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配合饲料及动物性饲料如鱼粉、骨粉等是动物摄取蛋白质、钙、磷的主要来源,也适合沙门氏菌及其他致病菌的生存。国内文献已多次报道因沙门氏菌污染饲料而导致畜禽大量死亡的事例,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沙门氏菌是最常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之一,能引起人和动物肠热症、胃肠炎、败血症等。因此必须在饲料原料、饲料加工生产中严格控制沙门氏菌,准确检测出饲料中的沙门氏菌是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沙门氏菌共有2500以上的血清型,目前对该菌的检测主要有常规检测、免疫酶试验、免疫扩散法、乳胶凝集试验、荧光抗体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PCR等方法。
简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两种基本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另一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关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与存在,规定着人类在宇宙中的合理位置。正是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上才展开了人与人关系以及人类历史的画卷。人与人的关系关乎社会秩序,它探究如何以合理的组织形式实现改造自然界的实践活动,维系社会秩序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人与自然关系和人与人关系虽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但它们也有各自的话语权和各自适用范围。然而近现代以来,人与自然关系的话语权被人与人关系所剥夺,认为没有人与人的关系就没有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发生了人与人关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殖民化。这种殖民化的后果是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被遮蔽,生态危机则是这种殖民化的逻辑后果。
简介:养蚕布局是以蚕儿自身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温湿度等主要生理特点为依据,以桑树剪伐形式、肥培管理状况为基础,以气象规律为条件来确定一年中养几季蚕.合理的养蚕布局是提高蚕茧单产、提高蚕茧质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一、对我县几十年来养蚕布局的回顾1.年养蚕次数的变更.我县养蚕历史悠久,从前只养春蚕1季,1939年逐步推广改良品种,改每年饲养1季为春、秋2季,春季在5月上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60%,秋季在8月中旬发种,发种量占全年的40%.1957~1976年普遍推行1年养蚕3季,增养晚秋蚕,发种时间大体在秋蚕上簇时,其发种量占春、
简介: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人类面临生存困境。消除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笔者指出,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提出了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为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人类必须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必须尊重和掌握自然规律,深入地支配人们的生产行为以及预测可能引起的比较长远的社会影响;必须协调物的生产与人的生产的关系;必须认识到私有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阐述对于探索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深化认识可持续发展理论具有重大意义,至今仍是我们解决生态问题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