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6月30日,江苏天主教南京方舟慈善基金会与共青团南京市委员会、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南京市青年联合会在南京多米训练基地联合举办为期三天“七彩童年一与爱同行”公益夏令营,来自全市100名农村留守和城市流动儿童及35名青年志愿者参加。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王慧,南京市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魏群、江苏省宗教局凡东伟副调研员、

  • 标签: 城市流动儿童 南京市委 夏令营 公益 同行 童年
  • 简介:目的: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边缘化状况。方法:采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对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朵什乡留守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总体上心理边缘化不明显;心理边缘化状况在男女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就分量表来说留守男生恐怖倾向低于女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边缘化状况在年级方面差异显著,表现为高年级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低年级好;留守经历对留守儿童有消极影响也有积极影响。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状况乐观,但仍需相关部门予以重视,开展相应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留守儿童留守女童予以更多关注。

  • 标签: 农村 留守儿童 心理边缘化
  • 简介: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对湖南省1292名留守儿童焦虑情绪进行施测,并用潜在剖面分析方法探究留守儿童焦虑情绪问题是否存在异质性,以及留守儿童相关的人口学因素对焦虑情绪异质性作用机制。结果发现,留守儿童焦虑情绪存在明显异质性,可以分为三种潜在类别:"严重焦虑情绪型"、"中等程度焦虑情绪型"和"低焦虑情绪型";留守男生、小学五年级、高中二年级、留守时间越长、留守初始年龄越小留守儿童更容易焦虑情绪严重;无论是父亲外出、母亲外出还是双亲外出对留守儿童焦虑情绪严重性影响是一致。由此,应根据留守儿童性别、年级、留守时长和留守初始年龄等情况特点,开展针对性预防和干预措施,缓解留守儿童焦虑。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焦虑情绪 潜在剖面分析
  • 简介:以来自河南省农村207名农村留守儿童为被试,主要探讨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亲合水平在降低儿童偏差行为上直接作用及其对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儿童经历日常烦恼越多,其偏差行为越高;流动养育者、留守养育者与儿童亲合水平越高,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越低。(2)流动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儿童偏差行为之间关系,表现出了压力抵抗效应:在低亲合条件下,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在高亲合条件下,二者之间关联不再显著。(3)留守养育者一儿童亲合能够显著调节日常烦恼与偏差行为之间关系,在单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稳定性,在双亲外出儿童群体中表现出了保护扩大化。这表明,养育者与儿童之间紧密情感联系是降低农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重要保护因素。

  • 标签: 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养育者 流动养育者 亲子亲合 偏差行为
  • 简介:在分析心理弹性理论基础上,深入探讨其对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意义.基于心理弹性理论逻辑,可以从探索保护性因素、减少危害性因素、完善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不断增强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适应水平.

  • 标签: 心理弹性 留守儿童 社会适应 启示
  • 简介: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父亲或母亲中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与父母亲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文对“留守儿童定义参照段成荣和杨舸(2008)方法)。留守儿童最核心问题并不是家庭贫困,而是心理上问题。导致心理问题原因有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缺乏等。其中最关键原因是沟通极度缺乏。

  • 标签: “留守儿童” 社交焦虑障碍 元认知 干预 大学 农村生活
  • 简介:采用公正感问卷,生活满意度问卷和积极/消极情感问卷,选取5—8年级565名留守儿童和640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探讨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留守时间下,儿童公正感得分存在边缘显著性差异(P=0.055);(2)总体上,留守儿童公正感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具体讲,留守4年半以下和4年半~10年,儿童公正感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10年以上儿童公正感得分和非留守儿童不存在差异;(3)各留守时间下,公正感对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但对于消极情感仅在特定时间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表明,留守时间是影响儿童公正感特点及其和主观幸福感关系重要因素。

  • 标签: 留守儿童 公正感 留守时间 主观幸福感
  • 简介:在质性访谈31名,初测269名,正式施测576名,重测84名流动儿童基础上,修编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BIIS-1)以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群体;探讨了83名流动儿童三种不同性质回忆事件对认同整合影响效果.结果发现:(1)BIIS-流动儿童项目区分度、Cronbachα系数、重测信度、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等心理测量学指标良好,适用于我国流动儿童;(2)积极回忆明显促进了流动儿童认同整合提升,初步证实了认同整合可塑性.

  • 标签: 认同整合 信效度 回忆性质 干预 流动儿童
  • 简介:研究基于271名在校流动儿童问卷调查,分析了社会认同对流动儿童学业求助影响。结果表明:(1)心理认同对流动儿童学业求助三个因子均具有显著影响作用。文化认同只对流动儿童执行性求助策略具有显著影响作用。(2)流动儿童学业求助存在显著性别主效应,工具性求助得分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回避性求助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3)流动儿童执行性求助存在显著年龄主效应,年龄越大,执行性求助得分越高。因此可以推断:社会认同影响流动儿童学业求助,在流动儿童学校适应过程中,更应关注其心理认同。

  • 标签: 流动儿童 社会认同 学业求助.
  • 简介:<正>在现代社会,有人认为缺乏儿童发展知识或没有受过有关方面训练的人也能够成为一个好父亲(母亲)。然而,父母们很快就会知道要做合格父母是生活中最艰难复杂任务之一。在过去,也就是在社会人员流动较小时代,通常由大家族成员们——如祖父母,父辈亲属或堂兄弟——为刚作父母年轻人传授作父母实际知识(Bronfenbrenner,1970)但是在现代工业技术高度发展社会,迫切需要进行父母教育新方法(Henry,1981)。

  • 标签: 儿童发展 儿童早期发展 通讯 儿童生长 生活中 语言发展
  • 简介:选取1164名流动儿童、525名北京儿童和568名农村儿童为被试,考察流动儿童流动性、社交焦虑和孤独感关系。结果表明:(1)流动儿童城市流动性和住房流动性偏高,而学校流动性相对偏低;(2)在社交焦虑和孤独感方面,流动儿童显著高于北京儿童和农村儿童;住房和学校流动性高儿童显著高于流动性低儿童;(3)流动儿童流动性对其孤独感没有显著预测作用,而社交焦虑有显著预测作用,预测系数为30.2%。流动儿童存在较高社交焦虑和孤独感,社交焦虑能够显著预测孤独感。

  • 标签: 流动儿童 流动性 社交焦虑 孤独感
  • 简介:<正>目前儿童性别差异研究已引起国内外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对这一问题研究不仅丰富和发展儿童心理学理论,而且也为儿童进行有差异、针对性教育提供了重要心理学依据。那么,如何根据儿童性别差异进行教育,弥补男女儿童心理因素中各自弱点,发展各自优势,使我们对儿童教育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真正做到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问题就更有重要教育意义。一、了解儿童心理性别差异是对儿童进行有针对性教育基础国内外许多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儿童在感知、言语、思维、情感、气质、性格

  • 标签: 儿童心理学 教育学家 国内外 兴趣 性别差异 抽象思维
  • 简介:2001年11月,一场悲剧在鄂东大别山区一个打工者家庭里发生。因为母亲长期在外打工,浠水县清泉镇13岁小女孩小雪(化名)感受不到母爱与家庭温暖,最后选择了自杀。

  • 标签: 心理关怀 饥饿 情感 期待 孩子 大别山区
  • 简介:儿童小提琴课教学形式多样,可以采取集体课教学,也可以采取一对一上课形式。集体课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琴兴趣,提高学琴艺术氛围,使学生在“比、学、赶、帮、超”气氛中得到进步;一对一教学形式则更加严谨,可以根据每个学生个人情况,制定不同教学计划,采取适合他本人教学方法,使其个性得到更充分发展。儿童小提琴教育主要目标是以小提琴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艺术熏陶和潜移默化作用下,练好基本功,能够理解、表现音乐。在儿童初学阶段,教师要努力调动其练琴积极性,严格要求,以使学生琴艺不断得到提高。

  • 标签: 小提琴教育 儿童 集体课教学 教学形式 学琴兴趣 艺术氛围
  • 简介: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武汉市403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家庭功能在文化适应与心理适应关系中作用。结果表明,流动儿童在文化适应中处于中等水平,城市文化适应较农村文化适应好。城市文化适应对自尊和生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农村文化适应对生活满意度有显著预测作用。在城市文化适应对自尊、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关系中,家庭功能起部分中介作用,在农村文化适应对生活满意度正向预测关系中,家庭功能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流动儿童 家庭功能 文化适应 心理适应
  • 简介:通过对选自北京市打工子弟小学159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公益组织社会干预对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及情绪情感影响.结果表明:(1)在公益组织实施课外团体辅导后,干预组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与积极情感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流动儿童.(2)在消极情感得分上,干预组与对照组不存在显著差异.(3)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存在负相关.这表明,通过公益组织实施课外辅导方式进行社会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流动儿童领悟社会支持水平.

  • 标签: 流动儿童 领悟社会支持 积极 消极情感 社会干预
  • 简介:农村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具特色一个社会现象,考察农村流动人口流动模式和社会适应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本研究从北京选取2201名从农村到北京打工18~30岁流动人口为被试,探讨其流动模式与其社会适应关系.结果发现:(1)流动人口外出打工时间平均接近4年,平均到过2个城市打工;(2)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水平偏低,存在较多吸烟、醉酒行为和非安全性行为,生活和工作满意度一般;(3)流动性可以显著地预测流动人口社会适应水平.流动性越大,流动人口吸烟行为越多,抑郁程度越高,而生活和工作满意度越低.

  • 标签: 农村流动人口 年轻 社会适应 安全性行为 吸烟行为 抑郁
  • 简介:以374名农村青少年为被试,基于留守青少年和非留守青少年比较,探讨了个体行为自主决策、亲子亲合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并检验了亲子亲合与性别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农村留守和非留守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父子亲合和母子亲合能显著正向预测两类青少年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负向预测其消极情绪。(2)对于非留守青少年,行为自主决策与母子亲合对主观幸福感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行为自主决策仅能够显著正向预测非留守男生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母子亲合则显著负向预测非留守女生消极情绪;但是,这种性别差异不存在于留守青少年之中。(3)对于非留守青少年,母子亲合在其行为自主决策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关系中调节作用显著:低母子亲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其生活满意度;高母子亲合水平下,行为自主决策与其生活满意度之间不存在关联。

  • 标签: 留守青少年 行为自主决策 亲子亲合 主观幸福感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流动儿童亲子依恋与城市适应关系,并探讨心理韧性在其中是否起到了中介作用。采用城市适应问卷、亲子依恋问卷、心理韧性量表,对北京市3所小学三到六年级665名流动儿童进行了调查。经分析发现:(1)女生、低年级、父母教育水平高、公立学校、未转学流动儿童能更好地城市适应;(2)亲子依恋、城市适应和心理韧性各维度两两相关;(3)亲子依恋中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对城市适应均有直接预测效应。亲子依恋中自我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父母模型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亲子依恋中自我模型和父母模型可以共同通过心理韧性进而间接影响城市适应;心理韧性在其中均起到显著部分中介作用。总的来说,亲子依恋可以直接影响城市适应,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城市适应。

  • 标签: 流动儿童 亲子依恋 城市适应 心理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