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暴力沟通在肿瘤患者夫妻沟通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7月到12月入院自诉夫妻关系紧张的98例肿瘤患者夫妻作为研究对象,在护士的干预下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交流,在使用非暴力沟通前后分别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10项夫妻关系量表(CRS)评分。结果:肿瘤患者夫妻在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交流后,焦虑情绪明显缓解,家庭紧张关系有所改善,生活幸福指数明显提高。结论:肿瘤患者夫妻使用非暴力沟通方式交流,能够明显缓解双方焦虑情绪,夫妻紧张关系有所改善,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暴力沟通在手术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方法行非暴力沟通知识培训,学习非暴力沟通理论,结合情景模拟演练并考核,并将非暴力沟通应用于临床工作中。选取2017年10月手术患者363例为实施非暴力护患沟通前,2018年3月手术患者510例为实施非暴力护患沟通后,分别设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患沟通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非暴力沟通方式进行沟通。比较两组护患沟通满意度、护士沟通能力。结果实施护患沟通后患者满意率为95.49%明显高于实施前的6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沟通、术中配合沟通、术后回访沟通、综合沟通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非暴力沟通有助于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护患沟通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科护患交流,应用非暴力沟通干预,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5月-2021年11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精神科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非暴力沟通针对性护理(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对照组,n=40),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生活质量指标,各维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期间,患者意外事件(患者冲动自弃)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5.00%(2/40)低于对照组患者17.50%(7/40),(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护患交流,应用非暴力沟通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精神科护患交流,应用非暴力沟通干预,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5月-2021年11月,纳入80名观察对象展开研究,观察对象均为精神科患者,采用计算机双色球分组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实施不同护理方案:非暴力沟通针对性护理(观察组,n=40),常规护理(对照组,n=40),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展开对比、分析。结果:护理后,生活质量指标,各维度(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以及环境领域)评分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护理期间,患者意外事件(患者冲动自弃)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5.00%(2/40)低于对照组患者17.50%(7/40),(p<0.05)。结论:针对精神科护患交流,应用非暴力沟通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预防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非暴力沟通在手术室护患沟通中的应用。方法 进行非暴力沟通知识培训,学习非暴力沟通理论,结合情境模拟演练并考核,并将非暴力沟通应用在手术室护患沟通中。选取2021年4-5月手术患者53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患沟通方法;2021年6-7月手术患者55例,为实验组,实施非暴力护患沟通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工作效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患者静脉输液时间缩短,手术患者配合麻醉时间缩短,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非暴力沟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急诊护士离职倾向与职业倦怠、内部沟通、职场暴力的相关性研究,为降低急诊护士离职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 7所公立医院护士 206名,对其进行离职倾向、职业倦怠、内部沟通满意度、职场暴力问卷调查。结果:烟台地区急诊护士离职倾向处于较高水平;急诊护士离职倾向与职业倦怠、职场暴力发生频率呈正相关关系,与内部沟通满意度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建议通过调节急诊护士心理承受能力、保障其执业安全、多维度提升护士内部沟通满意度,以降低其离职倾向。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EART”沟通模式在暴力伤医环境下对医患关系的调节作用,寻找缓解医患紧张关系的新途径。方法采用“HEART”沟通模式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实施“HEART”沟通模式后,问卷指标评分均明显提高(P<0.01);病人、家属、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P<0.01)。结论“HEART”沟通模式对于缓解医患紧张氛围、调节医患关系有正面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