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47例(含壁间肌瘤32例、阔韧带肌瘤7例、浆膜下肌瘤8例),多发肌瘤20例,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3±32.6)min,术中出血(58.7±39.2)ml,术后住院时间为(8.7±1)d,无中转开腹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9例在1-2a内怀孕,无腹壁粘连及子宫破裂后遗症。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能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剥除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参照抽签法分作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EGF、IL-6、IL-8、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前,两组血清VEGF、IL-6、IL-8、FSH、E2、AM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血清IL-6、IL-8、E2、AM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F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起到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相似的应用效果,但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机体形成的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卵巢功能的恢复,可能与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IL-6、IL-8、VEGF水平有关。

  • 标签: 子宫肌瘤 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并观察通过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不同期别子宫内膜位异症患者术后联合用药后完全缓解率为84.7%,半年复发率为1.9%,半年妊娠率为59.2%。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手术后联合用药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受孕率。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诊断 联合药物
  • 简介:目的通过暂时阻断妊娠期大鼠子宫血供的方法建立子宫缺血引起胎儿生长受限的动物模型。方法根据大鼠子宫动脉是卵巢动脉的一个分支的解剖特点,于孕鼠妊娠第15天时施行手术暂时阻断卵巢动脉并于第21天行剖宫产术,术后称量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脑、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重量,对比各组间新生胎仔的预后的不同,并对照研究阻断血供10、20、30及40min对胎仔的不同影响。结果妊娠晚期阻断孕鼠卵巢动脉20min可成功构建胎儿生长受限模型,这种方法与阻断动脉血流30或40min相比,手术时间短,技术要求不高,胎仔死亡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实验组较对照组新生胎仔体重及胎盘、各重要脏器重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通过阻断卵巢动脉从而阻断子宫动脉血流,成功建立缺血缺氧性FGR孕鼠模型。该模型重复性好,操作简便,并可成功设立同体对照,为进行FGR相关的产科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技术平台。

  • 标签: 胎儿生长受限 大鼠 Sprague-Dawley 模型 动物 胎盘功能试验
  • 简介:目的为了获得组织结构完整、功能正常的子宫内膜样本以进行胚胎着床的体外研究。方法作者比较了剪碎法、刮取法和挤压法取得子宫内膜的效果。结果挤压法得到的小鼠子宫内膜呈圆形条状;子宫内膜组织结构完整,具有内膜上皮并包含腺体、血管的基质;意外发现子宫系膜侧的子宫内膜缺损。结论挤压法是获取子宫内膜进行相关研究的理想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组织 小鼠 缺损 取法 正常 体外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补肾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骨桥蛋白(OP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9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行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比较两组OPN及MMP-9,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UH)、卵泡刺激素(FS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D3^+、CD4^+、CD8^+、CD4^+/CD8^+,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OPN、MMP-9,TNF-α、IL-6、IL-8,CD8+低于对照组,观察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温阳化瘀法可下调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OPN及MPP-9表达.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补肾温阳化淤法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目的探究PM_(2.5)对大鼠子宫组织生理及相关生化应激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只SD雌鼠随机分为3个不同PM_(2.5)暴露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5mg/kgPM_(2.5)低剂量组和37.5mg/kgPM_(2.5)高剂量组)。PM_(2.5)暴露10d后,将雌鼠处死,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变化,并检测子宫组织中SOD、GSH、MDA和LDH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_(2.5)暴露组雌鼠子宫组织结构异常,内膜上皮细胞变薄,排列混乱;固有层基质细胞和血管减少。氧化应激指标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MDA和LDH含量分别为(6.53±1.24)nmol/mgprot和(265.62±24.65)U/gpro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SOD和GSH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M_(2.5)可对大鼠子宫组织形态造成破坏,并诱发子宫相关的氧化应激反应。

  • 标签: PM2.5 大鼠 子宫 氧化应激 组织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的病灶切除在局限型子宫腺肌病保守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13例术后确诊子宫腺肌病的诊治过程.其中4例无明显症状,3例渐进性经期下腹痛,5例经量增多、经期延长,1例排便困难,13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无-例中转开腹.结果手术时间60分钟至90分钟,出血量80ml-220ml,术后48小时低热未超过38℃,术后6例出现阴道流血如月经量,72小时内下腹闷痛尚可忍受,术后4-6天出院,术后1月、3月复查彩超子宫,3月时子宫基本正常,有症状患者均明显改善.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对局限型子宫腺肌病要求保留子宫者是可行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腹腔镜 病灶切除
  • 简介:目的应用B超技术对恒河猴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方法采用Aloka3.5mHz探头的B超仪,分别对6只性成熟的正常雌性恒河猴进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n=18)的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的实时测量,同时进行连续2个周期(n=12)的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P的放射免疫检测分析.结果恒河猴子宫内膜厚度变化呈周期性.在滤泡期(月经周期的第-9~0天),B超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区域相对子宫肌层区域回声较低(较黑),子宫内膜厚度呈线性增长(r=0.88);黄体期(月经周期的第0~17天),B超图像表现为子宫内膜区域光点增强为强回声,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增长.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与血清E2及P相关,子宫内膜线性增长最大值出现时间与E2分泌最高峰出现时间相一致.结论B型超声监测技术(ultrasoundexamination,US)作为一种有用的手段,能实时监测恒河猴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 标签: 超声检查 子宫内膜 恒河猴 雌二醇 孕酮
  • 简介:目的探明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调控哺乳动物生殖生理机制。方法用4IUPMSG分别处理出生第5天、第10天、第15天和第21天幼鼠,观察其对卵巢和子宫发育的影响。结果(1)PMSG处理后,出生第15天幼鼠的卵巢指数(33.08%)与对照组(27.16%)间差异显著(P〈0.05);(2)PMSG处理后,第5天、10天和第15天幼鼠的初级卵泡和有腔卵泡相对数量与对照相比无差异,而21d处理组次级卵泡相对数量显著增加;(3)虽然出生后10d前的幼鼠子宫对PMSG的反应较弱,但是,PMSG对出生后15-21d幼鼠子宫重量指数、子宫肌层和子宫内膜层厚度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子宫腺体数量增加无影响。结论PMSG对幼鼠卵巢的发育无明显影响;PMSG对出生后第15天前后的子宫发挥作用,而且其作用随着出生日龄的增加而增强。

  • 标签: PMSG 雌性幼鼠 卵巢 子宫
  • 简介:目的对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移植自体子宫内膜制作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模型进行评估。方法取10只雌性未交配性成熟大鼠,术前雌激素诱导,手术开腹取右侧子宫,将自体子宫内膜种植于双侧皮下筋膜层与腹壁肌层之间,术后第29天取出异位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异位内膜在腹壁内生长,呈隆起囊状小包块,内有黏液,具有正常子宫内膜基本组织结构。异位内膜中微血管密度较在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高。结论此手术方法建立的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异位内膜病理改变与EMs患者类似,可以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研究的动物模型。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动物模型 大鼠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微血管密度
  • 简介:目的观察全身垂直振动、跑台运动和金雀异黄酮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子宫重量指数和组织形态学以及糖原合成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按体重分层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2只)和去卵巢组(60只)。去卵巢10周时,将去卵巢组大鼠按体重分层后又随机分为去卵巢组、振动组、跑台组、金雀异黄酮组和雌激素组(每组8~10只),并开始进行不同干预处理。干预处理8周时,于末次处理结束36~48h内,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各组大鼠,用电子天平称量大鼠子宫的重量,用HE染色方法观察子宫形态学的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子宫GSK-3β和P-GSK-3β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去卵巢组比较,雌激素组大鼠子宫重量指数显著增加,而振动组、跑台组、金雀异黄酮组大鼠子宫重量指数均无显著变化;与去卵巢组比较,雌激素组、跑台组和振动组大鼠子宫P-GSK-3β/GSK-3β蛋白的比值均显著增加,而金雀异黄酮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全身垂直振动和跑台运动均能刺激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子宫GSK-3β蛋白的磷酸化,而金雀异黄酮无此效应。

  • 标签: 去卵巢大鼠 全身振动 跑台运动 金雀异黄酮 子宫
  • 简介:目的研究PCOS易感基因Hmga2在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蜕膜化中的表达与调节。方法通过早期妊娠、延期着床与激活、人工蜕膜化、卵巢类固醇激素处理等实验,利用qPCR、Westernblot技术,阐述Hmga2在子宫内膜容受性中的作用。结果Hmga2随着妊娠表达量逐渐增加,着床点与非着床点相比表达量显著升高,胚胎激活组比延迟着床表达量显著增高,人工诱导蜕膜化与非蜕膜化比较表达显著升高,Hmga2的表达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呈正相关,体内受雌孕激素调节。结论表明Hmga2的表达与小鼠早期妊娠胚胎着床过程密切相关,参与子宫内膜蜕膜化过程,受活化胚泡和类固醇激素的影响。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蜕膜化 胚胎 小鼠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存活素)蛋白和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其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63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VE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survivin蛋白、VEGF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中逐渐升高,三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x2=-24.97,P〈0.01;x2=18.65,P〈0.01)。在子宫内膜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密切相关(X2=9.20,P〈0.05;X2=20.60,P〈0.01);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X2=4.93,P〉0.05),而与手术-病理分期分期密切相关(x2=-38.10,P〈0.01)。survivin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257;p〈0.05)。结论:survivin、VEGF分别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诱导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影响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其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 标签: SURVIVIN VEGF 子宫内膜癌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Ⅲ(IMP-3)在不同病变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病变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一过氧化酶连接法(SP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及40例子宫内样腺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量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例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IMP-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及子宫内样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361±1.074、13.587±2.301和19.572±1.936,两两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手术-临床分期和病理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IMP-3的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MP-3可能参与调节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Ⅲ 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 简介:目的探求足癣彻底治愈的最佳途径。方法将临床已确诊的足癣患者随机分为4组,即:①特比萘芬试验组。②伊曲康唑试验组。③氟康唑试验组。④咪康唑霜试验组。每组分别设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求从治疗之日起采取预防真菌再感染的措施,如更换新鞋、袜及鞋垫,不与他人共用浴具等生活用品。对照组除应用抗真菌药物外,其他无特殊要求。结果4个试验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分别比4个对照组的治愈率(停药2周后)各提高27.1%、24.8%、26.6%、25.5%,经统计学处理,各组的x^2值均〉3.841,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利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同时,改变皮损周围真菌的生存环境,是足癣彻底治愈的关键所在。

  • 标签: 足癣 治疗 环境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牛子宫上皮细胞内整合素αvβ3基因诱导差异表达的变化,以期为探究牛子宫容受态的标志蛋白提供参考。方法运用RT-PCR方法分析不同浓度雌激素、孕激素以及雌、孕激素协同作用对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诱导表达变化情况。结果单独添加孕激素10^-7mg/mL时,整合素αvβ3表达量均最高,10^-7mg/mL组内αv和β3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独添加雌激素10^-10mg/mL组,αv的表达量最高,而β3的表达量最低。协同添加雌、孕激素组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其中αv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β3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单独添加孕激素和协同使用雌、孕激素时,均可以促进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mRNA表达量上升;单独添加雌激素的作用则与之相反。由此,整合素αvβ3在"种植窗"期的牛子宫内膜上皮中可作为一个潜在的子宫容受态参考标志基因。

  • 标签: 雌激素 孕激素 整合素ΑVΒ3 子宫内膜上皮
  • 简介:目的:探讨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β(ERβ)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表达的关系。方法:从2组人群中分别选取原因不明月经过少子宫内膜组织40例、月经量正常子宫内膜组织40例,通过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ERβ的表达;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ERβ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情况,将ERβ基因的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型与子宫内膜ERβ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之间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ERβmRNA表达量为0.6457±0.2957,对照组为0.9637±0.3621,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89,P〈0.001);实验组ERβ蛋白质表达量为347.37±30.35,对照组为445.21±45.67,实验组比对照组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P〈0.001);2组RsaⅠ基因型、AluⅠ基因型、CA重复序列基因型ERβ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因不明月经过少患者ERβmRNA及蛋白质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低于月经量正常子宫内膜,可能与月经量减少有关;2组人群ERβ基因RsaⅠ、AluⅠ、CA重复序列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子宫内膜表达无差异。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表达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瑞芬太尼应用于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类患者224例,基于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作均等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接受"瑞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对照组患者接受"芬太尼+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的实际麻醉效果。结果:在麻醉效果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瑞芬太尼具有较为理想的麻醉效果,不仅有助于患者尽快尽好恢复,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相对较少的优点。

  • 标签: 瑞芬太尼 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 麻醉效果 观察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错配修复基因1(hMLH1)、错配修复基因2(hMSH2)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方法检测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hMLH1、hMSH2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结果:hMLH1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39%(9/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基因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甲基化率为8%(2/23),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甲基化率为5%(1/20),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MLH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有关;hMSH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不存在显著联系。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错配修复基因1 错配修复基因2 甲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