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脯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相互作用蛋白1 (PSTPIP1)基因突变引起的自身炎症性疾病除了经典的化脓性无菌性关节炎-坏疽性脓皮病-痤疮(PAPA)综合征以外,还包括PSTPIP1相关的髓系蛋白血症炎症(PAMI)、坏疽性脓皮病-痤疮-化脓性汗腺炎(PASH)等一组临床综合征。本文综述PSTPIP1相关的自身炎性疾病的扩展谱及其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制星形胶质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4(MAPK14)表达对减轻谷氨酸兴奋性毒性进而发挥神经元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介导MAPK14干扰载体由上海吉凯基因化学技术有限公司合成,星形胶质细胞从出生48 h的SD大鼠获取,通过慢病毒介导转染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1)未转染组,为正常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加入杜氏培养液(DMEM)进行培养;(2)阴性对照组,转染MAPK14空载干扰载体;(3)慢病毒转染组,转染MAPK14干扰载体。转染72 h后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共培养48 h,随后构建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环境作用2 h。检测指标包括:慢病毒载体转染星形胶质细胞最佳转染指数(MOI);rPCR检测转染72 h后MAPK14和谷氨酸转运蛋白1(GLT-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转染72 h后MAPK14及GLT-1蛋白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环境作用2 h后神经元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和神经元死亡率。结果(1)慢病毒转染星形胶质细胞最佳MOI值为30,转染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生长良好。(2)转染72 h后,与未转染组(0.013 1±0.001 1)和阴性对照组(0.013 9±0.001 0)比较,慢病毒转染组MAPK14 mRNA表达水平(0.005 7±0.000 6)显著下降(P<0.01);与未转染组(0.008 7±0.000 3)和阴性对照组(0.008 9±0.001 1)比较,慢病毒转染组GLT-1 mRNA表达水平(0.009 1±0.001 2)未见明显变化(P>0.05)。(3)转染72 h后,与未转染组(0.61±0.05)和阴性对照组(0.63±0.01)比较,慢病毒转染组MAPK14蛋白表达水平(0.29±0.04)显著下降(P<0.01);与未转染组(0.20±0.03)和阴性对照组(0.23±0.09)比较,慢病毒转染组GLT-1蛋白表达水平(0.73±0.06)显著上升(P<0.01)。(4)谷氨酸兴奋毒性作用2 h后,慢病毒转染组LDH水平[(109.67±2.40)U/L]较未转染组[(141.52±3.88)U/L]和阴性对照组[(141.29±3.61)U/L]显著降低(P<0.01),慢病毒转染组神经元死亡率[(38.72±0.26)%]较未转染组[(52.94±1.36)%]和阴性对照组[(54.30±1.23)%]显著降低(P<0.01)。结论慢病毒介导MAPK14干扰载体转染星形胶质细胞后能上调GLT-1表达水平、促进谷氨酸重摄取,从而减轻神经元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可为进一步利用星形胶质细胞基因调节减轻创伤性脑损伤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神经元损伤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简介:摘要 目的:对磷脂酰丝氨酸的食用安全性进行毒理学研究。结论:磷脂酰丝氨酸急性毒性分级属无毒级,无遗传毒性,最大无损害作用剂量大于0.5g/kg体重,相当于人体推荐摄入量的100倍。磷脂酰丝氨酸在本研究剂量范围内是安全的。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家族性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包涵体脑病(FENIB)一家系的临床表现和遗传学特征,以增强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先证者因认知障碍、癫痫于2020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科。对先证者及其家系亲属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神经系统体检、家系图谱绘制。对先证者完善了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脑脊液、全外显子测序等检查,对部分家系内成员行Sanger测序进行验证。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特点。结果本家系先证者为23岁青年女性,以认知障碍、癫痫为主要表现,逐渐进展。先证者母亲及兄长在青年时期出现类似临床症状,均在数年后去世。先证者头颅MRI示双侧大脑皮质广泛萎缩。全外显子测序发现编码神经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的SERPINI1基因c.1013A>G(p.H338R)杂合错义突变。该突变位点为既往国外已报道的致病突变。家系内临床表型一致,基因突变与临床表型共分离。结论对痴呆合并癫痫、肌阵挛的青年患者,要考虑SERPINI1基因突变所致FENIB的可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性细胞因子10(PDCD10)通过单极纺锤体结合蛋白3(Mob3)增加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4(EphB4)的内吞过程调控胶质瘤恶性生物学的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慢病毒转染胶质瘤U373细胞(购自中国科学院细胞中心),构建稳定转染的过表达与沉默PDCD10的胶质瘤细胞。提取胞膜蛋白、胞质蛋白,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DCD10、EphB4、Mob3的改变。将12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进行随机分组,分为shPDCD10组,oxPDCD10组和对照组。行动物实验探究在干预PDCD10表达后,胶质瘤成瘤能力的改变。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下调PDCD10显著增加Mob3的表达(1.05±0.08比2.34±0.34,t=3.787,P<0.01),而过表达PDCD10降低Mob3的表达(1.05±0.08比0.79±0.15,t=3.420,P<0.01)。下调Mob3后,EphB4胞膜表达高于对照组(0.94±0.07比1.83±0.25,t=5.938,P<0.01),而胞质表达低于对照组(0.94±0.07比0.35±0.02,t=14.040,P<0.01)。同时下调Mob3与PDCD10后,EphB4胞膜表达高于单独下调PDCD10组(0.53±0.06比1.26±0.13,t=8.831,P<0.01)。体内实验证实过表达PDCD10组瘤内微血管密度[(23.4±2.7)血管数/mm2比(41.7±4.3)血管数/mm2,t=7.208,P<0.01]和肿瘤体积[(36.9±4.7) mm3比(78.3±6.4) mm3,t=10.430,P<0.01)均高于对照组,而下调PDCD10组瘤内微血管密度[(23.4±2.7)血管数/mm2比(3.3±0.2)血管数/mm2,t=14.850,P<0.01]和肿瘤体积[(36.9±4.7) mm3比(19.9±2.6) mm3,t=6.330,P<0.01]低于对照组。结论PDCD10通过靶向调控Mob3减少EphB4的内吞过程,进而促进胶质瘤生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酪蛋白激酶1γ2(CSNK1G2)在头颈部鳞癌(HNSC)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的UALCAN和LinkedOmics数据库分析HNSC中CSNK1G2的mRNA表达量、甲基化、拷贝数突变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CSNK1G2相关共表达基因和蛋白。对肿瘤临床标本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以验证CSNK1G2在HNSC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TRING数据库对CSNK1G2表达相关蛋白进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UALCAN分析结果显示,HNSC癌组织中的CSNK1G2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P<0.001);分化程度低和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的HNSC癌组织中CSNK1G2 mRNA表达量均上调(均P<0.05);而不同病理分期、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淋巴结转移分期(N分期)患者其HNSC癌组织中的CSNK1G2 mRNA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T-qPCR结果证实HNSC癌组织中的CSNK1G2 mRNA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0.05)。LinkedOmincs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CSNK1G2 mRNA表达量与CSNK1G2拷贝数突变呈正相关(P<0.001),而与其甲基化呈负相关(P<0.001)。生存分析结果发现,高CSNK1G2 mRNA表达和拷贝数突变预示着更高的生存率(P=0.033,P=0.015),而甲基化水平与生存率无关(P=0.458)。基因富集分析结果显示,CSNK1G2相关的共表达基因主要存在于DNA复制等环节。STRING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TP53、CHEK1、CHEK2可能是与CSNK1G2高表达明显相关的关键蛋白。结论CSNK1G2可能与TP53、CHEK1、CHEK2相关蛋白协同促进HNSC的发生和增殖,但不影响其转移和扩散。HNSC中CSNK1G2表达上调可能预示着更好的生存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5 (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早发性婴儿癫痫性脑病2型(EIEE2)的临床特点、诊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12日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的1例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EIEE2患儿的病史资料、辅助检查及诊治特点,并结合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诊治思路和未来展望。结果患儿,女,年龄13 d 23 h,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抽搐,使用抗癫痫药物效果欠佳。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发现患儿CDKL5基因存在c.119C>T/ p.A40V杂合变异,此变异为新发变异。结论CDKL5基因新生变异致EIEE2是值得被关注的罕见病,早期发现并进行基因诊断是提高诊治率的关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氧化应激反应丝氨酸丰富1反义RNA 1(lncRNA OSER1-AS1)对肾癌ACHN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及其对微小RNA(microRNA,miR)-612的调控作用。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肾癌组织、癌旁组织中OSER1-AS1、miR-612的表达量;体外培养肾癌细胞ACHN,分别将OSER1-AS1小分子干扰RNA(si-OSER1-AS1)及其阴性对照(si-NC)、miR-612寡核苷酸模拟物(miR-612 mimics)及阴性对照mimic NC序列(miR-NC)、si-OSER1-AS1与miR-612特异性寡核苷酸抑制剂的阴性对照(anti-miR-NC)、si-OSER1-AS1与miR-612特异性寡核苷酸抑制剂(anti-miR-612)转染至ACHN细胞;采用RT-qPCR法检测细胞中OSER1-AS1、miR-612的表达量;采用噻唑蓝(MTT)、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OSER1-AS1、miR-612的靶向关系;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 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p21蛋白表达量。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肾癌组织OSER1-AS1的表达水平(1.00±0.08比3.37±0.28)高于癌旁组织(t=52.113,P<0.05),miR-612的表达水平(1.00±0.06比0.47±0.04)低于癌旁组织(t=47.062,P<0.05);si-OSER1-AS1组细胞活力(0.66±0.05比0.31±0.03)与Cyclin D1(0.63±0.05比0.25±0.02)、MMP-2(0.82±0.07比0.35±0.03)、MMP-9(0.76±0.06比0.28±0.03)蛋白水平低于si-NC组(t=18.007、21.169、18.514、21.466,P<0.05),si-OSER1-AS1组迁移细胞数[(115.56±9.52)个比(55.99±5.59)个]、侵袭细胞数[(93.41±6.09)个比(46.05±4.35)个]低于si-NC组(t=16.188、18.984,P<0.05),si-OSER1-AS1组p21蛋白水平(0.15±0.02比0.57±0.05)高于si-NC组(t=23.398,P<0.05);miR-612组细胞活力(0.68±0.05比0.39±0.03)与Cyclin D1(0.66±0.05比0.28±0.03)、MMP-2(0.85±0.06比0.46±0.03)、MMP-9(0.78±0.05比0.34±0.02)蛋白水平低于miR-NC组(t=14.920、19.551、17.441、24.512,P<0.05),miR-612组迁移细胞数[(118.76±9.87)个比(64.39±4.65)个]、侵袭细胞数[(99.65±9.12)个比(53.57±3.67)个]低于miR-NC组(t=14.950、14.062,P<0.05),miR-612组p21蛋白水平(0.14±0.02比0.51±0.04)高于miR-NC组(t=24.820,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OSER1-AS1可靶向结合miR-612;抑制miR-612表达可明显逆转干扰OSER1-AS1对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结论干扰OSER1-AS1可通过上调miR-612的表达从而抑制肾癌ACHN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5(PRMT5)和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在胃癌组织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20年8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病理学确诊的84例胃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RMT5蛋白和Cdc42在标本中表达,结合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PRMT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3.81%(62/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5.00%(21/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30,P<0.01);Cdc4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95%(68/84),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表达率[29.76%(25/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35,P<0.01)。PRMT5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149、5.497,P<0.05),Cdc42表达水平与胃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化程度明显相关(分别为χ2=6.421、5.132、4.271,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PRMT5蛋白和Cdc42蛋白表达上调,PRMT5和Cdc42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病情和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2(SERPINE2)在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运用TCGA(http://gepia.cancer-pku.cn/detail.php和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数据库对SERPINE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进行分析。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NE2、食管鳞癌细胞KYSE30和KYSE150中SERPINE2 mRNA的表达。在KYSE30细胞中转染SERPINE2敲降或过表达质粒,以qRT-PCR法检测表达效果。采用体外迁移侵袭实验分析SERPINE2与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qRT-PCR和Western blot等实验检测SERPINE2与β-catenin和靶基因c-Myc、cyclin D1和CD4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数据库中182例和95例食管癌和食管鳞癌组织样本中,SERPINE2 mRNA在食管癌和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均增高(P<0.05);SERPINE2在食管鳞癌KYSE30和KYSE150细胞中均呈高水平表达(P<0.01)。对照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212.66±24.11)个/视野和(136.00±14.42)个/视野,SERPINE2敲降组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88.33±9.71)个/视野和(77.00±9.53)个/视野,SERPINE2敲降组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66.00±8.00)个/视野和(45.66±3.78)个/视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250.00±30.00)个/视野和(203.33±15.27)个/视野,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383.33±35.11)个/视野和(246.66±25.16)个/视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中β-catenin表达上调,p-β-catenin表达下调,β-catenin转录活性增强,c-Myc、cyclin D1和CD44 mRNA表达上调。在对照组和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iCRT14后,对照组和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数分别为(200.00±36.05)个/视野和(258.33±22.54)个/视野,侵袭数分别为(160.00±17.32)个/视野和(188.33±25.65)个/视野,与未加入iCRT1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SERPINE2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增高,通过激活β-catenin在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2(SERPINE2)在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运用TCGA(http://gepia.cancer-pku.cn/detail.php和http://ualcan.path.uab.edu/index.html)数据库对SERPINE2在食管癌中的表达进行分析。采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法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NE2、食管鳞癌细胞KYSE30和KYSE150中SERPINE2 mRNA的表达。在KYSE30细胞中转染SERPINE2敲降或过表达质粒,以qRT-PCR法检测表达效果。采用体外迁移侵袭实验分析SERPINE2与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关系。采用免疫荧光、qRT-PCR和Western blot等实验检测SERPINE2与β-catenin和靶基因c-Myc、cyclin D1和CD4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数据库中182例和95例食管癌和食管鳞癌组织样本中,SERPINE2 mRNA在食管癌和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均增高(P<0.05);SERPINE2在食管鳞癌KYSE30和KYSE150细胞中均呈高水平表达(P<0.01)。对照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212.66±24.11)个/视野和(136.00±14.42)个/视野,SERPINE2敲降组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88.33±9.71)个/视野和(77.00±9.53)个/视野,SERPINE2敲降组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66.00±8.00)个/视野和(45.66±3.78)个/视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250.00±30.00)个/视野和(203.33±15.27)个/视野,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数分别为(383.33±35.11)个/视野和(246.66±25.16)个/视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中β-catenin表达上调,p-β-catenin表达下调,β-catenin转录活性增强,c-Myc、cyclin D1和CD44 mRNA表达上调。在对照组和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iCRT14后,对照组和SERPINE2过表达组细胞的迁移数分别为(200.00±36.05)个/视野和(258.33±22.54)个/视野,侵袭数分别为(160.00±17.32)个/视野和(188.33±25.65)个/视野,与未加入iCRT1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SERPINE2在食管鳞癌细胞中表达增高,通过激活β-catenin在促进食管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丝裂原和应激激活蛋白激酶1(MSK1)在丙泊酚保护小鼠缺血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50只健康成年雄性BALB/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生理盐水组;MCAO+25 mg/kg丙泊酚组(小剂量组);MCAO+50 mg/kg丙泊酚组(中剂量组);MCAO+100 mg/kg丙泊酚组(大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术后30 min经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或是等体积生理盐水稀释的丙泊酚。双盲断头收集缺血核心区(Ic);半影区(P);C,对侧皮层(C)皮层组织,利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结合神经行为学评分表观察(n=10)不同剂量丙泊酚对小鼠神经缺陷的影响,利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n=6)检测小鼠脑皮层不同缺血区域磷酸化MSK1(P-MSK1)和总MSK(T-MSK1)的表达;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n=4)明确小鼠MCAO 6 h缺血皮层P-MSK1阳性细胞类型及数目的改变。组间比较进行单因素方差、t检验。结果各实验组行为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AO:7.90±0.35,MCAO+Propofol 25组:7.10±0.28,MCAO+Propofol 50组:6.40±0.27,MCAO+Propofol 100组:5.70±0.26,F=10.56,P<0.05)。各实验组皮层半影区P-MSK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22,P<0.05)。与MCAO比较,MCAO+Propofol 25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3.06±3.09比48.65±2.86,t=0.99,P>0.05);MCAO+Propofol 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0±0.27比7.60±0.27,t=-5.83,P<0.05);MCAO+Propofol 10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8.13±3.28比48.65±2.86,t=8.053,P<0.05)。而MSK1总蛋白表达量在缺血核心区和半影区对侧皮层均无明显改变。缺血皮层P-MSK1阳性细胞和神经元核特异性标记物NeuN共定位,不同实验组小鼠皮层缺血半影区高倍镜视野下NeuN阳性和P-MSK1阳性共定位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CAO:18.53±1.31,MCAO+Propofol 25组:21.57±1.66,MCAO+Propofol 50:36.72±3.13,MCAO+100 mg/kg组:48.3±3.86,F=26.39,P<0.05),MCAO+Propofol 25组与MCAO组比较(21.57±1.66比18.53±1.31,t=1.44,P>0.05),MCAO+Propofol 50组与MCAO组比较(36.72±3.13比18.53±1.31,t=5.36,P<0.05),MCAO+Propofol 100组与MCAO组比较(48.30±3.86比18.53±1.31,t=7.31,P<0.05)。结论丙泊酚可通过提高小鼠缺血皮层半影区内MSK1磷酸化水平,提高神经元存活数来减轻小鼠缺血性脑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t1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Plko.1-puro-GFP-shRNA-Fat1质粒转染KYSE450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at1敲低效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Fat1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抑制剂U0126对KYSE45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观察Fat1对ESCC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活细胞动态观察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靶蛋白的表达。通过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KYSE450细胞敲低Fat1后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Fat1sh1组和Fat1sh2组细胞中Fat1敲低效率分别为(77.1±6.9)%和(77.7±7.1)%。与对照组相比,Fat1sh1组和Fat1sh2组细胞增殖明显加快(P<0.05),细胞中p-ERK1/2的表达明显增加。经U0126处理后,Fat1敲低促进KYSE450细胞增殖的作用消失,细胞中p-ERK1/2的表达下降到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对照组的细胞克隆数为(72±8)个,Fat1sh1组和Fat1sh2组分别为(155±28)个和(193±9)个,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细胞分裂1次的时间为(1 622±32)min,Fat1sh1组细胞分裂1次的时间为(1 408±29)min,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裸鼠成瘤实验显示,Fat1敲低组比对照组裸鼠移植瘤增长速度快,接种后4周,对照组和Fat1敲低组瘤体重量分别为(0.224±0.028)g和(1.532±0.19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t1可通过抑制ER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ESCC细胞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Fat1对食管鳞癌(ESCC)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Plko.1-puro-GFP-shRNA-Fat1质粒转染KYSE450细胞,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Fat1敲低效率。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法检测Fat1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抑制剂U0126对KYSE450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观察Fat1对ESCC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的影响,活细胞动态观察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相关靶蛋白的表达。通过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KYSE450细胞敲低Fat1后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Fat1sh1组和Fat1sh2组细胞中Fat1敲低效率分别为(77.1±6.9)%和(77.7±7.1)%。与对照组相比,Fat1sh1组和Fat1sh2组细胞增殖明显加快(P<0.05),细胞中p-ERK1/2的表达明显增加。经U0126处理后,Fat1敲低促进KYSE450细胞增殖的作用消失,细胞中p-ERK1/2的表达下降到与对照组相近的水平。对照组的细胞克隆数为(72±8)个,Fat1sh1组和Fat1sh2组分别为(155±28)个和(193±9)个,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细胞分裂1次的时间为(1 622±32)min,Fat1sh1组细胞分裂1次的时间为(1 408±29)min,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裸鼠成瘤实验显示,Fat1敲低组比对照组裸鼠移植瘤增长速度快,接种后4周,对照组和Fat1敲低组瘤体重量分别为(0.224±0.028)g和(1.532±0.196)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t1可通过抑制ERK信号通路进而抑制ESCC细胞增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川崎病小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间断性腹腔注射10%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川崎病心肌损伤病理模型,共计6 d,每天2次;阿司匹林组、Rb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及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酶偶联法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酶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STAT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b1高剂量显著改善了模型组的心肌纤维断裂和撕裂,以及细胞炎性浸润和坏死等症状。ELISA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可以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1β的高表达,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Rb1高剂量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五种酶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组显著下调了肌钙蛋白I的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显著上调了p-JAK2/JAK2、p-STAT3/STAT3和B淋巴细胞瘤蛋白-2/β-肌动蛋白(B-cell lymphoma-2/β-actin,Bcl-2/β-actin)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下调了裂解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β-肌动蛋白(Cleaved caspase-3/β-actin)的表达水平,而且低、高两个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有效减轻川崎病小鼠的心肌损伤,Rb1高剂量组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疗效与Rb1使用剂量有关。作用机制可能是人参皂苷Rb1激活JAK2/STAT3/Bcl-2信号通路,下调促凋亡相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b1对川崎病小鼠心肌损伤的治疗作用及其信号通路。方法将5~6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人参皂苷Rb1低剂量组(50 mg/kg)和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间断性腹腔注射10%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溶液,以诱发川崎病心肌损伤病理模型,共计6 d,每天2次;阿司匹林组、Rb1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在造模后给予相应药物灌胃20 d。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及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变化;酶偶联法检测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酶活力;Western blot法检测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STATs)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Rb1高剂量显著改善了模型组的心肌纤维断裂和撕裂,以及细胞炎性浸润和坏死等症状。ELISA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可以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及-1β的高表达,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Rb1高剂量组的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MB、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五种酶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而且低、高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同时,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组显著下调了肌钙蛋白I的表达水平(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和模型组相比,Rb1高剂量显著上调了p-JAK2/JAK2、p-STAT3/STAT3和B淋巴细胞瘤蛋白-2/β-肌动蛋白(B-cell lymphoma-2/β-actin,Bcl-2/β-actin)的相对表达水平,同时显著下调了裂解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β-肌动蛋白(Cleaved caspase-3/β-actin)的表达水平,而且低、高两个剂量组之间有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人参皂苷Rb1可有效减轻川崎病小鼠的心肌损伤,Rb1高剂量组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且疗效与Rb1使用剂量有关。作用机制可能是人参皂苷Rb1激活JAK2/STAT3/Bcl-2信号通路,下调促凋亡相蛋白Cleaved caspase-3表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和炎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狐猴酪氨酸激酶-3(LMTK3)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探讨HMGB1和LMTK3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3月至2020年12月病理学确诊的99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上述组织中HMGB1和LMTK3表达,并应用χ2检验评估HMGB1和LMTK3的表达水平与直肠癌临床病理资料间的关系。各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率为65.66%(65/99),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HMGB1阳性表达率18.18%(18/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23,P<0.01);结直肠癌组织中LMTK3阳性表达率为82.83%(82/99),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中LMTK3阳性表达率25.25%(25/9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068,P<0.01)。HMGB1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组织学分化程度、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4.175、4.831、5.376、6.054,P<0.05),LMTK3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χ2=6.401、4.340,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HMGB1和LMTK3呈高表达,两者检测有助于判断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
简介:摘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肺水肿、肺顺应性降低、肺上皮/内皮细胞损伤为病理学特征。目前认为各种病因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是ALI/ARDS发生发展的核心。SIRS状态下广泛激活的中性粒细胞可以迁移至肺组织中,并释放大量蛋白酶,包括: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NSPs)、溶菌酶、髓过氧化物酶以及胶原蛋白酶等,进而诱发严重的肺组织损伤。其中,NSPs如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组织蛋白酶G(CG)、蛋白酶3(PR3)以及中性粒细胞丝氨酸蛋白酶4(NSP4)等在ALI/ARDS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s)可能通过作用于这些活性酶起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但具体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现从NSPs在ALI/ARDS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Serpins的结构概述、Serpins在ALI/ARDS中的首要作用(如抑制NSPs活性)、Serpins在ALI/ARDS中的其他作用〔如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调控细胞凋亡、对血管内皮细胞及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的保护作用〕以及外源性Serpins在治疗ALI/ARDS的临床应用方面,探讨Serpins在ALI/ARDS病理机制中的作用,从而为ALI/ARDS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简介:摘要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GHK)存在于人血液、唾液、尿液中,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据目前知识所知,这些作用都是对健康有益的。其可促进伤口愈合和组织再生,抗炎、抗氧化,还可增加胶原蛋白、弹力蛋白和糖胺聚糖的合成。目前已经证明GHK可以作为治疗性成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代谢性癌症中应用。本文主要关注GHK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为进一步实验研究及指导临床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