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应激及职业使命感与教师职业倦怠的相关性,分析职业使命感在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中的调节作用。方法于2018年3~8月,采用便利随机抽样法,选取绍兴市、杭州市10所公办小学共435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435份,回收有效问卷399份,回收率91.72%。职业应激用澳大利亚学者Mc Cormick编制的教师压力来源问卷(Teacher Attribu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Stress Questionnaire,TARSQ);职业使命感用Dobrow和Tosti-Kharas编制的职业使命感量表;职业倦怠用Kristensen等编制的哥本哈根职业倦怠量表(Copenhagen Burnout Inventory,CBI)中与工作相关的职业倦怠分量表来评估,用SPSS 20.0和AMO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职业应激、职业使命感和职业倦怠间相关分析用Person相关分析;采用层次多元回归分析检验职业使命感在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间的调节作用。结果职业应激总均分(3.59±0.85)分,职业使命感均分(3.15±0.69)分,职业倦怠均分(3.26±0.88)分;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呈明显正相关(r=0.42,P<0.01),职业使命感与职业应激、职业倦怠呈明显负相关(r=-0.30、-0.32,P<0.01);职业使命感在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关系间起调节作用。结论职业使命感能缓解职业应激与职业倦怠。学校管理者应通过赋予教育工作更多价值以提升教师职业使命感,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斑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在武汉市武昌区中小学教师眼部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至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武昌区中小学教师共3 495人,其中男1 130人,女2 365人,年龄22~93岁,入选对象按年龄分为3组,均完成视力、裂隙灯、直接检眼镜及黄斑部OCT的检查。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检出率前十位眼病及阳性发现在不同年龄段各组间的差异,分析OCT检查与直接检眼镜检查对黄斑病变检出率的差异。结果眼科异常检出率为70.76%(2 473/3 495)。<40岁组检出异常者551人, 40~64岁组检出异常者775人,≥65岁组检出异常者1 147人。其中屈光不正、白内障、黄斑病变、白内障术后、病理性近视眼底改变、翼状胬肉、倒睫、视网膜动脉硬化、杯盘比异常在<40岁年龄组、40~64岁年龄组及≥65岁年龄3组间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²=100.24、1 037.23、507.61、232.50、14.46、54.92、21.48、84.24、17.73,P均<0.05),但结膜炎在3个年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²=0.58,P>0.05)。OCT(12.60%)对黄斑病变的检出率高于直接检眼镜(9.41%)(χ²=36.357,P<0.05),对黄斑病变中黄斑前膜、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和黄斑劈裂OCT检查的检出率高于直接检眼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0.065、4.932、19.836、12.010,P均<0.05)。结论中小学教师不同年龄段眼部疾病谱分布存在差异,可根据该特点制定健康宣教和眼部体检,有利于眼病的早预防和早治疗。OCT对黄斑部疾病的体检筛查有重要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青岛市市南区小学教师对学龄儿童外伤全脱出牙应急处理的认知水平现状。方法2019年3—4月,利用青岛市第一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机会,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青岛市市南区12所小学597名小学教师,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540份,85.9%教师为女性,15.2%的教师接受过牙外伤相关教育,89.6%的教师没有见过外伤全脱出牙。15.2%的教师知道全脱出牙齿的正确紧急处理方式;对全脱出牙采用良好保存介质的教师,58.7%选择0.9%氯化钠溶液,8.3%选择牛奶,6.3%选择含在孩子口中;关于全脱出牙的就诊时间,认为应该即刻就诊的教师人数比例为56.5%。86.9%的教师问卷得分低于4。不同教龄教师间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9.445,P = 0.002),是否接受过牙外伤教育的教师间问卷得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 = 13.148,P<0.001)。结论青岛市市南区小学教师对学龄儿童外伤全脱出牙应急处理认知水平不高,应加强小学教师牙外伤知识的宣教。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修复护理中实施音乐护理的效果以及对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7年 06月 ~2018年 04月我院特诊科口腔修复患者 64例。按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一组 32例。对照组口腔修复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口腔修复患者给予音乐护理。比较两组口腔修复患者护理前后 SAS(焦虑自评量表)、 SDS(抑郁自评量表)、 VAS评分(疼痛评分)。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口腔修复患者的 SAS、 SD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口腔修复患者 SAS、 SDS,低于对照组口腔修复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护理后观察组口腔修复患者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口腔修复过程中,对患者实施音乐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心理压力,降低患者疼痛水平,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给患者带来诸多心理及生理上的应激刺激。音乐疗法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法可以缓解围手术期紧张、焦虑的情绪,减少止痛药物用量及提高术后康复质量。音乐疗法的疗效和治愈特性早已被广泛认知,值得推广应用。文章通过回顾音乐疗法在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综述音乐疗法的发展史、可能原理学说及不同时间、不同麻醉方式下应用音乐疗法对围手术期麻醉的影响。目前,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after surgery, ERAS)理念的发展,多模式干预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音乐疗法因其廉价、无创、方便实施等诸多优势,将会成为提高围手术期质量的重要辅助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 早产儿护理中音乐疗法的应用效果分析。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50 例早产儿,将其按照奇偶数分组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音乐疗法,对比两组进奶量、体质量、睡眠时间、护理前后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及家属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进奶量、体质量、睡眠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护理后智力发育指数、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早产儿护理中应用音乐疗法不仅能增加其进奶量,延长早产儿的睡眠时间,也能促进其智力及心理的发育,从而有效提高家属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