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检验硬膜外阻滞下辅助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对内脏抑制牵拉反应的作用和效果。记录测验数据,根据数据分析该方法是否能对患者起到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患有急诊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的患者,确保患者都已经做过阑尾切除手术,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病患。对观察组采取手术前5分钟给予0.04mgkg-1咪唑安定,0.5mgkg-1氯胺酮的治疗手段;对照组则采取与观察组同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比较并记录两租对内脏牵拉反应的抑制效果,采取VAS对麻醉满意度进行评分,由医师和患者共同进行打分。结果观察组的抑制效果明显比对照组更有效。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和咪唑安定作为静脉辅助药品有着高安全性,能够有效抑制内脏牵拉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3月至2016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2例甲亢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6例,口服小剂量的他巴唑治疗,对照组56例,口服丙基硫氧嘧啶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07%,高于对照组的7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FT3、FT4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TS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均低于对照,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他巴唑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诊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大剂量米非司酮(25mg/d)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指标(子宫肌瘤体积、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孕酮、黄体生成素)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疗效指标(子宫肌瘤体积、雌二醇、促卵泡激素、孕酮、黄体生成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恶心发生率、潮热发生率、阴道干燥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是安全有效的,适用于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子痫前期高危孕妇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甘肃省甘谷县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7年5月110例子痫前期高危孕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各55例孕妇的观察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孕妇安慰剂进行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孕妇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孕妇的子痫前期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窘迫率、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子痫前期总发生率5.45%(3/55)低于对照组21.82%(12/55),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窘迫率、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小剂量阿司匹林用于治疗子痫前期高危孕妇,可有效降低子痫前期的发生率,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窘迫率、剖宫产率的发生率,临床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方法以奇偶数字分组的方式,对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本科接诊的46例支气管扩张病患进行分组研究组(n=23)联合应用小剂量罗红霉素和沐舒坦,对照组(n=23)单用沐舒坦。观察两组用药后咳痰量的变化情况,比较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连续用药6个月后的咳痰量为(27.14±8.91)ml/d,明显比对照组的(48.73±13.28)ml/d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比对照组的60.87%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积极对支气管扩张病患施以小剂量罗红霉素治疗,有助于促进其临床症状的缓解,降低咳痰量,避免急性期加重,值得临床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水化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对造影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我院140例于2008年3月---2008年9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者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水化联合小剂量多巴胺研究组和水化治疗对照组。在水化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同时给予小剂量多巴胺(2ug/kg/min)。检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第2天、第3天血清肌酐的水平。结果研究组有3例(4.29%)发生造影剂肾病,对照组有11例(1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水化治疗相比,水化联合小剂量多巴胺可更显著的减少造影剂对肾功能的损害,对造影剂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预防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片(25mg-~100mg/d)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及防治对策。方法调查同期非食道静脉曲张性出血患者122例,根据出血前是否正在服用阿司匹林片分为两组ASP组28例(出血30次)与非ASP组94例(出血98次),回顾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特点。结果ASP组上消化道出血者,平均年龄(64.5±5.4)岁,高于非ASP组(43.5±15.4)岁,胃溃疡和胃粘膜病变发生比例(64.3%)高于非ASP组(26.6%)(P<0.01),57.1%患者出血前有诱因。出血量、Hb两组间无差异,止血时间(平均3.7d)长于非ASP组(平均(2.4d)(P<0.05)。结论口服小剂量ASP是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胃部病变发生比率较高,止血所需时间较长,口服ASP时加强胃粘膜的保护、控制诱因有望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我院子宫肌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9例采用25mg/d的米非司酮剂量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12.5mg/d的剂量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数据为93.88%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红蛋白值(99.28±11.16g/L、98.46±10.82g/L)、子宫肌瘤体积为(12.57±7.99、11.59±8.63)cm3、子宫体积(122.75±11.29、120.87±10.69)cm3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数据相差不大,均可观(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小剂量米非司酮的应用具有显著效果。