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复合全麻对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的ASAI-II级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分别给予硬膜外复合全麻和单纯静脉全麻,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躁动的严重程度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复合全麻可明显降低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硬膜外阻滞的镇痛及阻滞交感神经作用可能是其主要原因。

  • 标签: 术后躁动 硬膜外复合全麻 静脉全麻 疼痛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因20m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 标签: 罗哌卡因 留置导尿 术后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颅脑外伤手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躁动的具体作用 方法 采用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进行颅脑外伤手术的96例伤患,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进行护理后对比两组因躁动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对比两组伤患的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后,伤患因躁动而产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不同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伤患手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的对其躁动情况进行控制,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伤患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颅脑外伤 预防手术后躁动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颅脑外伤手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预防躁动的具体作用 方法 采用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进行颅脑外伤手术的96例伤患,进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进行普通护理方法,研究组实施集束化护理,进行护理后对比两组因躁动出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对比两组伤患的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进行集束化护理后,伤患因躁动而产生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不同护理后生活质量均有改善,但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颅脑外伤伤患手术后实施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的对其躁动情况进行控制,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有效提高伤患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颅脑外伤 预防手术后躁动 作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集束化护理模式在针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 方法 选取本院 收治的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共计 160 例,根据实施集束化护理前后划分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区分护理干预后,对照两组患者的躁动率以及护理满意情况,探讨集束化护理模式的意义与效果。 结果 通过研究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较高,对比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 P < 0.05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干预后的躁动率,观察组躁动率低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针对颅脑外伤手术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模式,可以显著降低患者发生躁动的可能性,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护患矛盾关系,促进双方和谐,提升治疗的依从性,满足颅脑外伤手术患者的康复需求。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颅脑外伤手术患者 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伤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这些患者在术后均发生躁动现象,对其采取合理干预措施,记录护理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情绪明显得到好转,躁动现象减少。结论护理干预能预防脑外伤患者出现术后躁动的现象。

  • 标签: 护理干预 脑外伤 术后躁动
  • 简介:【摘要】术后躁动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持续时间短暂,但会增加患者围术期风险,导致术后出现适应不良行为,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盐酸右美托咪定(DEX)是新型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够发挥镇静、镇痛、抗交感神经兴奋的作用,可用于围术期麻醉及气管插管重症患者的镇静,能够有效预防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因此,本文就盐酸右美托咪定预防术后躁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降低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盐酸右美托咪定 术后躁动 应用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术后病人躁动是复苏期间出现的常见症状,它影响了病人的安全,增加了护理的难度和工作,分析其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总结了2012年度5170例全麻术后病人并对所得资料进行均值分析。结果15%的病人全麻术后发生轻微程度的躁动(经安慰开导、心理护理可配合)3%的病人发生严重躁动(需镇静药或强行约束)。结论手术结束,麻醉药物停止并不意味着麻醉和手术对病人的生理影响而终止。部分病人会因种种因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而躁动会带来坠床、体内伤口再出血、伤口裂开、各种导管脱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而导致手术失败,重视加强全麻术后躁动病人的安全防范管理,以防止事故的发生。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全身麻醉 躁动 安全防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氯胺酮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取80例七氟醚麻醉手术患儿进行研究,实验组40例采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采用氯胺酮,比较两组躁动评分、躁动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躁动评分的躁动评分(1.2±0.4)分、躁动发生率2.5%显著低于对照组(2.1±0.5)分、17.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临床效果显著优于氯胺酮。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小儿 七氟醚 预防术后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深度与小儿术后躁动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治的小儿手术患者80例,采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麻醉深度;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术中BIS维持在40~49;观察组患儿术中BIS维持在50~59。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认知功能情况、Rasay镇静评分、苏醒情况、拔管情况、术后监测指标、术后躁动情况。结果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患儿认知功能评分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直到正常。观察组患儿在拔管1h、拔管6h、术后1d时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停用麻醉药0、10、30min和1h时Ramsay镇静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儿麻醉深度对小儿术后躁动有影响,麻醉深度过深,会增加术后躁动风险。

  • 标签: 麻醉深度 术后躁动 脑电双频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开颅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并做好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统计我院神经外科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98例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并施行相应的护理。结果98例躁动患者中颅内因素32例,有害刺激25例,麻醉作用19例,颅内压增高16例,其他6例。结论分析了引起颅内肿瘤术后患者躁动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护理,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对患者所造成的危害,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躁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行斜视矫正术的患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两组均应用七氟烷麻醉,观察组术前加用右美托咪定0.5μg/kg,对比两组给药前后心率、呼吸变化情况以及躁动发生率、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观察组躁动评分(1.77±0.83)低于对照组(3.57±0.89),观察组躁动发生率(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43.59%)(P<0.05);观察组恢复室停留时间(37.72±11.84)长于对照组(25.93±12.67)(P<0.05);两组给药前后心率、呼吸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术前应用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预防小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但恢复室停留时间略微延长。

  • 标签: 七氟烷 麻醉 躁动 右美托咪定
  • 简介: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啶浸润膨胀海绵对小儿腺样体术后躁动预防效果。方法择期行腺样体摘除的患儿60例,年龄4-9岁,ASAI级,随机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N组),每组各30例。手术结束后,观察组用右美托咪啶浸润插入患儿鼻腔的膨胀海绵,滴人右美托眯啶O.5μg/kg,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浸润膨胀海绵。观察两组患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苏醒期躁动发生率D组明显低于N组(P〈0.01)。结论应用右美托咪啶浸润插入患儿鼻腔的膨胀海绵可以有效减少小儿腺样体术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 标签: 右美托咪啶 膨胀海绵 小儿全麻 苏醒期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