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自主研发的髋臼后壁后柱一体化解剖钢板治疗后壁和(或)后柱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和2019年1月采用髋臼后壁后柱一体化钢板治疗21例髋臼后壁和(或)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10例;年龄18~65岁,平均48岁。按照AO/OTA后壁骨折分型:简单骨折6例,粉碎性骨折9例,伴有关节面压缩的后壁骨折6例;其中单纯后壁骨折16例,后壁伴有后柱骨折5例。术前将每例患者的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重建并3D打印出骨盆患侧和健侧镜像三维模型,模拟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单一Kocher-Langenbeck入路处理髋臼后方骨折,复位满意后使用髋臼后壁后柱一体化解剖钢板固定。采用Matta的X线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tta改良的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21例患者术中复位成功后置入钢板时间为15~30 min,平均20 min;手术开始至结束时间为90~300 min,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量300~1 500 ml,平均700 ml。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等级均为一类,无一例发生感染、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2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个月。Matta的X线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其中解剖复位16例、复位满意3例、复位不满意2例;复位满意率为90.5%(19/21)。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Matta改良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分别为(13.0±2.2)分(范围9~16分)、(15.8±2.4)分(范围10~18分)、(17.0±1.8)分(范围13~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8,P<0.001)。末次随访时优15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85.7%(18/21)。术后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给予静脉滴注和口服神经营养药物治疗6个月后,神经症状缓解;术后1年,2例出现关节炎相关疼痛症状,口服止疼药对症治疗。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钢板断裂、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后壁后柱一体化解剖钢板可用于治疗髋臼后壁和(或)后柱骨折,术后疗效满意,功能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中应用矢量和概念进行后柱螺钉通道微调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5月潍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髋臼双柱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3~77岁[(49.3±16.3)岁]。患者均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前柱采用钢板固定,后柱采用后柱拉力螺钉固定。19例术中应用矢量和概念微调后柱螺钉通道(通道微调组):在后柱螺钉骨性通道内置入1枚2.5 mm克氏针,分别透视髂骨斜位及闭孔斜位,当单一透视面上克氏针未位于坐骨支中间时,只需在单一方向上调整,另一方向调整的矢量为0;当2个透视面上克氏针均未位于坐骨支中间时,计算出2个方向的不良矢量和后再进行微调。23例术中未应用矢量和概念微调后柱螺钉通道(通道非微调组)。记录并比较两组后柱螺钉置入时间、术中出血量、导针调整次数、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采用Matta评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术后6个月根据Merle D′Aubigné-Postel评分评定患髋功能;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7~71个月[(35.7±8.5)个月]。通道微调组后柱螺钉置入时间为(5.1±1.5)min,术中出血量为(798.8±83.9)ml,导针调整次数为(1.8±0.5)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2.4±3.2)周,显著短于或少于通道非微调组的(39.8±12.0)min、(1 119.3±172.0)ml、(5.6±1.6)次、(15.6±4.2)周(P<0.05或0.01)。两组术后6个月骨折复位质量与术后6个月患髋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例出现股外侧皮神经症状;2例出现切口浅表感染,经清创换药后愈合;3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其中通道微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5/19),通道非微调组为30(7/23)(P>0.05)。结论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中应用矢量和概念进行后柱螺钉通道的微调,能够迅速地将螺钉置入骨性通道内,显著减少术中出血并加快骨折愈合。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基于三柱理论的选择性柱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畸形愈合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选择性柱融合术治疗的28例Lisfranc损伤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8例,女10例;年龄平均37.2岁(18~65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根据Myerson三柱分型理论分型:内侧柱损伤(A型)1例,中间柱损伤(B型)4例,内侧柱合并中间柱损伤7例,三柱损伤16例。内侧柱融合7例,中间柱融合4例,内侧柱+中间柱融合17例。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改善情况,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平均为35.6个月(18~60个月)。AOFAS的中足评分由术前(43.1±4.1)分(32~62分)升至末次随访时(84.1±7.4)分(78~94分),VAS评分由术前(5.7±1.3)分(6~9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0±0.9)分(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8例患者伤口均愈合,其中3例患者术后伤口渗出,经换药后获得延迟愈合。无患者出现腓深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患者于融合术后1年左右取出内固定。结论基于三柱理论的选择性柱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畸形愈合,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制定齐墩果酸脂质体体内检测方法,研究其药动学过程。方法①建立HPLC法测定齐墩果酸脂质体体内药物含量的方法。②通过对SD大鼠尾静脉给药,初步研究齐墩果酸的药动学过程。结果在优化的色谱条件,在10~200.0μg/ml浓度范围内,齐墩果酸线性关系良好。大鼠尾静脉注射齐墩果酸脂质体其药动学行为符合二室开放模型,药动学参数为分布半衰期(T1/2α)为11.300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134.170min;AUC为104552.060ug·min·mL-1。结论该实验研究齐墩果酸脂质体动力学过程,为开发齐墩果酸脂质体提供参考。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肝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胫骨平台的三柱分型,并分析以三柱分型对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效果影响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129例,根据三柱分型方法对129例患者进行三柱分型,并在三柱分型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并随访1年。结果通过结合三柱分型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所有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畸形愈合及骨不连发生,术后膝关节Lysholm评分优71例,良54例,中4例,平均评分91.2分(72-98分),且三柱分型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有密切联系。结论胫骨平台骨折三柱分型可大大减小漏诊率,明确手术切口的选择,并可进行术前充分分析评估,提高治愈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双柱型髋臼骨折的治疗方面,优质的治疗手段以及方法。方法选取近年来来我院就诊治疗的双柱型髋臼骨折的患者16例。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改良的KocherLangenbeck入路(改良K-L入路),并用钛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进行治疗的患者进行跟踪治疗1-4年,根据Matta影像学进行评分,其中进行解剖复位者14例,复位治疗达到满意者2例,根据d'AubignePostel髋臼关节评分,优14例,良2例。结论在经过诊断确定了双柱型髋臼骨折后,需采取髂腹股沟入路以及改良K-L入路治疗,可采取一定方法将骨折的部位暴露出来,然后再进行手术中将暴露部位用钛质重建钢板加以固定,从而使骨折的部位固定的更加牢靠,进而达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