3.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心理护理策略对外周介入术患者的手术开展具有更好地保障效果,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可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中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中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中救护车的中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中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中,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中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移动卒中单元在卒中筛查和急诊救治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兴安盟人民医院卒中中心采用5G移动卒中单元进行义诊筛查和急诊救治的结果。对于义诊筛查出的卒中中高危患者酌情予以对症治疗和健康宣教,并嘱其监测血压等,定期行影像学随访;对于急诊救治的患者即刻实时远程会诊,并制定抢救策略,急性脑梗死可就地实施溶栓治疗,治疗后均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结果义诊筛查共筛出173例患者,其中低危卒中患者98例(56.6%),中高危卒中患者75例(43.4%)。共急诊救治44例患者,其中缺血性卒中25例,出血性卒中11例,其他7例,1例死亡患者未行头颅CT检查。患者自呼救至5G移动卒中救护车的中位时间为71 min(9~167 min);患者进入救护车至开始头颅CT扫描的中位时间为5 min(1~31 min)。其中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救护车上进行溶栓治疗。43例急诊救治的患者3个月随访显示,2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5例溶栓者的GOS均为Ⅴ级,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明显缩小或消失;20例未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效随访18例,其中GOSⅠ级1例、Ⅲ级9例、Ⅳ级3例、Ⅴ级5例,头颅CT显示脑梗死区软化灶无明显变化。11例出血性卒中患者中,GOSⅠ级2例、Ⅲ级3例、Ⅳ级4例、Ⅴ级2例,头颅CT显示出血区形成软化灶。结论5G移动卒中单元应用于义诊时,较易筛查出中高危卒中患者;在急诊救治时,可缩短卒中的救治时间,确保患者在时间窗内得到有效救治。
简介:摘要:脑卒中会对病患的社会参与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等形成较为恶劣的影响,甚至还会给病患及社会形成一定的负担。现阶段,我国对于脑卒中病患运动功能障碍的训练方式会比较多,但是其实际治疗效果尚待深入性的探究。主动运动训练需要病患自身具有自主运动能力,如果病患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那么这类运动训练方式的疗效就会比较低。目前,运动想象技术已经被广泛地投入到了我国体育运动训练当中,将其投入到脑卒中偏瘫的临床康复治疗中,能够更好的缓解病患的心理急性肌负担,同时还可以提升病患的日常生活状态。因此,需要探究运动想象在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分析运动想象疗法的经济学机制以及发展史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研究在对中重度创伤患者进行抢救时采用创伤护理机制的临床效果。方法:截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某院所诊治的中重度创伤患者共180名当做临床研究对象,采用任意分配方式将其划分成两组,一组称作对比组(n=90),另一组叫做普通组(n=90)。普通组的病人所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性护理,而对比组中的病人所采用的是创伤护理方式,对两组病人的有效抢救时间与成功率进行观察和登记并展开探讨分析。结果:对比组病人的有效抢救时间(46.84±16.34)min与普通组(76.34±19.27)min相比更短,而抢救成功率(92.22%)与普通组(81.11%)相比更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创伤护理的方式对中重度创伤病人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明显缩短病人的有效抢救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率,具有显著的推广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